-
IPSA联合宫颈中心加量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IPSA联合宫颈中心加量方式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治疗中剂量学方面优势。方法:选取宫颈癌(Ⅱ B期)经调强放疗45 Gy分25次后局部病灶≥5 cm患者46例,行宫腔管及插植针植入,在CT图像上勾画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直肠、膀胱、乙状结肠及宫颈加量区宫颈中心(HR-宫颈),采用IPSA优化。根据宫颈中心是否加量,分成IC/IS+宫颈中心(HR-宫颈)组(A组)和IC/IS组(B组),比较A、B组间剂量学差异。 结果:A组宫腔管驻留时间较B组明显提高( P<0.001);宫颈中心的V 150%和V 200%由原来B组63.94%和30.80%分别提高到91.54%和64.06%;A组D 90%及D 100%低于B组( P<0.05);危及器官受量相近( P>0.05)。 结论:IPSA联合宫颈中心加量方式可满足高危临床靶体积D 90%受量及危及器官限量,并可提高宫颈中心区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后装治疗中一种逆向剂量优化算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三维后装治疗计划中一种逆向剂量优化算法(GBPO)的实现方法和结果。方法:GBPO使用标准的二次目标函数,优化代码基于LBFGS算法。回顾性选择了7例使用不同施源器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和15例使用了三管施源器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先用等剂量线定性评估GBPO计划的质量,然后统计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CTV D 100%、V 150%,危及器官D 0.1cm 3、D 1.0cm 3、D 2.0cm 3),评估GBPO计划、IPSA计划和Graphic计划之间的差异。 结果:对于使用不同施源器的7例患者,GBPO都可以优化出适形的剂量分布,GBPO计划、IPSA计划和Graphic计划之间靶区和危及器官的DVH参数相近。对于使用了三管施源器的15例患者,GBPO计划和IPSA计划之间DVH参数也相近,GBPO计划和Graphic计划之间危及器官DVH参数也相近,但是GBPO计划CTV的D 100%高于Graphic计划( P<0.01),V 150%低于Graphic计划( P<0.01)。 结论:采用逆向剂量优化算法GBPO制订的计划在靶区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方面与IPSA计划相似,GBPO可集成在三维后装治疗计划系统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可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后装放射治疗逆向优化算法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报道三维后装放射治疗中一种可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算法的实现方法和结果。方法:逆向优化算法(GBPO)使用标准的二次目标函数,在目标函数中增加一个可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项,用驻留时间调制因子(DTMF)调节驻留时间的变化幅度。回顾性研究15例使用了三管施源器(Nucletron part#189.730)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析DTMF与驻留时间标准差的关系,统计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HR-CTV D100%、 V150%,危及器官 D0.1 cm 3、 D1 cm 3、 D2 cm 3),评估GBPO计划和商用计划系统(采用IPSA算法)计划之间的差异。 结果:当DTMF<20时,驻留时间标准差迅速减小,在DTMF增加到100之后,驻留时间标准差无明显变化。GBPO计划的 D100%(3.63±0.36)高于IPSA计划( 3.53±0.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5, P<0.05),两种计划之间其他DVH参数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三维后装放射治疗中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方法是可行的,采用GBPO制定的计划在靶区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方面与IPSA计划相似,GBPO可集成在三维后装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优化算法剂量学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在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IC/ISBT)中,基于剂量学及生物学模型的帮助,进行图形优化(GO)、模拟退火逆向计划优化算法(IPSA)和混合逆向计划优化算法(HIPO)的比较分析,为宫颈癌IC/ISBT治疗优化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5例接受影像引导下IC/ISBT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后装治疗计划分别采用GO、IPSA、HIPO优化的方式制定3次,处方剂量高危临床靶区体积(HRCTV) D90均为6 Gy。针对3种优化方案的用时、剂量-体积参数及放射生物学差异,采用非参数Friedman检验以及非参数Wilcoxon秩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逆向计划优化耗时均较正向计划耗时短,时间分别是GO 135.03 s、IPSA 46.53 s、HIPO 98.36 s,肿瘤靶区剂量中高剂量照射的 V150%(53.66%)在HIPO计划中略高,而高剂量照射的 V200%(30.29%)在GO计划中更高。