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重症医学科发展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重症医学科的发展现状,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重症医学规范化、同质化发展,也为学科建设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电话数据核实的方式,对内蒙古自治区三级、二级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调查性研究。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09年下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及学科发展趋势制作调查问卷,包括医院基本信息、ICU基本信息、人员配置、医疗质量管理、技术技能、设备配置等6个方面的内容。问卷发放时间为2022年9月。由各医院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填写问卷。结果:截至2022年10月24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问卷85份,问卷回收率为84.16%,其中有效问卷71份,共计71个综合ICU。①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呈东西部相对较弱,整体分布不均的特点,其重症医学科的发展仍有所欠缺。②医院基本信息:人口和经济制约ICU的发展进程,西部地区综合ICU床位均数仅为中部地区半数(张:39.0比86.0),东部地区居中(平均83.6张),数量相对不均。③ ICU基本信息:调查71个综合ICU中,三级医院44个,二级医院27个。三级医院ICU床位数占总床位数比明显低于二级医院〔(1.59±0.81)%比(2.11±1.07)%, P<0.05〕,明显低于《指南》要求的2%~8%;三级、二级医院ICU床位使用率〔(63.63±22.40)%、(44.65±20.66)%, P<0.01〕均低于《指南》要求(应以75%为宜)。④ ICU人员配置:三级医院医生共376人,护士共1 117人;二级医院医生共122人,护士共331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医生职称、医生学历和护理人员职称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级医院医生以中级职称为主(主治医师占41.49%),二级医院医生以初级职称为主(住院医师占43.44%);三级医院医生学历普遍高于二级医院(博士:2.13%比0,硕士:37.24%比8.20%);三级医院仅护士人员比例低于二级医院(17.01%比24.47%)。三级、二级医院ICU医生/ICU床位比〔(0.64±0.27)%、(0.59±0.34)%〕、ICU护士/ICU床位比〔(1.76±0.56)%、(1.51±0.48)%〕均达未到《指南》0.8 : 1和3 : 1以上的要求。⑤ ICU医疗质量管理:与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实施一对一耐药菌护理的比例(65.91%比40.74%)、实施多模态镇痛镇静的比例(90.91%比66.67%)、个人数字助理(PDA)条码扫描使用比例(43.18%比14.81%)均明显升高(均 P<0.05)。⑥ ICU技术技能:在各项技术技能中,三级医院支气管镜检查、血液净化治疗、空肠营养管放置和床旁超声项目开展比例均高于二级医院(84.09%比48.15%,88.64%比48.15%,61.36%比55.56%,88.64%比70.37%,均 P<0.05)。其中,空肠营养管放置、床旁超声和体外膜肺氧合的开展情况,三级医院以独立完成为主,二级医院则倾向于合作完成。⑦ ICU设备配置:基本仪器设备中,三级、二级医院呼吸机总数/ICU床位比〔0.77%(0.53%,1.07%)、0.88%(0.63%,1.38%)〕、输液泵/ICU床位比〔1.70%(1.00%,2.56%)、1.25%(0.75%,1.88%)〕均未达到《指南》要求,设备配比不足,尚未满足发展基本需要。 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发展已趋向成熟,但在发展规模、人员配比和仪器设备较《指南》仍有一定差距,并且综合ICU呈现出东西部相对较弱,整体分布不均的特点,还需要加大力度投入到重症医学科的建设中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个人数字助理扫描技术在降低护生护理差错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医疗行业越来越与信息时代接轨,临床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和普遍.医疗卫生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HIMSS)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致力于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成本效益和访问,达到对信息技术和管理系统的最佳使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信息扫描技术在这样的形势政策下应运而生.PDA是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在床旁工作的一个手持终端执行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和无线网络化办公.在中国医院协会2019年5月31日发布的最新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首要提出的便是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其中提到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切实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据一项调查显示[1],使用PDA二维码扫描技术的护士输液差错率为零.一直以来,护理差错的发生直接影响患者安全和护理服务质量,而在护理差错中护生又占到很高的比例.近年来,PDA条形码扫描技术逐渐应用于医院管理中,极大地降低了医院用药差错率,但在以往研究多注重于PDA条形码扫描技术的介绍方面,较少关注其在临床的应用效果,并与护生临床实践相结合.本研究为探讨PDA条形码扫描技术在护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以下研究.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PDA条码扫描技术在我院片剂单剂量分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实现住院药房片剂的精细化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基于智慧药学,对单独使用自动分包机模式下的分包流程进行优化改造,在取药、拆药、加药等环节中应用掌上电脑(PDA)条码扫描技术,实现批号和库存的实时追踪,完善片剂的药品闭环管理.比较流程改进前后调剂的差错率,人力资源消耗工时以及药师/护士满意度.结果:流程改进后,片剂调剂差错率从流程改进前的1.637‰降到0.082‰(P<0.01),人力资源消耗工时从(7.52±0.33)h缩减至(5.11±0.24)h(P<0.01),药师/护士满意度从66.5%提高到93.4%(P<0.01).结论:在全自动药品分包机的基础上,通过PDA条码扫描技术的应用,规范了住院药房片剂的管理,补充完善了药品闭环信息,实现了批号追踪与库存管理,降低了片剂调剂差错率,提高了药师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