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合作办学临床医学专业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作为国内率先开展整合式教学的院校之一,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中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纵向单循环整合课程改革试点。通过改革形成了多学科、单循环、纵向整合课程与序贯性整合课程并行,立体化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为辅助的整合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对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要求,旨在通过系列课程模块建设,突出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理念,重视医学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实现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以及实现社会、人文学科与医学专业课程的有机交叉与深度融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整合课程教学方法现状及提高途径探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的基础与临床整合课程教学效果,通过分析试点班基础与临床整合课程使用的配套教学方法现状,探讨整合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途径。方法:以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完成整合课程的2020级试点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围绕课时设置、整合效果、自主学习方法等对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R4.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现有各整合课程模块的周课时数为(27.59±2.61)h,高于学生期望值。周课时数与各模块的平均满意度得分呈负向线性相关性( r=-0.71, P=0.022)。基础与临床整合的平均满意度得分为2.652。使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时,学生课前预习时间的中位数为30 min。 结论:基础与临床整合课程改革中,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选择和合理运用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应降低理论授课学时数,精心设计和准备学习资料,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重视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及临床知识与基础医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4+4"模式招生笔试的设计与实施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临床医学专业"4+4"模式招生笔试对考查多学科背景本科毕业生医学相关学科知识储备的有效性。方法:2020年12月,以2020年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进入复试并参加笔试的58名考生的专业背景、本科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GPA)、笔试成绩和录取结果为资料,对此资料和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2个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参加笔试的学生均来自国内"双一流"院校和全球高水平大学,本科为理学、工学、经济学、农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专业,学生的笔试成绩与GPA之间不相关( r=0.052, P=0.701);拟录取的35名学生与未录取的23名学生的笔试成绩分别为67.0(62.0,71.0)分和58.5(52.5,65.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3.709, P<0.01)。 结论:参加笔试的学生本科专业背景呈现多样化;笔试对甄别学生医学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具有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年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生饮水现状及关联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19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中小学生的日均饮水情况及关联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019 年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中西部22个省,分片选取1~3个国家试点县。按不同供餐模式,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各抽取1~2个班。采用“学生调查表”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每天饮水情况。以每天是否饮水≥5杯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生饮水的关联因素。结果:纳入27 374名研究对象。试点地区中小学生平均每天饮水3.9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 OR=1.230, P<0.001)、小学生( OR=1.379, P<0.001)、父亲外出打工( OR=1.169, P<0.001)、父母均外出打工( OR=1.228, P<0.001)、走读生( OR=1.142, P<0.001)、学校位于村( OR=1.638, P<0.001)或乡镇( OR=1.358, P<0.001)、学校供餐( OR=1.252, P<0.001)、学校教学楼配备水冲式卫生厕所( OR=1.384, P<0.001)、中部地区( OR=1.300, P<0.001)是学生每天饮水≥5杯的促进因素。 结论:我国“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中小学生饮水量偏低,且饮水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学生餐剩饭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学生餐剩饭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699个县中,分片选取1~3个国家试点县,共选取50个重点监测县。按照不同供餐模式,随机各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采用《学生调查表》收集所调查的26 778名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剩菜剩饭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剩饭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学生的剩饭率为54.93%(14 709名),11.87%(1 743名)的学生每周有6~7 d剩饭,54.20%(7 957名)的学生剩饭只剩一点点。主食的剩饭率最高(29.78%),其次为蔬菜和肉类。剩饭的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吃这种食物(33.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 OR=1.19,95% CI:1.13~1.25)、初中生( OR=1.17,95% CI:1.11~1.25)、住宿生( OR=1.06,95% CI:1.00~1.12)、低经济水平( OR=1.06,95% CI:1.00~1.12)、父母均外出打工( OR=1.22,95% CI:1.13~1.30)、上健康教育课( OR=1.70,95% CI:1.40~2.06)、企业供餐( OR=1.89,95% CI:1.71~2.07)、学校食物没有家里的好( OR=1.89,95% CI:1.78~2.00)的情况下,学生餐剩饭率更高(均 P<0.05)。 