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组织及脂肪成分移植在瘢痕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瘢痕是由烧伤或创伤导致皮肤真皮深层损伤引起的皮肤组织过度修复、细胞外基质沉积紊乱的一种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可导致患者外观毁损和心理障碍,是烧伤整形外科门诊常见的病种之一。当前,脂肪组织及脂肪成分移植被认为是瘢痕最前沿的治疗方法之一。脂肪成分移植包括纳米脂肪、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基质血管成分和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脂肪组织及脂肪成分具有组织再生、细胞外基质重塑和抗纤维化的功能,局部移植可改善瘢痕的外观及症状。因此,本文就脂肪组织及脂肪成分移植在瘢痕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瘢痕的脂肪疗法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纳米脂肪及其衍生物治疗泪槽畸形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泪槽畸形是一种复合的面部衰老特征,包括泪槽沟畸形和肤质老化两方面。因此泪槽畸形的纠正需要做到泪槽沟容量填充和肤质改善两大方面。纳米脂肪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含有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精细均一的填充物,其精准注射和改善肤质的优势非常符合泪槽畸形的治疗需求。纳米脂肪及其衍生物的应用方式也不断改进和多样化,从单纯注射、联合结构脂肪注射到联合手术治疗等。该文就纳米脂肪及其衍生物治疗泪槽畸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纳米脂肪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自体脂肪具有来源丰富、易于获取、无免疫排斥、可重复利用、价格低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在整形外科广泛应用于修复重建及整形美容领域。脂肪组织含丰富的脂肪干细胞和细胞因子,可刺激组织再生,但由于传统获取的脂肪颗粒直径较大,难以应用于真皮深层及皮下层。2013年纳米脂肪概念被首次提出,即将负压抽取的自体颗粒脂肪予以机械乳化过滤。该文回顾近几年纳米脂肪相关文献,就其制备、命名及基础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纳米脂肪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纳米脂肪是将脂肪组织通过机械乳化、过滤后得到的可以通过27 G针头的乳糜状流体,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瘢痕修复、改善皮肤衰老等多种功能。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在传统的纳米脂肪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其核心成分促进创面愈合机制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引起重视。该文结合最新发表的文献,对纳米脂肪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和其在创面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肪颗粒联合纳米脂肪移植改善眶周老化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单纯脂肪颗粒移植、脂肪颗粒联合纳米脂肪移植改善眶周老化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采用单纯脂肪颗粒移植及脂肪颗粒联合纳米脂肪移植两种方法治疗眶周老化女性患者52例。其中,单纯脂肪颗粒移植组26例,年龄22~40(32.16±5.19)岁;脂肪颗粒联合纳米脂肪移植组26例,年龄25~39(30.73±4.33)岁。通过检测移植前后皮肤质地(皮肤皱纹、皮肤弹性、黑眼圈)、眶周容量缺失等指标,评估患者眶周老化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眶周老化的治疗效果随移植方式不同而异。联合移植组在眶周容量缺失和皮肤质地有明显改善。联合移植组眶周老化的改善效果为84.61%(χ 2= 4.424, P=0.035),明显高于脂肪颗粒移植组53.84%。 结论:脂肪颗粒联合纳米脂肪移植在眶周年轻化治疗的疗效好于单纯脂肪颗粒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细脂肪颗粒的获取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设计两种不同获取微细脂肪颗粒的方法,探讨不同方法获得微细脂肪颗粒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对5例女性患者(年龄22~31岁,平均26.2岁)行腹部脂肪抽吸术。分别通过漂浮法和过滤法获取微细脂肪颗粒,与乳糜脂肪和脂肪颗粒进行比较。通过细胞活性、流式分析、组织染色等方式比较各组脂肪组织的细胞活性和组分等指标。结果:漂浮法和过滤法获取的微细脂肪颗粒与乳糜脂肪均可通过OT针头。活细胞染色发现两种方法获取脂肪中均存在活性细胞,而乳糜脂肪中未见。流式细胞分析中,CD90漂浮组表达高于对照组( P=0.048)。 结论:经漂浮法或过滤法处理可获得微细脂肪颗粒,既保留组织完整性和细胞活性,又可实现细针注射与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纳米脂肪联合脂肪颗粒对混合型黑眼圈整形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纳米脂肪联合脂肪颗粒治疗混合型黑眼圈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122例女性混合型黑眼圈患者,年龄21~47(31.45±10.45)岁。患者均接受纳米脂肪联合脂肪颗粒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采用Photoshop CS7校正曝光,再使用Image J 64软件测量图中黑眼圈注射区域皮肤 L*(皮肤黑白区间) a*(绿红区间) b*(蓝黄区间)值,统计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患者黑眼圈皮肤颜色视觉评估分级较其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 Z=105.22, P<0.05);治疗前,黑眼圈皮肤颜色定量评估 L*值(47.12±7.02),治疗后(56.47±6.31), L值较治疗前增加( t=15.495, P<0.05),治疗前后 a*、 b*值无明显改变( P>0.05)。