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医学科学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生物医学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实施"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之一。从2016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通过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生、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科创平台"等元素科学匹配、高度融合、有效实施,构建并实施了生物医学科学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促进我国生物医学科学事业提供实践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厚植育人文化,基于研究型医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响应"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四川大学作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试点高校,从2012年开始探索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国际"基于卫生系统的第三代医学教育"理论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基于研究型医院(医疗/科研/转化基地)的新时代"医学+"教育理论和厚植三种文化实现从"树人"到"拔尖"的两层次人才培养范式,创建了"5类整合课程5大教学策略"的胜任力培养体系。从"灌输式教学"全面转向"形成式学习",以"树人文化"熏陶卓越医生;探索两类拔尖计划,构建"1+2+3"双创教育体系,探索"转化式学习",以"创新文化"孵化复合型拔尖人才;开创"院院合一"管理体制,构建移动技术支撑的质控闭环,重铸"质量文化",确保从授业树人到拔尖创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融入课程思政的CDIO模式在口腔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融入课程思政的CDIO[构思(conceive,C)、设计(design,D)、实施(implement,I)和运行(operate,O)]模式在口腔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参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CDIO教学,试验组采用融入课程思政的CDIO教学。项目结束后,考核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 t检验。 结果: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试验组学生在专业英语、结题报告、发表论文和现场答辩的考试成绩[分别为(22.43±0.61)分、(22.48±0.32)分、(23.69±0.33)分、(22.78±0.48)分]要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49±0.77)分、(19.05±0.53)分、(21.89±0.52)分、(20.43±0.56)分]( P<0.05)。试验组学生对融入课程思政的CDIO模式的教学效果高度认同。 结论:融入课程思政的CDIO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培养多维能力,有助于形成口腔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科研反哺教学在医学本科生教学中的探索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该意见为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有效地将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所谓科研反哺教学,指的是高校利用科研平台的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学本科生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认知及实施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研究对新疆某高校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进行大创的认知、项目实施情况及收获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现状及效果,提出相应对策.通过加大大创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关于大创的交流会、讲座等来解决学生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改进奖励机制,为同学们提供大创的支持,激发同学们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此建议对进一步推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搭建培养创新性人才平台、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具有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对卓越班本科生免疫学讨论课的思考及改革设想
编辑人员丨2023/8/6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是2011年后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提出的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我校成为首批开展"卓越医生培养计划"项目的试点单位之一.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我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免疫学讨论课的引入.但是,目前免疫学讨论课的内容仅限于临床疾病案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们非常期望能够引入科研型案例的讨论与学习,且我教研室具备开展科研型案例讨论课的师资.通过"科研型案例"讨论课的学习,有望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卓越医师班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另外,"科研型案例"是"临床疾病案例"很好的补充,两者结合能更好地为培养卓越医师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章阐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路:"科教结合",健全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基础研究,着力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原始创新能力;"交叉融合",鼓励跨学科研究生协同培养,紧密结合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或研究计划设立联合培养项目,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医教协同",加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建设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一流医学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水平拔尖医学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探索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医学代谢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成果导向教育(OBE)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正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医学整合课程"代谢生物化学"课时数少,如何在较少课时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巨大挑战.基于OBE教育理念,本文总结了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改革,以期增强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为使医学生成为符合"卓越拔尖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要求的卓越医学人才夯实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健康视域下的医学人才培养“组合拳”
编辑人员丨2023/8/5
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教育也必须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大健康视域下,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打出医学人才培养“组合拳”.文章分析了大健康视域下医学人才培养的“三大转变”,即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从“治病为中心”到“健康为中心”,卓越医生培养计划从“1.0版”到“2.0版”,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医学”到“医学+X”;总结了近年来复旦大学医学教育模式改革产出的“三个一流”,即“一流学科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教学成果”;提出了我国当前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组合拳”的三种模式,即“强医计划”“萃青计划”和“MD+PhD”双学位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神经免疫之峰的攀登者——郝峻巍教授
编辑人员丨2023/8/5
郝峻巍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方面均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深耕临床,精于科研,注重转化,体现了新一代首医人勤勉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