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U法消融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倒U法消融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08年10月3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RVOT及其延伸(肺动脉窦、主动脉肺干)进行消融的1 510例VA患者,年龄(48.10±16.31)岁,年龄范围6~85岁。根据纳入时间及消融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981例,男342例)和倒U法组(529例,男179例),比较2组腔内电图特征、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的差异。结果:①倒U法组与常规组分别有经RVOT及其延伸消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20%(456/529)对87.56%(859/981),χ 2=0.539, P>0.05];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倒U法组采用三维标测、冷盐水灌注导管、R0 Swartz鞘支撑、有效靶点单极标测呈QS型伴降支挫折、双极标测呈初始高幅尖峰电位或初始多峰碎裂电位,可记录到远场A波的比例更高,且腔内双极电图有效靶点的V波至体表心电图的QRS波时间(V -QRS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更长(均 P<0.001),而放电时间更短( 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排除了有效靶点V -QRS时间存在的差异( P>0.05),其他因素2组间差异依然存在(均 P<0.001)。③倒U法组消融时剧烈胸痛发病率[22.31%(118/529)对8.56%(84/981), P<0.001]及心率明显下降的发生率[21.17%(112/529)对12.13%(119/981), P<0.001]明显高于常规组;常规组放电时有爆裂音出现率明显高于倒U法组[7.75%(76/981)对2.08%(11/529), P<0.001];倒U法组未见心包积液或心脏压塞。 结论:倒U法消融RVOT -VA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邯郸市矿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基于生态功能与空间的重要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的识别是锚固城市生态安全底线的关键,矿业废弃地作为众多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的核心内容,分区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生态功能与空间的重要性对邯郸市的矿业废弃地进行评级分区,以此为城市生态修复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研究框架方面,提出在城市尺度下基于功能层面的生态保护重要性与空间层面的生态安全格局叠加,以得到更准确的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结果.研究过程中,选择契合地域特征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土流失敏感性4项指标进行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选择MSPA-Conefor-SPCA-MCR-电路理论进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结果表明:邯郸市剩余的204处矿业废弃地中,有73处属于生态修复关键区,总面积为1500.9 hm2,主要集中于鼓山、凤凰山及符山区域.这些区域虽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但同样赋存着巨大的潜力价值.在简单覆绿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场地转型、延长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价值链和产业链或许将成为这些区域的更重要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顾及城郊农田生态服务价值的中心城区生态安全网络重构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针对中心城区日益凸显的农业、生态、城镇三类空间冲突问题,借鉴田园城市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利用城郊高生态价值农田细化城市生态安全网络,构建"三生"空间协调有序的国土空间格局的方法.利用防城港市遥感影像、国土调查和社会经济数据,在城郊耕地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评价结果修正的当量因子法评估其农田生态价值.进一步利用InVEST、MSPA及MCR模型初步构建市域生态安全网络,再将高生态价值农田作为临时生态节点完成网络重构,并进行对比分析.以重构的新网络指导中心城区的规划分区优化,并对市域和中心城区两级生态网络要素的空间管控规则及联合管理机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防城港市区单位面积农田生态价值为35540元/hm2,高生态价值农田较均匀的环城分部.(2)重构后的网络新增34个临时节点和51条绿带,延长48.425 km,增加808.89 hm2生态源.(3)新网络能有效引导中心城区形成圈层发展结构,较原网络在连通性、有效性、稳定性上均有所提升.研究结果为注重协调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区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生态-气候适应性-游憩"多功能耦合的复合绿地生态网络格局优化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构建多功能耦合的绿地生态网络格局是促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基于"源-汇"理论,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景观连通性指数、电路理论等方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环境改善、游憩服务构建单因子网络,分析源地、廊道、生态战略点等空间要素特征,形成基于"生态-气候适应性-游憩"多层级、多功能复合生态网络优化格局.结果表明:(1)筛选出"源"-"汇"景观(生态159-29个,气候适应性30-14个,游憩208-40个).