结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学生餐剩饭现象较普遍,且剩饭原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减少食物浪费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普通病房护理电子智能看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普通病房护理电子智能看板系统,在临床应用并研究其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整群抽样法分别抽取2021年11月和2022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电子看板试点病区工作的39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普通病房护理电子智能看板各级菜单及其详细内容并展开应用,采用中文版护士交班评估量表评价应用前后护理人员的交班效果。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68和0.886,专家咨询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068和0.076(均 P<0.01)。最终形成的电子智能看板包含一级菜单4个,二级菜单8个,三级菜单13个;电子智能看板应用后,护士交交班评估量表总分由(79.62 ± 7.64)分提升至(83.51 ± 2.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3, P<0.05)。 结论:构建的护理电子智能看板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改善护士交班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试点班贯穿全程科研训练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科研训练是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贯穿全程的科研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增加自主科研的时间。本文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以下简称试点班)科研训练为例,阐述了训练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并通过科研训练考核、师生访谈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92.9%(39/42)的学生第一学年科研训练考核成绩优秀,17名参加第二学年科研训练考核的学生中,15名学生成绩优秀。80.0%(24/30)的学生认为全程科研训练可以提高科研能力;10名导师中有6名导师认为全程科研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尽早明确科研方向。95.5%(64/67)的学生至少参加过一个科研课题,其中90.6%(58/64)的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及之前就已经参加科研课题,且71.9%(46/64)的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96.7%(62/64)的学生希望得到临床研究设计方面的培训,92.2%(59/64)的学生希望得到课题设计方面的培训。试点班贯穿全程的科研训练有助于学生尽早明确科研方向,培养科研能力,在今后的训练安排中可以进一步提供科研设计等方面的培训,全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八年制医学生临床环境下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医学生从传统医学课程阶段过渡到临床环境下急诊临床实践阶段的自我调节学习的改变,为优化课程体系及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方向。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的方法,应用自我调节学习量表,采用Likert量表的6级进行计分。评估共118名医学生,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本科生在传统医学课程阶段、急诊临床实践阶段及临床医学专业“4+4”改革试点班急诊临床实践阶段,自我调节学习的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 23.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生,男48人(占40.7%),女70人(占59.3%)。对八年制传统医学课程阶段、八年制急诊临床实践阶段及“4+4”试点班急诊临床实践阶段3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八年制急诊临床实践阶段较八年制传统医学课程阶段自我调节学习总分下降[(326.2±31.9)vs.(347.7±40.2)]。对自我调节学习各分量表分别进行分析,在学习动机分量表中,外在目标设定方面,八年制急诊临床实践阶段低于八年制传统医学课程阶段[(8.9±2.3)vs.(10.0±2.9)],“4+4”试点班急诊临床实践阶段高于八年制急诊临床实践阶段[(11.0±3.5)vs.(8.9±2.3)];在学习策略分量表中,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资源管理分量表中,八年制急诊临床实践阶段较八年制传统医学课程阶段在时间和学习环境[(6.5±1.1)vs.(7.5±1.9)]、学习管理[(37.7±4.0)vs.(40.3±3.0)]及学习求助[(32.7±5.3)vs.(37.5±9.5)]方面显著下降,“4+4”试点班急诊临床实践阶段较八年制急诊临床实践阶段在学习管理[(40.2±7.3)vs.(37.7±4.0)]及学习求助[(38.7±7.6)vs.(32.7±5.3)]方面显著增加。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从传统医学课程阶段过渡到急诊临床实践阶段,自我调节学习发生明显改变。外在目标设定下降及资源管理减少,可能是八年制医学生在临床环境下急诊临床实践阶段自我调节学习降低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对《临床医学PBL综合课程》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web-bas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software对《临床医学PBL综合课程》的效果评价。方法:以2015级临床医学本科卓越医生试点班3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课程开始前web-bas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software测试得分为基础,比较通过《临床医学PBL综合课程》训练后得分的改善,定量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结果:所有学生完成了《临床医学PBL综合课程》教学,学生表达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分析与临床推理能力、知识信息管理能力随着案例数增加在稳步提高,连续通过两个PBL案例训练后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学习意愿和态度在第二个PBL案例(急性心肌梗死)时得分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PBL课程训练后,学生在诊断表现、临床思维、处置得分、总体表现得分较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历书写、知识掌握得分改善不明显。 结论:形成性评价与web-bas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software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认识自身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阶段整合课程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整合课程能够促进知识的运用,加强课堂学习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全面整合目前已经在医学教育中初步应用。本研究以北京协和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的以器官-系统-功能(organ-system-function,OSF)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为例,阐述了基础医学阶段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从学生满意度角度着手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70.0%的模块满意度评分超过3分,学生对于OSF整合课程以及与之相应的系列教学方法总体是认可的。随着试点班人数的增加,未来还应更加深入地探讨OSF整合课程的设计及实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