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KMT2A-MLLT3基因阳性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髓变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伴KMT2A-MLLT3基因阳性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CML-BC)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和实验室指标变化。患者于2017年确诊为CML,2018年进展为CML-BC,BCR-ABL1伴KMT2A-MLLT3基因阳性且T315I突变。2019年1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6个月后复发,经普纳替尼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无效后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ICALM-MLLT10融合基因阳性伴多基因突变儿童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男,12岁。因"发现皮肤出血点7 d,双下肢水肿3 d"于2023年5月5日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出血点,以腹部为主,伴全身乏力,无发热、牙龈出血、全身疼痛、视物模糊、全身水肿,未予特殊处理;3 d前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全身多处皮肤瘀斑及阴囊肿胀,完善血常规:WBC 68.39×10 9/L、ANC 9.64×10 9/L、RBC 4.01×10 12/L、HGB 126 g/L、PLT 117×10 9/L。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身高138 cm,体重46 kg,体温36.5 ℃,心率88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4/73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欠佳,全身多发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未及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脏肋下6 cm、剑突下7 cm,脾脏肋下5 cm,均质韧,无触痛,双下肢及足背部凹陷性水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LLT6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MLLT6又称为 AF17(ALL1 fused gene from chromosome 17 protein),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长臂2区1带(17q21),最初在白血病中作为MLL的伙伴基因被分离出来.有文献报道MLLT6在人体内具有维持血压稳定的功能.同时MLLT6作为癌基因或和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的基因融合(t(11;17)(q23;q21)等)协同促进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发生发展.本文就MLLT6及MLL-MLLT6融合蛋白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儿急性髓性白血病的CDKN2A和CDKN2B的拷贝数变异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髓性白血病(p-AML)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DKN)2A和CDKN2B基因的拷贝数变异(CNV)情况.方法 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1978例p-AML的标本全基因组或全外显子组测序的综合分析结果和相应临床病理特征,采用GISTIC2.0整合队列分析764例体细胞CNV表现,采用cBioPortal在线分析CD-KN2A和CDKN2B参与的信号通路情况.结果 764例体细胞CNV数据显示29553个基因存在CNV,发生率为0.1%~59.6%,主要类型为纯合删除(HOMDEL)和扩增(AMP),排名前10的癌症基因CDKN2A、CDKN2B、MTAP、PRSS1、IKZF1、PAX5、ETV6、MLLT3、LRP6和CDKN1B的发生率依次为36.1%(276/764)、33.6%(257/764)、26.6%(203/764)、25.3%(193/764)、12.8%(98/764)、11.5%(88/764)、10.5%(80/764)、9.9%(76/764)、8.4%(64/764)和7.5%(57/764);其中CDKN2A的CNV表现:缺失352例(Deep Deletion 276例+Shallow Deletion 76例)、正常(Diploid)392例和扩增19例(Gain 15例+Amplifica-tion 4例),而CDKN2B为缺失342例(Deep Deletion 257例+Shallow Deletion 85例)、正常(Diploid)399例和扩增22例(Gain 17例+Amplification 5例).CDKN2A和CDKN2B CNV均与ETV6-RUNX1融合状态有关,且两者共同在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通路中发挥作用.结论 p-AML的基因CNV情况较为普遍,其中发生率最高的癌基因CDKN2A和CDKN2B与常见t(12;21)(p13;q22)易位形成的ETV6/RUNX1融合基因有关,基因CNV情况在p-AML的诊治中有一定潜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RUNX1突变基因相关预后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寻找RUNX1突变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未突变型AML的差异基因并用来构建预后模型.方法:从RUNX1突变组与未突变组中筛选AML中的差异基因,通过单因素Cox对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并构建多因素Cox回归预测模型.根据模型得到病人的风险评分并通过生存曲线和ROC曲线予以评估.结果:从RUNX1突变组与未突变组中筛选得到89个差异基因,其中30个基因上调,59个基因下调.全部的差异基因通过单因素Cox回归筛选,得到38个基因构建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基于双向逐步回归法进一步筛选得到10个基因,包括BIK、APP、MLLT3、C10orf10、PLXNC1、FHL1、CST3、TGLL1、HOXA5、KIAAO125,使用该10个基因构建预后基因模型,风险评分公式为:风险评分=-0.100×(BIK)+0.215×(APP)+-0.232×(MLLT3)+0.112×(C10orf10)+0.160×(PLXNC1)+0.113×(FHL1)+-0.167×(CST3)+-0.152×(IGLL1)+0.164×(HOXA5)+0.084×(KIAA0125);其中BIK、MLLT3、CST3和IGLL1的风险比小于1,而其他6个基因的风险比大于1.