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表食管鳞状细胞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追加治疗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浅表食管鳞状细胞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追加治疗(放化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9年4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食管鳞状细胞癌ESD治疗,病理证实肿瘤浸润至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的97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ESD术后是否追加治疗分成追加治疗组(57例)和未追加治疗组(40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分析2组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差异(使用log-rank检验)。结果:追加治疗组中,15例追加食管癌根治术,无一例肿瘤转移,但有1例死于食管癌术后上消化道出血;42例追加放化疗,无一例死亡,但有3例肿瘤转移。未追加治疗组中,有13例出现食管癌局部复发,有2例死于食管癌复发,有1例死于脑卒中。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追加治疗组无复发转移生存率明显高于未追加治疗组( P=0.001)。 结论:浅表食管鳞状细胞癌ESD术后患者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或放化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16年5月11日至2019年11月19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展的2项前瞻性临床研究中7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3例患者中,出现肝功能异常35例。PD-1抗体单药治疗的43例患者中,肝功能异常13例,首次发生肝功能异常的中位时间为55 d。PD-1抗体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中,肝功能异常22例,首次发生肝功能异常的中位时间为41 d。35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伴有临床症状者2例,临床症状为乏力、食欲减低,其中1例伴有黄疸。35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28例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7例患者肝功能好转至1级,无一例患者因肝功能异常严重危及生命或死亡。联合治疗是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P=0.007)。 结论:PD-1抗体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发生肝功能异常的程度较轻,经对症治疗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或好转。对于接受PD-1抗体联合靶向治疗和化疗、既往有长期吸烟史、饮酒史及乙肝病毒感染史的患者,应及时监测肝功能并积极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小RNA-17-5p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17-5p(miR-17-5p)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中miR-17-5p的表达。将miR-17-5p抑制剂和阴性对照转染食管鳞癌细胞EC9706和TE1,RT-q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R-17-5p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EdU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7-5p与成视网膜细胞瘤样蛋白2(RBL2)直接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RBL2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RBL2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miR-17-5p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SCC组织中miR-17-5p的相对表达水平为4.222±0.39,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1.081±0.046, P<0.001)。ESCC细胞EC9706、Eca109、TE1、KYSE450、KYSE70和KYSE520中miR-17-5p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3.84±1.266、6.453±0.293、11.41±0.520、2.613±0.548、5.251±0.239和4.251±0.195,均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1.007±0.079,均 P<0.05)。Ⅲ+Ⅳ期ESCC组织中miR-17-5p的表达水平(5.094±0.562)高于Ⅰ+Ⅱ期患者(2.934±0.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miR-17-5p的表达水平(5.523±0.634)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533±0.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iR-17-5p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miR-17-5p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iR-17-5p抑制剂能下调EC9706和TE1细胞中miR-17-5p的表达,其表达下调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无论是EC9706细胞还是TE1细胞,在RBL2 3′UTR-WT载体和miR-17-5p mimic共转染后,荧光素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P<0.01),RBL2是miR-17-5p的直接作用靶点。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iR-17-5p抑制剂组EC9706和TE1细胞中RBL2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936±0.055和0.923±0.048,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87±0.019和0.102±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ESCC组织中RBL2的表达水平为0.219±0.510,低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0.983±0.324, P<0.001)。ESCC组织中miR-17-5p的表达水平与RBL2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r=-0.462, P<0.001)。RBL2表达下调能逆转miR-17-5p抑制剂引发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降低。 结论:miR-17-5p参与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ESCC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阳性淋巴结对数比对食管癌术后患者不同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估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对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LODDS对接受不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患者疗效评估的作用。方法: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1 546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回顾性分析LODDS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LODDS对术后患者选择不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意义。