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肿瘤血管正常化探讨益气养阴法防治肺癌转移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异常的肿瘤血管是肺癌转移的途径之一,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作为一种常规的肿瘤治疗手段,通过促进内皮细胞紧密排列,改善组织间隙压力等方式,减少肿瘤细胞与微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以达到有效阻断肿瘤转移的目的.中医益气养阴法可补益肺之气阴,使得肺主治节、朝百脉之功能正常,促肿瘤血管正常化,即使迂曲的血管结构正常,功能成熟,缺氧微环境改善,从根源上截断有形之邪传舍,防止肿瘤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肺朝百脉主治节"理论探讨肺小结节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基于古文献对于"肺朝百脉主治节"理论的记载,论述肺脏的生理功能,继而从肺失治节于气、失治节于水、失治节于血三方面探讨肺小结节发生、发展的病机演变规律,并提出补肺气、畅气机、行气消痰、祛瘀通络等临床防治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肺朝百脉主治节"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4/7/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以胃腺减少萎缩为主要特征,可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病""反胃"等范畴,脏腑辨证病位在胃,是目前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影响因素多样.现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或直接采用中医治疗已经成为CAG治疗的必然趋势.中医治病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黄帝内经》中记载"肺朝百脉、主治节",在脏腑功能、五行生克、经络循行等方面,肺胃二者联系密切,在《理虚元鉴》中也记载:"肺气一病,百病蜂起",在重视脾胃气机升降的同时,从肺着手,注重脏腑同调,防治并举.因此基于"肺朝百脉主治节"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旨在探寻CAG辨治的基本规律,以期为CAG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肺朝百脉、主治节"探讨心房颤动的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4/3/23
"肺朝百脉、主治节"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是对"血-脉-心-肺"相互作用的高度概括.肺主宗气生血,行治节而调控生命节律,肺损伤可诱导血、脉循行失常,节律紊乱.心房颤动为心体受损,造成血脉失和、心体失养、神不安位,其发生和转归涉及到血、脉、心、肺多个环节相兼共病的病理过程.文章以"血-脉-心-肺"一体观为基点,探讨"肺朝百脉、主治节"与心房颤动间的内在关联,提出治疗上应以调"肺"朝"脉"、调"肺"使"治"为主要原则,稳定期补气益肺、气血并治、加重期和调枢机、痰瘀同调、病进期升阳举陷、解毒防变为主要治则,分阶段动态辨治,同时注重恢复肺功能常态,以求标本同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基于"肺朝百脉"理论探讨新冠病毒感染转阴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周围血管科常见病,可引起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亦可导致肺栓塞,甚者危及生命.有关数据显示,新冠病者感染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较前有明显升高,可见肺部受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影响.中医药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长期的实践性及有效性,本文基于"肺朝百脉"理论论述新冠病毒感染转阴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归纳其从肺论治的中医治疗原则,探讨新的辨证思路,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从中西医结合视角刍议高血压的五行辨治:肺经篇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肺朝百脉"理论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肺朝百脉"理论是对肺与血、脉相互作用的高度概括, 其中包含"肺助心行血""肺主治节"等多重内涵.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肺与心血管关系密切, 临床多种肺疾病可以诱发缺血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肺组织损伤可以通过系统炎症、氧化应激、血管功能障碍等与动脉粥样硬化紧密连接, 提示肺损伤可以诱导中医血、脉功能异常, 即"肺伤"容易导致"心伤", 从侧面佐证了中医"肺朝百脉"理论的科学内涵, 对丰富和完善中医藏象理论及指导缺血性心脏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余承惠运用桔梗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撷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性平,味甘、苦、辛,归肺、胃经,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等功效.桔梗的功用主要是“开提肺气”,既能宣发肺气,又可肃降肺气而通调水道,无患下饮之聚.慢性肾脏病的治疗除着眼于肾脏本身外,还应重视控制咽部病变.余承惠教授认为,肺受百脉之朝会而联系全身各个经脉、脏腑,在用补气、补血、补阴之药时,加入开宣肺气之品,使精微之气通过肺脉布散到全身,才能补而不滞,滋而不腻,达到提升白细胞、恢复月经的治疗目的.余承惠教授结合桔梗性味、功效、归经和药理研究结果,在肾病治疗中发挥其清利咽喉、提壶揭盖、助肺朝百脉等作用,多荻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肺系疾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病络机制及科学内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主要集中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机领域,尚缺乏对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病机的联动认识,未能有效建立贯穿于骨质疏松症发生演变的核心理论,并深入揭示其科学内涵.基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分子生物及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心肺疾病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血管生成及偶联,血钙、血铁等血液成分失常密切相关,较为符合中医学络病学说的"病络"机制.心肺系疾病促发骨质疏松症发生,主要体现在"心主血,血液浊化引起络脉功能异常"、"心主脉,脉管络结引起络脉结构改变"、"肺朝百脉,气血失调引起络脉功能改变"等络脉损伤方面,而在疾病发展、病情演变过程中,心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也常通过络脉相互影响.因此,以病络及心肺藏象理论,阐发心肺疾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病络病机特点及现代科学内涵,综合调治原发疾病及继发骨质疏松,更为符合中老年人多种慢性疾病缠身的现实情况,也与真实世界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理念相一致,对于提高本病的临床辨治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肺为血脏”探讨血瘀与肺间质纤维化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肺间质纤维化是呼吸系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多归属于中医“肺萎”“肺痹”范畴,张伟教授认为肺不仅为气脏,亦为血脏,从肺生血、朝百脉、主治节、主气而藏津等方面论述了“肺为血脏”,既为血脏,则易成瘀,其中气、血、津液运行失调及外感等因素与肺瘀之形成密切相关.血瘀贯穿肺间质纤维化的全过程,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临床各时期都应酌情运用活血化瘀之品,在肺间质纤维化早期即应及时运用活血化瘀之品,以活血而祛邪;中期则遵循痰瘀同治原则,以祛瘀为主,消瘀除痰,使瘀去痰无所附,痰去瘀无所倚;后期扶助正气与活血通络并行,以祛瘀而生新血,更好地益气生血,濡养肺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