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鳞癌KYSE30细胞系中基因断裂和重排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食管鳞癌KYSE 30细胞系中的基因断裂和重排,为食管癌基因重排及其作用的研究提供新的信息.方法 通过比较基因组杂交微阵列(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筛选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断裂基因,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RT-PCR和双色FISH等技术对断裂基因进行鉴定.结果 array-CGH筛选和双色FISH分析显示,PLCL 1、SCFD 2、JARID 2、LHFPL 3、GABBR 2、GPC 6、MYH 10、M CTP 1发生了断裂.通过分子水平的鉴定,发现了MYH10基因与13 q21.32的融合、MCTP1基因的截短以及GPC6基因的重排.进一步通过FISH分析,在食管癌组织中发现了MYH 10基因的断裂.结论 在食管鳞癌KYSE30细胞系中存在PLCL1、SCFD2、JARID2、LHFPL3、GAB R2、GPC6、MYH10、MCTP等基因的断裂,其中MYH 10、MCTP 1和GPC 6基因发生了重排,形成了融合和截短新的异常转录本.这些结果为深入探索影响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提供了新的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布比卡因介导神经细胞DNA损伤后修复通路的激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通过cDNA基因筛查探讨布比卡因导致神经元DNA损伤后相关修复通路的激活情况.方法:首先建立布比卡因导致的神经细胞SH-SY5Y毒性损伤及DNA损伤模型,再应用cDNA微孔板阵列技术进行DNA损伤修复通路中21个重要调控因子的基因筛查;通过数据库比对后分析这些差异表达的修复基因的修复通路富集和分布.数据资料通过GraphPad Prism 6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CCK-8法检测布比卡因不同浓度组处理细胞的活力变化,结果显示布比卡因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5 mmol/L;彗星实验相关指标(彗星尾距)增高(P<0.05),γH2AX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多(P<0.05),提示布比卡因处理SH-SY5Y细胞后细胞的DNA损伤明显加重.cDNA微孔板阵列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比较,布比卡因处理后差异表达基因有DNA-PKcs、PTEN、NTH1、RAD9、CSB、GADD45、XPD、XPC-HR23B和P53;通过数据库比对分析可见这些修复基因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修复机制:(1)碱基切除修复;(2)核酸切除修复;(3)非同源重组修复.结论:局麻药导致的神经细胞DNA损伤后差异表达的修复基因主要集中在非同源末端修复、碱基切除修复和核酸切除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TLR4-TLR10-CD36的识别和炎症信号转导可能参与细胞内天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天然LDL(100 mg/L)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0、1、3、5h.用诱导不同时间点的单核细胞进行表达谱芯片实验,筛选与LDL氧化相关的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分别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部分微阵列结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聚类、生物学功能以及与脂质和氧化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分析.结果 LDL诱导THP-1后,细胞内大量生物膜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提示脂质氧化的发生定位在生物膜上.LDL诱导3h后细胞内脂质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提示脂质氧化已经开始.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分析发现,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凋亡、内吞、细胞周期、脂质筏、脂质结合、定位、转运、细胞黏附、金属离子稳态、氧化还原等生物学通路得到不同程度的富集.天然LDL诱导THP-1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的mRNA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受到了抑制,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33、c-FOS等基因的表达随着LDL孵育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 本研究提示,天然LDL的氧化可能与TLR4-TLR10-CD36的识别和炎症信号转导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