GO的适形度指数( CI)(0.91)较其他计划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9.98, P<0.001)。HIPO计划的膀胱与直肠的 D1 cm 3、 D2 cm 3受照射量较低,小肠受照射量与其他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IPO计划中HRCTV的等效均匀生物有效剂量(EUBED)(12.35 Gy)比GO(12.23 Gy)、IPSA(12.13 Gy)高,膀胱处的EUBED在GO(2.38 Gy)计划中最低,直肠处的EUBED在HIPO(3.74 Gy)计划中最低,小肠的EUBED 3种优化方式未见明显差异( P>0.05)。3种优化计划预测的肿瘤控制率(T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HIPO计划预测膀胱与直肠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比GO、IPSA计划低( χ2=12.95~38.43, P<0.01),小肠的NTCP未见明显区别( P>0.05)。 结论:3种优化方法中,两种逆向优化方式均较正向优化耗时短。GO计划较IPSA、HIPO计划更适形。HIPO计划可以增加靶区生物学覆盖剂量,减少膀胱与直肠处的最大物理或生物受照射量和NTCP。推荐优先使用HIPO作为宫颈癌IC/ISBT的优化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分析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比较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计划4种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为妇科肿瘤三维后装治疗优化方法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CT引导下三维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组织间插植的妇瘤患者110例,依据原始图像重新制定4组计划,分别为基于图形优化的正向计划Gro,基于模拟退火逆向优化算法IPSA1、IPSA2(IPSA2是在IPSA1基础上增加体积剂量限值),以及基于混合逆向优化算法HIPO.比较4组计划中CTV的体积剂量参数V200、V150、V100、D90、D98、适形度指数CI,以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D1cc、D0.1cc剂量参数.结果 正向计划优化时间相较于逆向优化时间较长,其次是HIPO优化.剂量学方面对比,逆向优化HIPO计划的HRCTV D90、D98、V100参数优于正向优化和IPSA,逆向优化IPSA1、IPSA2、HIPO三组的HRCTV D90、V100高于正向优化Gr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计划靶区适形指数CI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方面,HIPO计划的膀胱、直肠D2cc所受剂量低于其他3组,对于膀胱吸收剂量,正向优化Gro与IPSA1、HIPO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肠,IPSA1、IPSA2、HIPO组的D2cc、D1cc参数优于Gr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计划的乙状结肠剂量参数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计划,正向与逆向优化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使用逆向HIPO优化可实现更好的靶区覆盖以及减少膀胱、直肠受量,设计时间也可接受,在计划首次优化时推荐使用,实际临床可结合图形优化人工微调以获得更为个体化的计划剂量分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逆向优化算法在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放疗计划制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逆向优化算法(IPSA)在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放疗计划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60例宫颈癌患者的CT图像上分别完成两种IPSA计划(IPSA1、IPSA2)及正向图形拖拽优化(GRO)计划,其中IPSA2较IPSA1增加了最大体积剂量这一限制函数.分析3种不同计划及不同优化函数对剂量学的影响.结果 与GRO计划比较,IPSA1计划提高了靶区覆盖度(D90、D100、V100) (P <0.05).IPSA1与GRO的靶区剂量(V150、V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SA1比较,IPSA2降低V100、V1、V200、D、D100及直肠剂量(P<0.05).3种计划中,IPSA1计划所需时间最短(P<0.05).结论 在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放疗中,IPSA可以改善正向算法的剂量学结果,并可减少制订计划所需的时间.IPSA可通过限制最大表面剂量降低靶区内高量,但不宜限制最大体积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种不同优化方法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计划3种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对每例患者根据不同优化方法,分别制定3种计划,分别为手动计划组,基于图形优化;逆向1计划组,基于模拟退火优化算法;逆向2计划组,在逆向1组基础上增加了靶区(CTV)最大剂量限定.比较计划中CTV的体积剂量参数V200、V150、V100、D100、D90、均匀性指数(HI),以及直肠、膀胱、乙状结肠的剂量参数D0.1cm3、D1cm3、D2cm3.结果 CTV方面,手动组和2个逆向组的D100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个逆向组的V200、V150、V100、HI参数明显优于手动组(t=-3.422~9.910,P<0.05).