生物迁徙廊道在研究区中部、西南部呈团簇状分布;气候适应性廊道呈中部集聚、东西稀疏的分布特征;游憩廊道相对密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四周扩散.(2)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中,总长度上,游憩廊道>生物迁徙廊道>气候适应性廊道;总面积上,生物迁徙廊道>游憩廊道>气候适应性廊道.一、二级廊道的适宜宽度为生态廊道200、100m,气候适应性廊道100、60m;游憩廊道60、30m.(3)叠加多目标廊道获得生态关键点753个,干扰点2371个.游憩源地中8.18%的面积应退让给生态廊道和气候适应性廊道.多功能耦合的生态网络优化格局可激活不同景观资源的潜在价值,对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向需求,实现绿地资源在城市空间中的最优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源地-阻力-廊道"的三江源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4/7/13
三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筑牢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耦合层次分析法(AHP)与熵权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连通性等方法识别不同等级生态源地,利用土地利用类型并综合生态敏感性与地形位指数构建生态阻力面,基于Linkage Mapper工具识别不同类别生态廊道,构建三江源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三江源区生态源地约 52371.30km2,占研究区总面积 13.70%,多为大尺度不规则斑块,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一级生态源地面积约为 48290.06km2,占生态源地总面积的 92.21%,集中分布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较高的中部与东南部地区.(2)识别生态廊道共 328 条,廊道分布呈现中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蜘蛛网状空间格局,整体呈东西向波状延伸态势.(3)识别生态夹点 1796km2、生态障碍点 2490km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南部的杂多县;提取生态断裂点 61 处,集中分布于治多县东南部.(4)构建"三区三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以生态维育发展区、中部修复关键区、西部生态保护区为"三区",以绿水青山维护带、生物保护关键带、河源安全建设带为"三带",识别核心修复点为"多点",考虑不同小区域内的生态状况,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研究结果可以为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地优化提供科学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宁夏灵武市"生态-经济"双网格局演变及互作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加强生态网络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以宁夏灵武市为例,基于遥感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Linkage Mapper以及改进的重力模型方法,分析了生态网络与社会经济景观"双网"格局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灵武市的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沙地、草地面积锐减,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工业区快速扩张;"双网"在连通性和稳定性方面均有所提升.人类活动密集区分布于城市区、绿洲农业区以及宁东能源工业区,生态源地及生态廊道主要分布于自然保护区中部,部分延伸到其他功能区;交通廊道呈现在农业区和宁东能源工业区密集分布、在两区之间贯通的"H"型格局,"双网"均以各自功能区空间为核心且存在交织分布;"双网"呈现从冲突走向协同发展的态势,空间上存在明显分区及交互情况,农业区和宁东能源工业区的生态均存在初期破坏、后期改善的情况.今后,需加强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可通过生态源地与廊道质量提升、生态节点建设与生态干扰点修复等组合措施提升生态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多尺度协同的长沙市生态网络构建与层级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9/16
城市化背景下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呈现出多尺度、层级化特征,而传统生态网络的构建方式较少考虑不同尺度下生态要素的关系,无法从区域落实到中心城区,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研究在综合梳理各尺度生态网络构建方法的基础上,以长沙市为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景观连通性原理和生态斑块重要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并通过多层级生态阻力面的确定,综合运用最小费用路径(Least-cost path method,LCP)、电路理论、层级传导理论、尺度嵌套等方法对市域、都市区、中心城区的生态网络进行了协同构建和层级优化,最后基于不同尺度生态网络的特点应用并落实到多层级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市域生态网络和都市区生态网络具有较好的层级嵌套特征;共识别两尺度生态叠合源地14个、生态叠合廊道15条,主要通过中心城区内的湘江、浏阳河和捞刀河部分河段与外围生态绿圈相衔接,形成"外环内楔"的空间格局.(2)确定市域重要廊道、市域潜在廊道、生态叠合廊道、都市区重要廊道、都市区潜在廊道的核心保护面积共501.14 km2,并提取位于生态廊道核心保护区范围内的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以进一步落实生态保护修复策略.(3)得到具有重要生态连通功能的中心城区生态绿道长度441.2 km,生态修复单元56个,并结合生态阻力值划分为5级进行针对性修复.