112例患者经皮下注射后5 d内,注射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青紫肿胀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均自行好转,未出现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122例患者中99例对纳米脂肪联合脂肪颗粒注射治疗满意,治疗满意度81.15%,23例患者自觉黑眼圈改善不明显,或改善程度未达到预期要求,对治疗效果的评价为一般或不满意。 结论:纳米脂肪联合脂肪颗粒在改善混合型黑眼圈皮肤颜色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纳米脂肪移植联合CO 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瘢痕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纳米脂肪移植联合CO 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瘢痕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其余杭院区收治的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1个周期的治疗:首先进行1次自体纳米脂肪移植,用26 G针头对凹陷性瘢痕进行皮下分离,将自体纳米脂肪注射至凹陷性瘢痕组织内,注射量为0.5~1.0 ml/cm 2;3个月后进行CO 2点阵激光治疗,共2次,间隔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患者和医生通过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瘢痕各指标分别进行评分,单项总分为1~10分,分数越高表示瘢痕越严重。根据患者及医生的POSAS总评分,对凹陷性瘢痕改善程度进行分级和疗效评价:一级,总分减小≤5分,为无效;二级,总分减小>5分且≤10分,为好转;三级,总分减小>10分且≤20分,为有效;四级,总分减小>20分,为显效。随访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3.0对治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27例患者,男16例,女11例,年龄(29.1±7.9)岁。患者对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瘢痕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医师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前、后POSAS总分分别为(43.7±10.8)分和(23.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6个月,患者在凹陷性瘢痕的疼痛、瘙痒、颜色、硬度、厚度(凹陷)、弹性、张力等方面均改善明显,其中二级改善1例,三级改善14例,四级改善12例,总有效率为96.3%(26/27)。27例患者面部填充部位均未出现团状或条索状硬结。所有患者纳米脂肪移植后均未发生栓塞、感染、血肿等并发症。点阵激光治疗后早期均出现皮肤潮红、灼热、水肿、疼痛等症状,一个治疗周期后6个月随访均无明显色素沉着。 结论:纳米脂肪移植联合CO 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瘢痕效果明确,并发症少,而且操作简便,治疗周期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体纳米脂肪联合小脂肪颗粒填充改善泪沟凹陷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自体纳米脂肪联合小脂肪颗粒改善泪沟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行泪沟凹陷填充女性患者78例,年龄28~56岁,平均38岁。通过吸脂获取并纯化脂肪组织,制备纳米脂肪和小脂肪颗粒,于泪沟处行分层、多点、均匀注射矫正泪沟凹陷。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术中注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术后随访12个月,对手术前后照片的黑眼圈改善程度、下睑细纹改善程度、皮肤色斑改善程度、泪沟凹陷的改善程度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78例患者术后均有轻度注射区肿胀,3~4 d消退,3个月泪沟注射区基本稳定;所有患者均无感染、血肿、脂肪液化、局部硬结等并发症。78例中,2例术后出现瘀斑,10 d自行消退,1例填充区域外观不平整予以局部按摩后消失。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对注射后泪沟整体改善满意度为(8.9±0.5)分,整体较满意。结论:纳米脂肪与小脂肪颗粒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两者联合应用矫正泪沟凹陷畸形能达到较好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颗粒脂肪联合纳米脂肪多层次填充矫正泪槽凹陷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颗粒脂肪联合纳米脂肪多层次填充矫正泪槽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泪槽凹陷女性患者32例,年龄34~63(48.1±8.8)岁。于下眶缘的骨膜上层泪槽凹陷区分散注射颗粒脂肪,单侧注射0.5~1.5 ml,于泪槽凹陷及皮肤细纹区域皮下多通道连续多点注射纳米脂肪,单侧0.5~0.8 ml。术后1、6个月,以医师判断、第3方医师经Sadick和Bosniak泪槽畸形等级量表评分评估效果,患者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2例患者中29例术后下睑皮肤外观平整,泪槽畸形得以矫正改善,泪槽沟填充区域较饱满,细纹及下睑皮肤色素改善,睑颊区过度自然,视觉上更加年轻化,未见明显并发症。3例第1次填充术后1个月仍有组织容量缺失,凹陷改善不明显,给予2次填充。32例患者术后满意29例(90.6%)。结论:颗粒脂肪联合纳米脂肪填充矫正泪槽凹陷畸形安全有效,手术损伤轻微,术后恢复时间较短,患者满意度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