生存分析结果表明高风险评分组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风险评分组(P<0.01).ROC曲线对未来1、3和5年的总体生存率预测的AUC分别为0.709、0.769和0.771.结论:成功构建突变型AML差异基因预后模型,其中BIK、MLLT3、CST3和IGLL1可能是AML预后保护因素,APP、C10orf10、PLXNC1、FHL1、HOXA5和KIAAO125可能是AML预后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多数据库分析RIT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获取Ras亚家族新分支的创始成员RIT1蛋白(GTP-binding protein Rit1,RIT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数据,分析RIT1及其共表达基因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Oncomine数据库和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RIT1基因在HCC中的表达,及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利用cBioportal在线分析工具分析RIT1在HCC中的突变情况,并通过GeneMina数据库分析与RIT1相互作用的蛋白.基于LinkedOmics数据库筛选与RIT1在HCC中共表达的蛋白并分析其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 HCC组织中RIT1 mRNA表达和DNA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HCC患者中肿瘤组织的RIT1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随着肿瘤等级和疾病阶段的升高,RIT1的表达量具有升高的趋势.在360例HCC样本中共有62例发生RIT1基因变异,变异率约为17.2%.生存曲线分析显示,RIT1高表达组和RIT1变异组的总体生存期短于RIT1低表达组和无变异组(P<0.01).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F 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RAF)、神经营养的酪氨酸激酶 1 型受体(neurotroph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1,NTRK1)、Ral 鸟嘌呤核苷酸解离刺激剂样蛋白 1(Ral GDP dissociation stimulator like 1,RGL1)、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RLF 锌指蛋白、鸟嘌呤核苷酸解离刺激因子(Ral guanine nucleotide-dissociation stimulator,RalGDS)、干扰素相关发育调节因子 1(interferon-related developmental regulator 1,IFRD1)、Ras 相关蛋白 1b(RAS-related protein Rap-1b,RAP1B)、Kelch 样家族成员 12(Kelch like family member 12,KLHL12)、MLLT4、母系DPP 同源物3(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homolog 3,Smad3)等蛋白与 RIT1 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STX6、MPZL1、PKM2、RNF24和SOAT1等蛋白在HCC中与RIT1共表达,这些蛋白主要涉及小G蛋白信号转导、Ras信号通路和神经营养因子TRK受体信号通路,能够促进DNA构象改变、有丝分裂和细胞周期等.结论 RIT1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具有较高的基因变异频率,并且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为之后深入研究RIT1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并验证上皮性卵巢癌差异microRNA及下游mRNA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对上皮性卵巢癌(EOC)的差异microRNA及其靶基因进行筛选及分析,探索EOC诊断及预后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本研究首先从GEO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筛选符合条件的数据集,用limma包筛选差异microRNAs,用在线miRNet、TargetScanHuman、miRDB预测其下游靶基因,并利用 WEB-based GEne SeT AnaLysis Toolkit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用GEPIA2数据库对关键基因的表达与患者进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后,从GEO数据库获得8个microRNAs,与对照组相比,hsa-miR-4328、hsa-miR-450b-5p在EOC中表达上调,hsa-miR-3616-3p、hsa-miR-4283、hsa-miR-1208、hsa-miR-3180-3p、hsa-miR-617 和 hsa-miR-1207-3p 在 EOC 中表达下调.通过3个在线网站获取差异microRNAs对应的下游靶基因,主要涉及biological regulation,membrane-enclosed lumen,protein binding等过程,主要富集于phosphatidylinositol signaling system,neurotrophin signaling pathway 等信号通路.利用 GEPIA2发现高表达MLLT6[HR(high)=1.3]、TIAM2[HR(high)=1.3]的EOC患者较低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P<0.05).还发现MLLT6、MSI1、PKMYT1、PLAGL2、ZNF514、FBXW7、GLCCI1、MFSD6、OCRL、PIP4K2B、SLC6A9与EOC疾病分期相关.通过RT-qPCR检测,发现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MLLT6在EOC组织表达下调(Z=-2.602,P<0.05),其上游的hsa-miR-450b-5p在EOC组织中的表达上调(Z=-3.071,P<0.05).结论:MLLT6可能与EO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可作为提示EOC预后的指标之一;hsa-miR-450b-5p/MLLT6可能为提示EOC的生物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