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三联预康复方案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三联预康复方案,为该术式术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小组讨论形成方案初稿,邀请专家对初稿内容进行2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方案终稿.结果 方案初稿包括3个一级条目,9个二级条目,28个三级条目.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8和0.93.2轮专家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评分均数均≥3.5分,变异系数均<0.25.最终形成方案终稿包括3个一级条目,9个二级条目,31个三级条目.结论 该方案具有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明确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三联护理联合规范化疼痛管理在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联合中医三联护理对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患肢疼痛、肿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由同一组医师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均给予自控硬膜外镇痛技术进行基础镇痛并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三联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肿胀指数、术后康复速度、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术后1、3、7 d时视觉模拟疼痛程度评分量表(VAS)评分和肿胀度低于术前1 d,且观察组术后1、3 d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3、7 d时的肿胀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规范化疼痛管理联合中医三联护理用于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干预有利于减轻术后患肢疼痛和肿胀,加快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士主导的三联预康复管理模式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功能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三联康复管理模式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方便抽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2019年3~12月行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手术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3~7月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采取胸外科常规术前管理模式;8~12月的患者44例为观察组,采用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协作的三联预康复管理模式,干预时间为术前4~6 w。分别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术前1 d、术后4 w的6 min步行试验(6MWT)、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高呼气流量(PEF)、血清白蛋白(ALB)、BMI水平、焦虑抑郁量表(HADS)、健康调查简表(SF-36)得分以及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1 d、术后4 w,观察组6MWT、FEV1、FVC、PEF、ALB、SF-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AD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术前1 d 6MWT、FEV1、FVC、PEF明显高于干预前,术前1 d和术后4 w的SF-36得分均高于干预前,HADS得分低于干预前;对照组术前1 d ALB、BMI均低于干预前,术后4 w 6MWT、FEV1、PEF明显低于干预前;患者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预康复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肺功能、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对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患者术前肺功能改善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对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aspirin intolerance triad,AIT)患者术前肺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拟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30例AIT患者(即AIT组),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9~75岁。以及用随机数表法选取同一时间段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且不合并下气道疾病的患者172例(即CRSwNP组),其中男105例,女67例,年龄17~83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占预计值%)<80%定义为存在手术高风险,针对术前肺功能异常存在手术风险者给予评估及规范化药物干预,观察干预后2组患者术前肺功能及是否耐受全麻手术。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AIT组患者入院时各项主要肺功能指标[FEV 1占预计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FVC占预计值%)、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 50占预计值%)、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 75占预计值%)、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占预计值%)]较CRSwNP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0.882、10.506、9.141、10.182、9.099, P值均<0.001)。AIT组入院时肺功能存在手术高风险者占86.7%(26/30),明显高于CRSwNP组(11.6%,20/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1.788, P<0.05);支气管舒张试验后AIT组26例患者FEV 1占预计值%均<80%,2组中肺功能存在手术高风险者经过个体化药物干预3 d后,AIT组肺功能达到手术标准的人数占57.7%(15/26),明显低于CRSwNP组90.0%(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5, P<0.05);6 d后,AIT组达到标准的人数占92.3%(24/26),CRSwNP组均达到标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2组FEV 1占预计值%较入院时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T组(90.00±6.32)%比(64.79±13.60)%, t=10.110;CRSwNP组(91.65±11.86)%比(76.40±9.35)%, t=9.346; P值均<0.05],同时FEV 1/FVC占预计值%及小气道功能指标FEF 50占预计值%、FEF 75占预计值%、MMEF占预计值%经雾化干预后均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所有肺功能达标的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未有气道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AIT患者入院时肺功能差,存在围手术期气道高风险,基于ERAS理念的规范化气道管理可使其肺功能达到耐受手术的标准,降低围手术期气道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联预康复护理策略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三联预康复策略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术后身体功能状态恢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96例择期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研究中对照组剔除2例。