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模拟骨科导航机器人定位肘关节屈伸轴准确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不同医生在应用Mimics软件模拟三维导航机器人导航软件定位肘关节屈伸轴中是否存在误差,并且比较医生视觉定位屈伸轴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定位屈伸轴之间的差异.从而提出建议:机器人导航软件设计可以持续优化以减少误差,让机器人定位更广泛地应用于手术,并且定位更加准确.方法 在我院影像科数据库中随机抽取自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成人肘关节CT数据10例,导出后均在Mimics软件中操作,先进行三维重建,再由实验者确定肘关节屈伸参考轴后隐藏该轴及尺桡骨,3名受试者(分别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凭个人经验分别在软件中自定义这10个肘关节的虚拟屈伸轴并分别标明.最后实验者运用软件运算得出受试者各虚拟轴与实验者设定的参考轴的夹角数据和拟合的肱骨小头球体圆心、滑车切迹球体圆心与参考之间的直线距离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生视觉定位屈伸轴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定位屈伸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名受试医生视觉定位屈伸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名受试者根据在Mimics软件中模拟机器人导航软件进行肘关节屈伸轴的定位是存在差异性的,这增加了实际的定位误差.通过本实验提示,这与受试者对肘关节屈伸轴的认知和在软件中采用主观的视觉定位有关,也提示机器人导航软件的开发者应针对三维定位肘关节屈伸轴设计相应的辅助工具以减少医生规划屈伸轴存在的误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9Tcm-MIBI SPECT/CT显像对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增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拟探讨99Tc m-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SPEC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效能及其相关因素,以及MIBI断层融合显像的增益价值.方法 入组标准:①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3年6月间临床怀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②在本院行甲状旁腺切除术;③在术前2周内行99Tcm-MIBI SPECT/CT甲状旁腺显像.由2位核医学科高年资主治医师共同阅片,观察MIBI平面及断层图像,分析记录病变特点及同机CT显示的骨质改变.结果 符合筛选条件并最终入组的患者共100例,共切除165个病灶,包括甲旁亢病灶112枚.MIBI平面显像与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甲旁亢病灶的灵敏度、特异性、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07%、87.03%、53.10%、91.36%和55.29%和85.71%、87.03%、72.74%、93.20%和74.60%.MIBI平面显像阳性组患者的血清PTH(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清ALP(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MIBI断层融合显像显示出96个真阳性病灶中,其中76个病灶在CT表现为密度均匀的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17个病灶伴囊性改变,3个病灶伴钙化.另外,MIBI断层融合显像发现了8枚异位甲状旁腺腺瘤.MIBI平面显像阳性组的甲旁亢病灶的长径、PPD(垂直直径的乘积)均大于显像阴性组;MIBI平面显像阳性组较阴性组更易出现颅骨皮质变薄及颅骨增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P水平与颅骨CT值、颅骨皮质变薄、颅骨增厚及有无骨质吸收灶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MIBI显像对甲旁亢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提高了传统平面显像的诊断准确率,同时有助于对甲旁亢病灶提供准确定位.同机CT显示的骨骼特点为甲旁亢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超声图像修复算法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对被遮挡的甲状腺超声图像进行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采集的甲状腺结节图像共358张,对图片进行随机遮挡后,使用DeepFillv2方法对上述图像被遮挡部分进行修复,比较修复前后图像的灰度值差异。邀请6位不同年资医师(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2位)比较修复前后图片是否存在形态差异,比较不同医师组判断的正确率及对图像差异的检出率。根据2020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C-TIRADS)对甲状腺结节图像进行超声特征提取(垂直位、实性、极低回声、可疑微钙化、边缘模糊及彗星尾伪像),比较修复前后图像中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的一致性。结果:图片修复前后的灰度值均方误差范围为0.274~0.522,各组医师的正确率及检出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总体正确率为51.95%,总体检出率为1.79%,其中主任医师与住院医师组内的正确率及检出率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图像修复前后图像中各超声特征的一致性均高于70%,实性、彗星尾伪像的一致性均高于90%。 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超声图像修复算法可以有效修复被遮挡的甲状腺超声图像,同时可以保留甲状腺超声图像特征,有望扩大深度学习图像数据库规模,促进深度学习在超声领域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低剂量CT扫描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及三维打印模型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低剂量(ULD)CT扫描对踝关节骨折诊断及三维打印(3DP)模型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11月—2022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61例临床踝关节骨折保守治疗患者,分别行标准剂量(SD)和超低剂量CT扫描,SD和ULD扫描的管电压/管电流时间乘积分别为120 kV/100 mAs、80 kV/10 mAs。比较两次扫描的辐射剂量( E)、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骨皮质与周围脂肪CT值差值(CTc)。按照李克特5分评分法,由两名高年资影像诊断主治医师分别对骨折线的可发现、可诊断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两名高年资骨科主治医生对3DP模型质量(模型清晰度及手术的指导价值)进行主观评价,评分≥3为诊断可接受影像图像和3DP模型质量。 结果:两次扫描间隔(9.23±1.92)d,骨折94处,与SD对比、ULD扫描无漏诊、误诊。噪声、SNR、CNR SD优于ULD( F=5.92, 9.70, 8.32, P=0.00),而CTc ULD优于SD( F=27.55, P =0.00)。SD和ULD扫描的图像评分分别为(4.97±0.18)和(4.21±0.71)分;3DP模型质量评分两者分别为(4.99±0.01)和(4.87±0.34)分;主观CT图像质量及3DP模型质量SD优于ULD( Z=-6.88, -2.91, P<0.01),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3DP模型质量评分均≥3分均能满足临床需求;SD和ULD扫描 E分别为(34.68±4.96)和(1.04±0.10) μSv,ULD明显优于SD( F=38.77, P<0.01)。 结论:采用ULD扫描E约为SD扫描E的3.00%,能满足临床诊断踝关节骨折及3DP模型打印诊断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种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分型系统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三种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分型系统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急诊的64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影像学资料(X线片与CT图片),4名骨科医生(1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作为观察者,根据上述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Bryan-Morrey分型、Ring分型、Dubberley分型进行骨折分型。4周后将64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重新编号,4名骨科医生再次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型。