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肺朝百脉主治节"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4/7/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以胃腺减少萎缩为主要特征,可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病""反胃"等范畴,脏腑辨证病位在胃,是目前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影响因素多样.现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或直接采用中医治疗已经成为CAG治疗的必然趋势.中医治病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黄帝内经》中记载"肺朝百脉、主治节",在脏腑功能、五行生克、经络循行等方面,肺胃二者联系密切,在《理虚元鉴》中也记载:"肺气一病,百病蜂起",在重视脾胃气机升降的同时,从肺着手,注重脏腑同调,防治并举.因此基于"肺朝百脉主治节"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旨在探寻CAG辨治的基本规律,以期为CAG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虚劳"三本两统"理论辨治肺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9/30
肺癌病因复杂,病程长,病证变化多端,易复发,易转移,预后不佳,归属于中医"虚劳"范畴,肺癌与正气不足和邪毒外侵关系密切,"虚证"的发生可归纳为"六因",在肺癌的变化、转归中起主导作用."三本两统"源自《理虚元鉴》,针对虚证反复,缠绵难愈的特定疾病系统提出.治虚之三本为肺、脾、肾三脏,其中肺金为脏腑之天,脾土为百骸之母,肾水为生命之根,治虚二统本质是对治虚三本的补充,同时强调肺癌根据五行制化规律的治疗原则."三本两统"理论突出缓图为心、立法平正、用药平和的治疗要点,从情志、气候、用药、饮食等方面探索肺癌的理法方药.本文总结明代医家汪绮石治疗虚劳的学术思想,认为肺癌"治虚"既要求精于治疗,又重于摄养,强调预防,积极主张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临证诊治肺癌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三本两统"值得深入研读,体悟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理虚元鉴》虚劳辨治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理虚元鉴》将虚劳之因分为先天、后天两大方面,先天来源于父母,后天源于自身及自身所受外界之损害,包括感染痘疹,伤及五脏;五脏失调,伤于外感;苦于境遇,伤人气血;用药不当,气血失调等.提出虚劳诸症,因火而起,但不同脏腑之火性质不同,发展出了"虚火伏火"理论.对于虚证的治疗,提出了"三本二统论",将阳虚之证归于脾,阴虚之证归于肺,治疗以肺、脾、肾三脏为要.将虚劳的防护总结为"知节""知防""二护""三候""二守""三禁"几个方面,知节为七情要有所控制;"知防"为防四时六淫;二 护为护足、护肩俞与眉际;三候为节气相交、季节更替时注意调护;二守为守时服药,坚持摄养;"三禁"为禁燥烈、禁苦寒、禁伐气.虚劳属慢性疾病,病情不危急,可缓缓摄生调养,但若出现危急病重之症,当以急救为先,不得延误时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浅析《理虚元鉴》对虚劳病的独特贡献
编辑人员丨2023/8/6
《理虚元鉴》为明末医家绮石所著,是一部虚劳证治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书中提出“治虚三本二统”、“虚火伏火论”、“虚症六因论”的学术主张,纠正时风流弊,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治虚理论,并提出了虚劳预防的方法,为临床预防保健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后世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的《理虚元鉴》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理虚元鉴》用药规律,探讨汪绮石治疗虚证用药特点及辨治思路,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整理《理虚元鉴》所载方剂,建立药物名称、用量及主治病证数据库.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普遍性分析、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方剂23首,包含药物56味、227频次,其中使用最多的药物为甘草和生地黄;药性以寒(46.7%)、温(16.7%)、平(16.7%)为主,药味以苦(53.3%)、甘(80.0%)、辛(20.0%)为主,归经以手少阴心经(53.3%)、足厥阴肝经(33.3%)、足太阴脾经(53.3%)、手太阴肺经(66.7%)、足少阴肾经(46.7%)及足阳明胃经(26.7%)为主.结论 汪绮石《理虚元鉴》治疗虚证善用性寒、味甘、归手太阴肺经的药物,其中以甘草、生地黄为最,具固脾防邪兼补肾之效;其次为桔梗、茯苓、麦冬、牡丹皮,以清金保肺,达到无损至高之气而金水相生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理虚元鉴》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学术思想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3/8/6
《理虚元鉴》是一本紧密结合临床的论治虚劳的专书,书中提出的"虚劳六因"学说、"三本二统"学说、预防治疗学说及用药宜忌等对虚劳诸疾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手术、放化疗、久病消耗导致的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亦属于中医虚劳范畴,《理虚元鉴》中的一些学术观点在癌因性疲乏的治疗中同样适用,临床应用后可获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理虚元鉴》对慢性肾脏病调治的指导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理虚元鉴》“虚证六因说”即“先、后天之因、痘疹及病后之因、外感、境遇、医药之因”,符合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相关病因认识,为中医辨治各种慢性肾脏病提供了思路.同时,《理虚元鉴》创造性提出“三本二统”的治虚理念,避苦寒辛热两端,立平调用中之法,治其肺、脾、肾三脏,肺通调水道,脾转输水精,肾蒸化开阖,共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正常功能.慢性肾脏病的用药更以通补结合为宜,因邪气所伤导致壅塞不畅,宜用“通”法;因脏腑虚损,气血阴阳虚亏,宜用“补”法.故用药之机,常须开阖相济,补肾之法每须通补互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理虚元鉴》“肺脾二统”论治癌性疲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癌性疲乏因瘤成劳,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虚劳”范畴论治.“治虚二统,当统之于肺脾”是《理虚元鉴》论治虚劳极为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癌性疲劳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总由正气不足、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而成劳,其以五脏虚证为主,同时或有兼夹痰湿、瘀滞、气郁等虚实夹杂之证.基于《理虚元鉴》“肺为五脏之主”“脾为百骸之母”的观点,临证遵其“治虚二统,当统之于肺脾”之旨,从阴虚统于肺、阳虚统于脾论治,清金保肺、培土调中,可获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理虚元鉴》"治虚三本"理论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治虚三本"是明代汪绮石先生提出的中医理论,对虚劳的辨治进行了高度总结."治虚三本"强调肺、脾、肾三脏是虚劳主要病位,肺为五脏之天、虚损皆关乎肺,脾为百骸之母、气血化生之源,肾为性命之根、精髓充盛之本,对辨治虚损疾病有切实的指导价值.很多血液系统疾病有长期虚损亏耗之象,尤其是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病机为肾虚,"治虚三本"作为辨治的中医理论指导,以补肾为填精益髓之基础,辨证联合健脾、益肺等,常可守效收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理虚元鉴》虚劳护理思想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通过分析《理虚元鉴》一书的护理思想,得出绮石的虚劳护理理念法自《黄帝内经》,在具体的虚劳护理部分强调患者自护,撙防为要;抵御外邪,防其未然;守方用药,悉心呵护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人本思想,对现代临床中医护理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