结果: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61.7%和52.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1.354 1为LODDS最佳截点值。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变粘连程度、术后辅助治疗方式、pTNM分期和LODDS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 P<0.05)。不同治疗模式的3组患者进行1∶1∶1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PSM)后,每组205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病变粘连程度、术后辅助治疗方式、pTNM分期和LODDS为影响患者独立性预后因素( 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LODDS数值较小组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性治疗的OS优于单纯手术组患者( χ2=81.470、5.182, P<0.05),但术后化疗(POCT)与术后放化疗(POCRT)对患者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LODDS数值较大组显示POCRT组患者的OS优于其他两组( χ2=4.151、24.020, P<0.05),且POCT与POCRT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728, P<0.05)。 结论:LODDS为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式的选择。这一结论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干扰circ_0063865的表达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恶性表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circ_006386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Sanger测序、背靠背引物验证以及核糖核酸外切酶(Ribonuclease R,Rnase R)耐受实验鉴定circ_0063865的环状结构及稳定性。RNA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ESCC病理组织芯片中circ_0063865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系以及ESCC细胞系中circ_0063865的表达水平。Cell Counting Kit-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irc_0063865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凋亡水平的影响。结果:Sanger测序、背靠背引物和Rnase R耐受实验验证了circ_0063865的成环性。RNA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irc_0063865在ESCC组织中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 t=2.267, P<0.05),circ_0063865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χ2=4.356, P<0.05),circ_0063865高表达ESCC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低于低表达患者。RT-qPCR结果表明,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系相比,circ_0063865在ESC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F=18.413, P<0.05)。此外,敲低circ_0063865后,KYSE-30和KYSE-15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凋亡水平显著升高(均 P<0.05)。 结论:ESCC中circ_0063865呈高表达,其表达变化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而且circ_0063865可促进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p62和LC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和p6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原发性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2例ESCC组织及31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eclin-1、p62和LC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自噬相关标志物在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12例ESCC组织中Beclin-1、LC3和p6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14%(36/112)、37.50%(42/112)和63.39%(71/112),31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9%(19/31)、64.52%(20/31)和32.26%(1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8.715、7.216、9.584,均 P<0.01)。Beclin-1、LC3在E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p62在E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则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Beclin-1表达与ESCC患者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 P<0.05);LC3表达与ESCC患者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均有关(均 P<0.01);p62表达与ESCC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1)。在ESCC中,LC3与Beclin-1的表达呈正相关( r=0.731, P=0.001),而与p62的表达呈负相关( r=-0.215, P=0.023)。 结论:自噬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联合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p62和LC3可辅助临床诊断并指导后续综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术前血清铁蛋白水平在评价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铁蛋白(SF)水平对食管鳞癌(ESC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280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前SF水平与E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280例ESCC患者中,低SF组共183例(65.4%),高SF组共97例(34.6%)。低SF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7%、50.3%、43.2%,高SF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1%、35.1%、3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4.697, P=0.0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瘤栓、神经侵犯、术前SF水平与ESCC患者的预后均有关(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瘤栓( OR=1.662,95% CI:1.239~2.229, P=0.001)、神经侵犯( OR=1.823,95% CI:1.361~2.443, P<0.001)、术前SF水平( OR=1.504,95% CI: 1.113~2.032, P=0.008)均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术前高SF水平ESCC患者的预后较差;术前SF水平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小RNA-139-5p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139-5p(miR-139-5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获得的75例ESCC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组织标本。