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医院科技创新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浙江省医院科技创新竞争力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为浙江省打造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数据,用统计描述和赋值法分析浙江省医院和学科科技创新竞争力。结果:浙江省百强医院数位于全国第4,百强学科数位于全国第5。全国20强医院浙江省仅占2家,82.7%的省内排名第一学科集中在这2家医院。53%的浙江百强上榜学科排名在各自学科榜的50名以后。结论:浙江省医院和学科科技创新竞争力处于全国中上水平,但顶尖医院和优势学科较少且分布不均,整体学术影响力不足。建议通过开放合作、强强联合打造一流医院和一流学科,推进卫生健康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学术影响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加快发展骨科新质科研势在必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当前全球科技发展快速开辟新领域和新赛道、新能源和新优势加速重塑的关键时刻,培育、发展和不断完善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为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打下坚实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务实创新,聚力精品期刊建设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创刊三十年来,《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在办刊中不断务实创新,坚持实施"一定位、二促进、三原则、四双效"的强刊计划,以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重点在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加强期刊的数字化建设、提升编辑业务能力等方面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建设战略,打造精品科技期刊,卓有成效。未来,《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将继续秉承"学术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抓住"中国脑计划""健康中国行动"实施,守正创新,继续打造高影响力的精品期刊,进一步带动学科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00—2020年医学类国家科技奖励成果的分析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对2000—2020年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医学类科技成果进行分析,为新评价机制下科技成果的培育与转化应用提供参考,提升科研管理成效。方法:登录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网站,获得各类成果信息并分析获奖成果的特点和概况。结果:过去21年医学类获奖成果主要针对我国人群常见的多发病和高发病,有关癌症或肿瘤类疾病的成果最多,其次是心血管类疾病和传染病。高校获奖比例最高,是医学科技创新的主力,科技成果存在明显的区域和机构不平衡现象。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均空缺。结论:应加强培育原创性科技成果,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着力解决医学创新实力区域不平衡问题,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医药企业,解决重大医疗难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健康管理中心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源动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江苏省太湖疗养院健康管理中心自1989年始开展健康体检,目前是全国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中心旗舰单位、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2018中国医院竞争力·三级医院健康管理(体检)机构100强》我院荣登综合排名第十位。我们体会到临床科研是健康管理中心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源动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浅谈大型综合性医院科研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某大型综合性医院科研平台建设的实践经验,探讨科研平台创新性管理模式。方法:介绍某大型综合性医院科研平台发展历程及建设现状,分析科研平台发展过程中设备共享、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困难及应对之策。结果:建强科研平台对医院的学科发展、人才培育、提升学术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应持续加大科研平台建设投入力度,加强体系布局、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结论:大型综合性医院需构建高度开放和高效运行的科研平台体系,为科技创新助力赋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个人学术表现影响因素探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旨在分析基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个人学术表现影响因素,为提升科技竞争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lphi法构建个人学术表现评价方法,描述其权威性、一致性。方便抽取350人进行问卷调查,测算学术表现加权总分,以加权总分为因变量,4个维度17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采用描述性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评价方法纳入课题、药物临床试验、转化等6个一级指标和43个二级指标,权威系数均值为8.5±0.6,Kendall协调系数为0.78和0.83( 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最高学位、职称和导师资格显著影响学术表现,其中科学博士依次优于专业博士、八年制博士和硕士;高级职称优于中级、初级职称,具有导师资格者学术表现更优;团队人数越多其学术表现越好;科研平台支持度、课题管理支持度和财务管理支持度得分较高者,学术表现更佳。 结论:注重个人和团队的科研背景,开展医生科研思维培训和人才针对性培养模式;建立全链条式科技创新支撑研究平台;提高科研管理专业化水平是提升学术表现的着力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关于中医药学术期刊地方医药文化特色专栏的设计思考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开设有利于彰显地方中医药文化特色期刊专栏的路径.[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分析中医药期刊的现状,讨论中医药期刊开设地方医药文化特色专栏的必要性、可行性、着力点.[结果]只有突出中医药特色,才能充分体现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内涵.中医药期刊可以通过挖掘地方医药文化,建设优质编委团队,成立核心作者人群,组建高质审稿队伍,举办期刊学术活动等途径发展地方医药文化特色专栏.中医药期刊应当坚持中医特色,以复兴中医药文化为期刊首任;应学会守常达变,继承与创新并举;坚持百花齐放,展现地方特色医药;注重守正创新,维持栏目延续稳定,进而提升美誉度和核心竞争力.[结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药期刊是传播中医药学术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医药期刊开设地方中医药文化特色专栏既有利于期刊优质发展,又有利于中医药学术文化的传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1990-2023年全球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的发展态势及研究热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全球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的发展态势及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IncoPat全球科技分析运营平台上公开发表的关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0-01-01至2023-12-31.利用IncoPat全球科技分析运营平台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的申请趋势、申请地域、申请机构、法律状态、技术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处理.利用ITGInsight文献分析工具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文献进行主题词的演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3 435篇,涉及专利3 435条.1990-2023年,全球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数量有较大波动,总体来说,1999年以前,专利数量较少、增长较平稳,1999年以后,专利数量开始爆发式增长,2006年达峰值,之后有所降低但比较平稳,2021年开始急剧下降.1990-2023年,全球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数量排名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1 094条)、中国(968条)、瑞士(216条);美国2005-2007年处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数量增长爆发期,而我国2012-2017年处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数量增长爆发期.1990-2023年,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数量排名前3位的省/直辖市分别为广东省(95条)、山东省(94条)、北京市(63条).1990-2023年,全球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数量排名前3位的申请机构分别为瑞士的雀巢公司(137条)、法国的益普生公司(102条)、美国的Irm公司(102条).1990-2023年,在全球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中,处于授权和公开状态的有943条,占全部专利数量的27.5%;而处于撤回、驳回状态的有954条,占全部专利数量的27.8%.1990-2023年,全球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数量排名前3位的技术类别分别为A61K(2 313条)、A61P(1 672条)和A23L(603条).主题词的演化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的高频主题词"制作方法"延续至2016年后消失;2014年出现的高频主题词"蛋白酶"逐渐扩大为"抑制剂""衍生物";2016、2017年"儿茶素"成为高频主题词,此后消亡;2019年"烟酰胺"成为高频主题词,此后消亡;2020年出现的高频主题词"流感病毒"在2021年扩大为"病毒感染",在2022年扩大为"抑制剂";2023年的高频主题词为"人工智能",且这年的高频主题词与前几年的高频主题词同现关系强度为0.结论 全球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目前处于下降期;1990-2023年,其研究成果形式以药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居多,其次是日常医疗保健品;近两年其研究热点聚焦在"病毒感染""抑制剂""人工智能"方面.1990-2023年,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专利数量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其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发展较好,在西部及西北部地区发展较差,且缺乏具备较大竞争力的创新主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1+2"科研助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群医学是一门涵盖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涉及医学、哲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设置科研助理岗位不仅可以拓宽毕业生就业机会,还能促进科研项目的落实及发展.在群医学学科建设中设置科研助理岗位,有助于提升参与者的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增强科技创新活动能力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作用.同时,需要探索适合学科发展的科研助理培养新模式,培养科研-管理复合型人才,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