(4)基于不同尺度生态网络的衔接、嵌套,最终构建"市域总体生态安全格局—都市区城市生态空间发展格局—以城市绿道为基础的中心城区生态修复单元",并与不同层级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对应.研究结果将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跨尺度生态系统修复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近20年白洋淀湿地水文连通性及空间形态演变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水文连通性是表征湿地格局和功能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连通性的降低通常意味着湿地生态功能的退化,内部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的扰乱.选取京津冀最具典型性的白洋淀湿地为案例,将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模型(MSPA,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与连通性指数(IIC,Integral Index of Connectivity;PC,Probability of Connectivity)相结合,从时空两方面分析了白洋淀湿地水文连通性的变化,总结出水文连通性变化的空间形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90-2015年间,白洋淀湿地整体连通性较差,以2005年为节点呈现先降低后逐步恢复的趋势;根据MSPA功能类型的变化,将白洋淀湿地空间形态演变分为消退期与恢复期两个阶段.消退期主要表现为核心斑块逐步分裂为分支、环岛、桥接、孤岛等细碎斑块,然后逐渐消退的过程;恢复期各类型主要表现为核心湿地面积逐渐增加,分支向桥接转变的过程.其中核心湿地的面积由1990年的8974.90 hm2,最低下降到2005年2092.97 hm2,到2015年又恢复到4122.14 hm2.整体而言,核心湿地的变化对白洋淀湿地水文连通性变化起主导作用.白洋淀湿地水文连通性降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上游补给水量的多少,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研究将MSPA模型与连通性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能较好揭示湿地水文连通性变化过程中水文形态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可为其他地区湿地相关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广州市生态网络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构建生态网络对改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广州市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方法(MSPA)和景观指数法,提取景观连通性较好的核心区作为生态源地,并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广州市生态廊道网络,通过重力模型和连通性指数定量分析生态网络结构,最后提出生态网络的优化对策.结果表明:广州市共有10块核心区可作为生态源地,重要廊道有18条,一般廊道有27条,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优化后的生态网络增加了5个生态源地和13条规划廊道,其结构指数有所改善;林地是生态廊道的主要组成景观,重要廊道的适宜宽度为60~100 m,规划廊道的适宜宽度为30~60m.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地区汉族儿童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汉族儿童13种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特征.方法 对210例北京地区的汉族儿童进行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PCR-SSP)对IL-1α(-889C/T)、IL-1β(-511C/T,+ 3942T/C)、IL-1R(pst1 1970C/T)、IL-1RA(mspa1 11100T/C)、IL-4Ra(+ 1902G/A)、IL-12(-1188C/A)、IFN-γ(+ 874A/T)、TGF-β1(codon10C/T,codon25G/C)、TNF-α(-308G/A,-238G/A)、IL-2(-330T/G,+166G/T)、IL-4(-1098T/G,-590T/C,-33T/C)、IL-6(-174G/C,nt565 G/A)、IL-10(-1082G/A,-819C/T,-592A/C)13种细胞因子进行基因多态性研究.结果 (1)细胞因子等位基因频率≥95%的有IL-1β+ 3962 C、TGF-β Codon 25 G、IL-6-174 C、IL-6 nt565 G、TNF-α-308 G和TNF-α-238 G;频率≤5%的有IL-1β +3962 T、TGF-β Codon 25 C、IL-6-174C、IL-6 nt565 A、TNF-α-308 A和TNF-α-238 A;(2) IL-10高表达单倍型GCC频率为8.27%,低表达单倍型ATA频率为59.11%;TGF-β高表达单倍型TG频率为49.77%,低表达单倍型CC频率为0;TNF-α高表达单倍型AG和AA频率为3.34%,低表达单倍型GG和GA频率为96.67%;IL-2-330T/G位点高表达基因型G/G为11.90%,低表达基因型T/T和T/G为88.10%;IL-6-174位点高表达基因型G/G和G/C为99.52%;低表达基因型C/C为0.48%;INF-γ+874位点高表达基因型T/T为1.90%,中表达T/A为22.86%,低表达A/A为75.24%;(3)出现新的基因型:IL-2(-330,+166)GG/GT/TT基因型频率为1.90%、TG/GG/GT/TT基因型频率为0.48%;IL-6(-174,nt565)CG/CG基因型频率为0.48%、GA/GG频率为1.90%、GG/GA/CA基因型频率为0.48%;IL-4(-1098,-590,-33)GTT/GCC基因型频率为0.48%、TTT/TCC/GTT/GCC基因型频率为0.48%;IL-10(-1082,-819,-592)GCC/ATC/ATA基因型频率为0.95%、ACC/ACA/ATC/ATA基因型频率为35.71%、GCC/ACC/ACA/ATC/ATA基因型频率为0.48%.结论 北京地区汉族人群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分布有地区遗传特征,IL-10(-1082,-819,-592)ACC/ACA/ATC/ATA基因型出现的频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