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椒碱对DMH/DSS诱导实验性结肠癌变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胡椒碱对1,2-二甲基肼(DMH)/右旋糖酐硫酸钠(DSS)诱导实验性结肠癌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方法:将36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胡椒碱组,每组12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和胡椒碱组通过DMH/DSS复合法建立实验性结肠癌模型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胡椒碱3.6 mg/(kg·d)灌胃。观察肿瘤负荷和体积,HE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肠的组织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AS/PI3K/AKT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体重增加值及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Bcl-2、Bax、pan-RAS、p-MEK、p-ERK、PI3K、p-AKT、NF-κBp65、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胡椒碱组体重增加值及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均 P<0.05);Bcl-2、Bax、pan-RAS、p-MEK、p-ERK、PI3K、p-AKT、NF-κBp65、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均 P<0.05)。 结论:胡椒碱对DMH/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癌发生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可能涉及到RAS/PI3K/AKT信号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斑马鱼模型和网络药理学的甘草酸拮抗乌头碱心脏毒性生作用与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利用斑马鱼模型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甘草酸拮抗乌头碱心脏毒性及作用机制,探讨附子-甘草配伍减毒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 选用受精后48 h(48 hpf)的健康野生型AB系斑马鱼,脱膜后随机移入6孔板中,每孔30枚.对照组加入新鲜养鱼水;模型组和各药物处理组均给予乌头碱溶液,终浓度均为10 μmol/L;各药物组同时分别给予低、中、高浓度(10、50、100 μmol/L)的甘草酸、甘草素、甘草苷和低、中、高浓度(1、5、10μ.mo l/L)的异甘草素,各组斑马鱼处理后放入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培养至72 hpf,在显微镜下记录斑马鱼20 s心跳并拍照,计算心率,并利用Image-Pro Plus 5.0软件计算心包面积,筛选甘草中拮抗乌头碱心脏毒性的成分.通过心脏结构与功能分析、活性氧(ROS)和凋亡细胞检测,进一步验证甘草酸拮抗乌头碱心脏毒性作用.基于PharmMapper、Swiss Target Prediction、STITCH数据库收集乌头碱毒性作用靶点,利用CTD、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以"心脏毒性""心脏损伤""心衰"为关键词检索靶点,将上述两组靶点导入Draw venn在线绘图取交集,得到乌头碱心脏毒性作用靶点集;从PharmMapper数据库中收集甘草酸活性靶点集;将2个靶点集共有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对结果进行拓扑分析,以节点度值中位数为标准筛选重要靶点;得到的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幼鱼心包水肿显著(P<0.01),心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甘草酸与异甘草素各浓度组、甘草苷高浓度组心包面积显著下降(P<0.01),甘草酸效果更加明显且呈浓度相关性;甘草酸低和高浓度、甘草素高浓度和异甘草素低浓度拮抗乌头碱所致心率加快效果显著(P<0.05、0.01).甘草酸可浓度相关性地拮抗乌头碱导致的斑马鱼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且高浓度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甘草酸显著抑制乌头碱诱导的斑马鱼体内活性氧生成(P<0.01);明显减弱乌头碱导致的细胞凋亡.甘草酸拮抗乌头碱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可能与MAPK、 GRB2、CDC42、EGFR、GSK3B、SRC等关键靶点,以及PI3K-Akt、Ras、FoxO等信号通路相关.结论 甘草酸可以显著拮抗乌头喊心脏毒性,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 Ras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雪旺氏细胞的转录组测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影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雪旺氏细胞的相关差异基因.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所有细胞分为两组,实验组细胞体外诱导为雪旺氏细胞,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实验组细胞诱导完成免疫荧光鉴定S-100B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取两组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然后对其进行差异基因功能和通路显著富集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细胞诱导后GFAP及S-100B表达阳性.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共有3 715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表达上调基因1 540个,表达下调基因2 175个.基因本体(GO)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富集在:①生物学进程:Wnt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参与成骨细胞分化(P=0.000)、运动神经元迁移(P=0.000)、负调控轴突延伸参与再生(P=0.000)、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信号通路(P=0.000)、损伤轴突生长锥形成的负调控(P=0.000)、损伤轴突侧枝萌发的正向调节(P=0.000)、神经系统发育的调节(P=0.000);②细胞成分:雪旺氏细胞微绒毛(P=0.000)、神经网(P=0.017);③分子功能S100蛋白结合(P=0.003)、神经纤毛蛋白结合(P=0.003).KEGG Pathway分析结果发现,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P=0.000)、磷肌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P=0.000)、轴突导向(P=0.000)、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P=0.000)、Wnt信号通路(P=0.000)、Ras信号通路(P=0.003)、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P=0.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雪旺氏细胞过程可能主要与调节PI3K-Akt、Wnt、MAPK等信号通路及轴突形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