逆向1组的V100和D100优于逆向2组(t=7.238、5.032,P<0.05).危及器官(OARs)方面,与手动组相比,2个逆向组中直肠、膀胱、乙状结肠的D0.1 cm3、D1 cm3和D2 cm3明显降低(t=2.235 ~5.819,P <0.05).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技术,基于3组优化方法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需求,且使用逆向优化方法保证了靶区剂量覆盖,同时减少直肠、膀胱、乙状结肠的最大受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后装治疗中IPSA和HIPO逆向优化算法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三维后装计划中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和混合逆向优化(HIPO)剂量分布的差异,为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后装治疗逆向计划优化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43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原后装治疗计划采用IPSA优化,基于原图像信息,给定同样的初始约束条件,不进行手动优化,直接计算IPSA和HIPO计划,对高危靶区(HR-CTV)剂量体积参数D90、D100、V100%,以及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危及器官(OAR)(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D2cm3的数据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间HR-CTV的D90、D100以及CI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IPO组HR-CTV的V100%为(87.72±0.49)%;HI为(0.51±0.08),明显高于IPSA组的(85.01±0.55)%,HI(0.42±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3.02,P<0.05).对于OAR,与IPSA计划相比,HIPO计划中膀胱的D2cm3(3.42 ±0.17)Gy,直肠的D2cm3(3.04±0.37)Gy,明显低于IPSA计划膀胱的D2cm3(3.57±0.28)Gy,直肠的D2cm3(3.21±0.48) 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27、0.19,P<0.05).乙状结肠D2cm3剂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后装治疗中,采用HIPO优化比IPSA优化可以获得更好的靶区HI以及减少膀胱和直肠的受照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及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CT图像引导下的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学差异,并为传统的二维腔内治疗点剂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30例宫颈癌患者手动优化(MO)的后装治疗计划,并在此计划原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勾画、处方剂量等不变的基础上,利用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重新设计治疗计划,并比较这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MO计划相比,IPSA计划的靶区剂量参数D90、D100 、V100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膀胱和直肠的D2cm3、D1cm3剂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时间也稍缩短(P<0.05).IPSA计划膀胱参考点剂量明显低于其D2cm3剂量(P<0.05),且与小肠D2cm3剂量呈正相关性(P<0.05);直肠参考点剂量与直肠、乙状结肠D2 cm3剂量呈正相关性,但与乙状结肠相关性更大(P<0.05).结论 IPSA计划能提供与MO计划相同的靶区覆盖率,但降低了膀胱、直肠的最大受量;膀胱参考点剂量评估会低估膀胱的真实受量、直肠参考点剂量评估可能会造成乙状结肠超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宫颈癌后装放疗中剂量的体积优化和逆向模拟退火优化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三维后装计划中体积优化和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剂量分布的差异,为其在治疗中计划设计优化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例进行了三维后装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原执行体积优化,基于原始图像重新设计IPSA计划,配对t检验两种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在两组间靶区V100%和V150%以及均匀性指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靶区的适形度指数的平均值有着显著差异[体积优化(0.77±0.11),IPSA优化(0.82±0.07)],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OAR方面,与体积优化相比,IPSA优化使OAR的受照剂量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体积优化方法相比,IPSA优化在提高靶区适形度指数的同时,更好地对OAR起到保护作用,且计算过程相对简捷,是临床上更可取的计划优化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