计算3种分型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Kappa值,采用Landis和Koch可信度分级对结果进行解释。结果:观察者间的可信度:Bryan-Morrey分型的一致性平均为75.0%,Kappa值为0.546,结果为中度一致;Ring分型的一致性平均为74.7%,Kappa值为0.702,结果为高度一致;Dubberley分型的一致性平均为84.1%,Kappa值为0.785,结果为高度一致。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同一观察者两轮分型):Bryan-Morrey分型的一致性平均为89.9%,Kappa值为0.824;Ring分型的一致性平均为91.0%,Kappa值为0.884;Dubberley分型的一致性平均为91.8%,Kappa值为0.888。结论: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3种分型系统均有较高的可重复性,Dubberley分型系统的可信度较好,对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在临床应用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分型的各种因素,从而制定完善的手术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针刺不同经穴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自主神经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总结和分析针刺不同经穴对心率变异性(HRV)及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发现内关、足三里、神门为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常用穴,涉及通里、合谷、太冲、中脘、膻中、心俞、脾俞、肾俞等穴位,针刺不同穴位对HRV的影响各异,但有一定规律可循,可能与经穴主治作用、所属经络和分布部位有关,针刺同一穴位对HRV影响的结论也有差异,可能受到样本量、干预对象、数据处理方法等因素影响,需规范测量过程并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集束化护理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接受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的41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18~79岁[(45.2±10.3)岁]。19例为集束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护理的基础上成立手术室护理小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采用集束化护理;22例为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引流管置管时间及主刀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术后12 h、24 h、48 h、72 h、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RS)评价两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DI)。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6.7±3.7)个月]。集束化护理组手术时间为(82.9±10.4)min,术中出血量为(105.9±11.8)ml,术中透视次数为(3.8±0.6)次,引流管置管时间为(1.5±0.4)d,常规护理组分别为(125.7±12.8)min、(208.4±13.8)ml、(9.7±2.3)次、(3.6±0.6)d( P均<0.01)。集束化护理组主刀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4.7%(18/19),常规护理组为68.2%(15/22)( P<0.05)。集束化护理组术后12 h、24 h、48 h、72 h、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NRS为(6.2±0.4)分、(6.0±0.7)分、(4.9±1.1)分、(2.7±0.5)分、(1.9±0.4)分、(1.8±0.4)分、(1.5±0.3)分,常规护理组分别为(7.6±0.6)分、(6.8±1.2)分、(5.8±1.5)分、(4.2±0.8)分、(3.4±0.7)分、(2.6±0.5)分、(2.2±0.5)分( P<0.05或0.01)。两组术前1 d 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集束化护理组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NDI分别为20.6±4.5、14.6±2.8、10.7±2.5,常规护理组分别为26.9±4.1、18.7±3.3、13.7±1.7( P均<0.01)。两组均未发生血肿、感染、内置物相关并发症。 结论:对于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与常规护理方法比较,集束化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引流管置管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次数,提高主治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可减轻患者疼痛并促进其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打印导板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精准置入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精准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间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THA治疗的56例(60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应用3D打印导板技术及操作医生资历分为3组( n=20):A组男9髋,女11髋;年龄为(60.0±8.0)岁;应用3D打印导板并由中年资主治医师手术。B组男13髋,女7髋;年龄为(61.5±8.5)岁;不应用3D打印导板但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手术。C组男11髋,女9髋;年龄为(66.2±9.9)岁;应用3D打印导板并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手术。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前倾角和外展角、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髋功能等。 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A组、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2.4±4.4)、(31.9±4.9)min]显著短于B组患者[(39.7±5.0)min],术中出血量[(332.2±44.9)、(319.8±44.1)mL]显著少于B组患者[(419.1±45.9)mL];术后1周前倾角(15.6°±2.0°、15.0°±1.9°)、外展角(45.6°±1.9°、45.1°±1.9°)显著小于B组患者(18.9°±2.0°、49.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97.3±1.9)分]显著高于A组、B组患者[(88.2±2.3)、(87.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内无一例患者发生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假体脱位等并发症。 结论:3D打印导板技术应用于THA髋臼假体精准置入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患髋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防风通圣散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防风通圣散具有外散风热、内泻热结功效。回归刘完素学术思想本源,可知防风通圣散应以治风为标,治热为本,标本同治,表里双解,当为火热偏盛、内外俱实的病证而设。近年来,国内对本方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向主要有皮肤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而国外相关研究则集中于肥胖相关的代谢疾病。研究发现,防风通圣散具有抗过敏、调节免疫、改善代谢紊乱等作用。目前,国内防风通圣散基础研究相对不足,对本方的机制探讨还需更加深入,且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RC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四段阶梯式"显微技能培训的课程组织与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口腔颌面显微外科手术具有精度高、操作复杂、学习周期长等特点,对年轻医师进行系统性、规范化的操作技能培训,可为其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针对高年资住院医师及年轻主治医师开展显微外科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教学团队精心组织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强调操作细节,从基础理论、模型训练、大体解剖及临床观摩4个方面进行阶梯式培训,让学员快速高效地掌握口腔颌面显微外科的操作技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