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多任务行为与抑郁症状间的纵向关联性,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于2021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太原市、重庆市和深圳市各招募1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基线调查,并于2022年5月开展随访调查,与基线调查匹配后有效人数为967名.使用青少年手机多任务行为评定问卷和患者健康问卷-9项分别评估大学生手机多任务行为和抑郁症状.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手机多任务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性.结果 大学生基线和随访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5.2%和42.3%.以基线手机多任务指数低水平组为参照,基线手机多任务指数中等水平组和高水平组与基线抑郁症状(中等水平组:OR=1.74,95%CI=1.22~2.50;高水平组:OR=2.77,95%CI=1.94~3.95)及随访期抑郁症状(中等水平组:OR=1.41,95%CI=1.01~1.95;高水平组:OR=1.64,95%CI=1.17~2.29)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手机多任务指数持续低水平组相比,手机多任务指数保持中高水平(OR=2.94,95%CI=1.83~4.71)、增加(OR=2.07,95%CI=1.31~3.27)或减少(OR=2.02,95%CI=1.27~3.19)均会增加随访期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大学生手机多任务指数增加与新发抑郁症状发生风险
作者:朱冬青;陶舒曼;谢阳;万宇辉;伍晓艳;邹立巍;陶芳标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24 年 45卷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