实验分2组:ESCC( n=75)和正常食管组织( n=75)。采用GEO数据集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中miR-139-5p的表达。将miR-139-5p抑制剂、miR-139-5p模拟物、阴性对照、对照siRNA、T盒转录因子1(TBX1) siRNA、pcDNA3.1和pcDNA3.1-TBX1转染ESCC Eca109和TE1细胞,用qRT-PCR检测转染后ESCC细胞中miR-139-5p和TBX1的表达水平,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Transwell小室检测ES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39-5p与TBX1的相互作用,qRT-PCR、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BX1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 结果:ESCC组织中miR-139-5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1.17±0.43比5.16±3.62, P<0.001)。Log-rank检验发现,高miR-139-5p表达水平的ESCC患者( n=43)生存率显著高于低miR-139-5p水平的ESCC患者生存率( n=32)(67.44%比25.00%, P=0.005)。ESCC细胞中miR-139-5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均 P<0.001)。miR-139-5p高表达的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阴性对照(NC)转染的Eca109和TE1细胞(均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iR-139-5p能结合致TBX1的3′-非翻译区。miR-139-5p模拟物或抑制剂分别抑制或促进Eca109和TE1细胞TBX1蛋白表达(均 P<0.05)。TBX1下调显著抑制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而TBX1的过表达显著促进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均 P<0.05)。此外,pcDNA3.1-TBX1能部分逆转miR-139-5p介导的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均 P<0.05),而TBX1 siRNA能部分逆转miR-139-5p抑制剂介导的侵袭能力的增强(均 P<0.05)。 结论:miR-139-5p通过靶向TBX1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B分型联合Arima分型对食管表浅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判定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AB分型联合Arima分型预测浅表食管鳞状细胞癌(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SESCC)浸润深度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及江苏省中医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且鳞状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s,IPCL)AB分型为B2型的患者(76处SESCC病变)纳入回顾性研究,根据Arima分型规则对IPCL进行二次分类,以病理判定的浸润深度为金标准,分析B2型联合Arima分型对SESCC浸润深度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76处病变中,31处(40.79%)浸润黏膜肌层(T1a-MM)或黏膜下层浅层(T1b-SM1),B2型IPCL预测T1a-MM/T1b-SM1 SESC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70.45%(31/44)、79.64%(176/221)、40.79%(31/76)、93.12%(176/189)、78.11%(207/265)。对病变的IPCL进行Arima分型后,B2-4ML型、B2-AVA-4M型IPCL预测T1a-MM/T1b-SM1 SESC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61.36%(27/44)、88.24%(195/221)、50.94%(27/53)、91.98%(195/212)、83.77%(222/265)和38.64%(17/44)、94.57%(209/221)、58.62%(17/29)、88.56%(209/236)、85.28%(226/265)。结论:B2型IPCL联合Arima分型可以提高对T1a-MM/T1b-SM1 SESCC的诊断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段食管鳞癌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附2 766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 766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 256例,女510例;年龄为(62±8)岁。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术后生存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率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1)治疗情况。2 766例患者中,新辅助治疗52例;1 444例行开放手术(其中44例中转开胸手术),1 322例行微创食管切除术;手术方式为McKeown、Ivor-Lewis、Sweet分别为1 991、729、46例;术后辅助治疗1 271例。2 766例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为2.1(0,3.0)枚,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2±12)枚,R 0切除率为94.722%(2 620/2 766),手术时间为(237±66)min。(2)术后并发症情况。2 766例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850%(715/2 766),术后肺炎和吻合口瘘发生率最高,分别为8.604%(238/2 766)和7.484%(207/2 766)。同一例患者可合并≥2种术后并发症。(3)术后生存情况。2 766例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2%、57.5%、46.8%。进一步分析,510例女性患者和2 256例男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0%和4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94, P<0.05)。693例胸上段、1 479例胸中段、594例胸下段食管鳞癌患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9.5%、46.7%、44.1%,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3.21, P>0.05)。68例0期、259例Ⅰ期、885例Ⅱ期、1 222例Ⅲ期、332例Ⅳ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6%、76.4%、61.4%、35.6%、14.5%,5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500.40, P<0.05)。1 444例行开放手术和1 322例行微创食管切除术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2.5%和5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31.29, P<0.05)。1 991例行McKeown、729例行Ivor-Lewis、46例行Sweet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9.5%、41.2%、32.3%,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9.19, P<0.05)。 结论:微创食管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比较,McKeown方式与Ivor-Lewis和Sweet手术方式比较,均可为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