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院患者药学服务平台的创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作者介绍了某院将医院信息系统与医院微信公众号无缝对接,构建离院患者的用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智慧药师"平台),向离院患者自动定时推送个性化的用药提醒;同时通过移动互联网建立用药咨询等服务窗口,拓宽药学服务范围。建立了涵盖用药提醒、用药打卡记录、语音播报、用药咨询、处方查询、药品说明书查询6项功能的"智慧药师"平台,实现了离院配药患者居家用药有提醒,并提供了触手可及的"药师-患者互动"服务窗口,保障了离院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电子病历六级标准建设门诊合理用药闭环管理模式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基于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六级标准创建该院门诊合理用药闭环管理模式,旨在为门诊患者合理用药保驾护航,为智慧药学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师开方、药师审核、药品调剂、处方点评等门诊合理用药各环节进行管理,建立符合国家电子病历六级标准的闭环体系.同时,回顾性分析该院闭环管理前(2023 年 3-5 月)、闭环管理前后(2023 年6-8 月)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率.结果:应用门诊合理用药闭环管理模式后,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率为 3.56%(40723/1145056),较管理前的 4.57%(52681/1153154)降低了 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遴选药品不适宜外,其他类型不适宜用药处方数均较管理前显著减少;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为 146.20 元,较管理前的 158.35 元减少了 7.67%,有效改善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结论:该院建设的门诊合理用药闭环管理体系满足国家电子病历六级评级要求,能够规范医疗人员的工作流程,减少门诊不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智慧药学服务的药品供应质量管理信息平台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本院在文献研究和运用信息技术挖掘现有药品质量数据基础上,提出基于智慧药学服务的药品质量管理策略并搭建质量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运用数字可视化技术实现了药品供应质量全程、实时监管,有助于提高药品供应质量监管的准确性、真实性、实时性,为进一步探索信息化药品供应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罕见病寻医找药多功能智慧化药学服务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加强罕见病患者合理用药管理,提高用药综合保障水平,以解决罕见病用药痛点问题.方法 借助移动信息化技术,开发广东短缺药品咨询平台应用程序,并建立罕见病患者智慧化多功能的药学信息服务.结果 作为中国首个整合省级罕见病医药资源的大数据平台,通过建立完善、专业的罕见病移动式药学服务体系,创新性实现线上线下"医+药+患"三方闭环.结论 该药学服务平台为罕见病患者搭建起寻医找药的桥梁,助力健康中国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医院智慧药房建设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医院智慧药房建设现状.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UpToDate等数据库,获取 2015 年 1 月至 2022 年12 月医院智慧药房建设相关文献,分析国内外医院智慧药房建设现状和差距,国内医院智慧药房建设难点,并从设备、环境、人员三方面探讨风险管控策略.结果 共获得文献 1 520 篇,筛选得高质量文献 37 篇.文献显示,我国医院智慧药房建设起步较晚,相应设备涉及智能药柜、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自动发药机等,较国外部分发达国家还存在自动化药品供应设备普及率较低、前置审方软件质量参差不齐、临床药学系统功能局限等差距.此外,我国医院智慧药房建设还存在资金需求大、缺乏统一建设和验收标准等问题,且随着智慧药房的广泛使用,设备、人员、环境等方面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针对以上风险点,许多传统药房的管理方法(如 6S管理法、PDCA管理法、品管圈等)同样也适用于智慧药房的管理.结论 智慧药房的建设和使用能更好地实现药学服务的高效率、高质量、高精准度.国内医院智慧药房的建设和普及需要资金支持及相关监管标准的完善和出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医院智慧药事服务新模式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药学服务模式,助力医院药事服务数智化转型发展.方法 从智慧药房、智能审方平台、药学服务管理平台、"线上+线下"服务模式4个方面构建医院药事服务新模式.结果 基于新模式的药学服务体系,提高了药师的日常工作效率,门诊配药效率提高了2~3倍,同时规范了医师的用药行为,处方合格率上升到63.55%,住院医嘱不合格率下降到11.56%,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药学服务,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结论 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成功地推动了医院药事服务的数智化转型,提高了药学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就医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静脉用药自动调配药学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2024/3/30
静脉用药自动调配装置是一种智能化设备,旨在模仿人工配药过程,通过相应程序及机械结构实现静脉输液药品的配置.该装置的应用加速了智慧化医院建设,提高了静脉用药配置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减少了医务人员的职业伤害风险.然而,与此装置的广泛应用趋势相比,相关的管理共识更新滞后,缺乏统一标准,且其操作的正确性和配置药物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可能存在潜在的临床风险.为规范静脉用药自动调配装置的管理和使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药学分会在国家癌症中心的指导下联合全国多学科专家,基于现有药品临床使用领域的循证证据、药事管理相关法规和药学服务实践,采用德尔菲法和专家会议法制定了《静脉用药自动调配药学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该共识拓展并延伸了静脉用药自动调配药学管理的内涵,构建了全方位的药学管理体系,为药师进行静脉用药自动调配药学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药学及中药学学科建设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4/3/23
关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中12所建设一流药学及中药学学科的高校,旨在以这12所高校近5年与药学及中药学相关的专利信息,探究其创新发展态势.研究使用智慧芽(PatSnap)全球专利数据库检索12所高校2018-2022年间申请的药学相关专利,从申请及授权量、技术主题、转让及许可情况、国际专利情况等角度分析药学相关专利信息.结果表明,浙江大学等综合类高校和中国药科大学在专利申请量、授权率等方面优于其他医药类院校;相关专利大多涉及药品有效成分,综合类院校和中国药科大学更关注抗肿瘤药的研究;授权专利的许可数量极少,且多为独占许可;相关权利转移大多发生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综合类大学的数量优势明显,但总量不多.未来"双一流"高校药学与中药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提高专利保护及布局意识,吸纳相关人才,发挥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优势,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江苏省医疗机构智慧药房用药错误管理规范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智慧药房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以自动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信息化药房.2018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探索推进医疗机构"智慧药房"建设,鼓励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智能化审核与管理,以期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从而进一步转变药学服务模式.药房能否准确调剂药品是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智慧药房的建设可以优化工作流程,帮助避免调剂错误,从而减少调剂相关的潜在不良事件.智慧药房用药错误管理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从处方开具、传递与审核,药品调配与分发,药品使用与监测等多个环节进行的用药错误管理,管理内容包括用药错误的防范、处置、报告与监测、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目前,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智慧药房工作模式、硬件功能与布局、软件系统设计、人员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导致了用药错误管理缺少统一的规范和要求.零碎的、反应式的用药错误干预方式在各个医疗机构间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较差,而用药错误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是造成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一个完善和可靠的智慧药房用药错误管理体系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加强智慧药房建设以识别和防范不同场景、不同设备、不同流程中出现的用药错误,进一步完善场景管理、规范设备使用、促进流程标准化,江苏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委托江苏省人民医院牵头,南京、扬州、泰州、镇江地区三甲医院协同制订本管理规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智能康复工程在中西医脑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老龄化及其相关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挑战,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脑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老龄化人群主要的健康威胁之一.传统康复方法的局限性促使人工智能和康复工程技术进入康复学科,为脑康复带来新的希望.智能康复工程将中医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康复工程技术及方法,融合中医药学、神经科学和康复医学,提供更精准的神经调控和个性化康复治疗.通过人工智能和康复工程在中西医脑康复领域的综合协同应用,包括融合工程技术与脑功能康复的创新方法、基于神经环路重建机制的脑康复、中医智能康复等,旨在为脑功能康复的方式创新和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