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护理专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打造一流课程成为全国各护理院校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该文梳理了护理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整体建设情况,即护理类共计108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建设情况略超过一级学科平均水平,发展呈现区域差异、院校差异、经典课程多次获评和专业课程聚集的特点.基于此,根据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从挖掘院校优势、整合多学科资源、优化课程设计、推进课程数字化转型、加强政策与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促进护理专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科技创新路径助力医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科技创新如何促进医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方法:阐述了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义和现状,以北京市某三甲医院骨科学部为例,分析了我国医院学科建设的问题和不足,就科技创新如何助力我国医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建议。结果: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优化科研平台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临床科研成果转化意识等措施,是实现医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支撑。结论:通过提高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融合协同发展,能够助力我国医院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快推进高水平一流学科建设,是凝聚我国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发挥期刊学术平台优势,讲好中国创伤医学故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华创伤杂志》是展示中国创伤医学研究成果的平台,担负着讲好中国创伤医学故事的重任。2022年,杂志在组织创伤学科体系研究、倡导创新理念、结合时事和临床热点难点问题组稿、严格把关稿件质量和拓展期刊功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刊发了一系列体现创新理念和技术的文章,不仅提高了杂志的学术影响力,也引领中国创伤医学发展。2023年,杂志将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坚持守正创新,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创伤医学科技期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公立医院学科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学科评估是促进学科建设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是公立医院学科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某院在成为"双一流"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后,为了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从人才建设、临床医疗、科研能力和教学工作4个方向构建了学科评估体系并加以应用。依据评估结果,某院将学科划分为优势学科、培育学科和潜力学科3类,并建立相应发展战略,给予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尤其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加速弥补短板。经过实践,某院人才团队、科研教学水平、学科声誉和综合实力均得到显著提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质量高水平医院的评价体系初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医院评价是规范行为、保障质量的有力工具,对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建立对标世界一流、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高水平医院评价体系,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迈向高水平医院建设的重要基础。作者对相关政策及国内外主流医院评价体系进行梳理,结合我国公立医院在高质量发展中关于多院区管理、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建设、管理创新、文化建设、国内外辐射影响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从医疗质量等7个方面初步探索构建高质量高水平医院的评价体系,以期发挥目标导向作用,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院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浙江省医院科技创新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浙江省医院科技创新竞争力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为浙江省打造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数据,用统计描述和赋值法分析浙江省医院和学科科技创新竞争力。结果:浙江省百强医院数位于全国第4,百强学科数位于全国第5。全国20强医院浙江省仅占2家,82.7%的省内排名第一学科集中在这2家医院。53%的浙江百强上榜学科排名在各自学科榜的50名以后。结论:浙江省医院和学科科技创新竞争力处于全国中上水平,但顶尖医院和优势学科较少且分布不均,整体学术影响力不足。建议通过开放合作、强强联合打造一流医院和一流学科,推进卫生健康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学术影响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现状,为优化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7月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317名学术型医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评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原始创新能力、跨学科合作培养情况、转化医学研究能力、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科研成果的目标及评价标准等。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317名学术型医学研究生中,68.1%(216/317)的研究生能够主动了解课题研究领域进展,42.0%(133/317)的研究生具有跨学科合作培养的经历,63.1%(200/317)的研究生能够在导师主导下完成转化医学研究,50.5%(160/317)的研究生积极参与了国际学术会议投稿和报告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但是,51.4%(163/317)的研究生认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足,30.9%(98/317)的研究生课题汇报频率低,25.2%(80/317)的研究生需要依赖导师的指导来推进课题,尚有47.3%(150/317)的研究生无跨学科培养的经历。结论: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对北京大学医学部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有较好的认知。然而,在提高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导师的指导作用、落实跨学科合作培养和加强转化医学研究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充分发挥科研的两大主角(导师+学生)的重要作用,加强跨学科研究生协同培养,将转化医学研究落到实处,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可行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2023年,在编委会的指导下,凝聚专家、作者、编者、读者力量,坚守初心、引领创新,踔厉奋发,建一流科技期刊,赋能学科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本期重点选题为“消化外科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生物医学科学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生物医学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实施"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之一。从2016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通过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生、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科创平台"等元素科学匹配、高度融合、有效实施,构建并实施了生物医学科学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促进我国生物医学科学事业提供实践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4+4"模式招生笔试的设计与实施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临床医学专业"4+4"模式招生笔试对考查多学科背景本科毕业生医学相关学科知识储备的有效性。方法:2020年12月,以2020年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进入复试并参加笔试的58名考生的专业背景、本科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GPA)、笔试成绩和录取结果为资料,对此资料和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2个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参加笔试的学生均来自国内"双一流"院校和全球高水平大学,本科为理学、工学、经济学、农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专业,学生的笔试成绩与GPA之间不相关( r=0.052, P=0.701);拟录取的35名学生与未录取的23名学生的笔试成绩分别为67.0(62.0,71.0)分和58.5(52.5,65.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3.709, P<0.01)。 结论:参加笔试的学生本科专业背景呈现多样化;笔试对甄别学生医学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具有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