2组均接受胃癌腹腔镜手术常规围手术期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手术期管理的基础上,在手术等待期启动为期6~8 d的三联预康复训练。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测量并比较2组的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1.49 ± 6.71)h、(19.54 ± 6.13)h、(71.23 ± 6.79)d、(5.62 ± 1.03)d,均低于对照组的(79.21 ± 8.15)h、(22.95 ± 7.19)h、(78.95 ± 7.21)d、(6.64 ± 1.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48~11.53,均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3/48),低于对照组的21.7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72, P<0.05)。术前1 d、术后30 d,观察组SF-36评为(68.74 ± 8.02)、(65.85 ± 7.44)分,高于对照组的(60.73 ± 7.43)、(61.04 ± 6.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2、3.26,均 P<0.05)。 结论:胃癌患者术前应用三联预康复策略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营养及免疫功能状态,加速术后胃肠功能及整体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联预康复在胃肠肿瘤外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通过系统回顾和分析国内外对胃肠肿瘤手术预康复的相关文献及指南,分别对胃肠肿瘤择期手术前患者运动、营养、心理三联预康复的具体实施内容和评估方法进行梳理,发现目前仍存在的不能标准化的内容,为以后的循证提供基础,旨在为制订三联预康复的护理实践内容提供依据,以期能更好地促进胃肠肿瘤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联预康复理念下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前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前接受三联预康复干预后的体验,为优化患者预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至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接受择期肝部分切除术且术前进行三联预康复干预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主题提炼.结果 提炼出5个主题:躯体症状的影响(活动耐受度、活动依从性)、负性情绪体验感(对活动风险存在焦虑心理、对未来生活质量的担忧与不确定感)、多角色共同参与、三联预康复获益感的影响(积极的应对反馈、感受到全心身变化)、疾病及康复信息价值需求较高(知识获取能力及鉴别能力不足、三联预康复相关知识匮乏).结论 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前真实体验包括多方面,术前预康复有助于加速术后康复,但部分患者运动预康复依从性及心理预康复相对薄弱.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多方面、多形式的有效动态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恢复,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三联预康复方案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三联预康复方案对食管癌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提供循证支持.方法 2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Medline、Ovid等外文数据库和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纳入有关食管癌手术患者实施三联预康复的研究文献,分别采用Cochrane 5.1.0质量评价标准、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 l e-Ottawa Scale,NOS)对RCT研究和队列研究进行独立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后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研究6篇,3篇队列研究,总样本量为935例食管癌患者.研究结果表明,三联预康复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RR=0.45,95%CI(0.38,0.53),P<0.01]、肺部感染[RR=0.51,95%CI(0.39,0.67),P<0.01]、吻合口 瘘[RR=0.32,95%CI(0.13,0.74),P<0.01]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总时长[MD=-2.29,95%CI(-3.80,-0.78),P<0.05]、ICU 住院时长 MD=-0.36,95%CI(-0.43,-0.28),P<0.05]缩短;但对术前BMI[MD=0.67,95%CI(-0.01,1.35),P=0.05]、30 d再入院率[RR=1.21,95%CI(0.67,2.20),P=0.53]影响不存在显著性.结论 三联预康复模式能显著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长.提示未来临床可采用三联预康复模式(即运动干预、营养干预和心理干预)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但多数研究未测评食管癌患者的心理状况,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食管癌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三联预康复策略在老年腹腔镜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5/11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优势已明确,如腹壁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术后免疫损害、生理应激反应相对更轻,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住院时间更短[1] .但因肝脏特殊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手术器械局限性等因素影响,术中出血控制、肝脏分离切割困难,腹腔镜肝切除术也一直被临床视为技术难度极高的手术[2] . 对老年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而言,有效的康复护理策略可帮助患者实现快速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是确保手术获益的关键. 三联预康复护理策略则是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新型术前管理模式,该模式强调对择期手术患者,通过术前心理、营养、体能的综合预康复帮助患者维持更佳的术前生理功能储备以应对手术应激,并为术后快速康复提供基础,有研究将其用于胃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并取得满意效果[3] ,但未见在老年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本研究将三联预康复护理策略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并观察其应用效果,以期为此类患者的围术期康复管理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26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总结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C)的临床特征、治疗过程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12月确诊ANEC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存活患儿进行电话随访,应用儿童整体表现分类量表(POPC)评估患儿生存质量.结果 共纳入26例ANEC患儿,男女比例为1.6∶1,中位年龄36.0(23.0~69.0)个月.发病季节以夏季常见(42.3%),其次为冬季(34.6%);前驱感染以流感病毒感染多见(34.6%),其次为人类疱疹病毒6B型及新型冠状病毒.所有患儿均有发热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24例出现惊厥.神经影像学以对称性丘脑受累(100%)为典型改变,多伴有基底节区(50.0%)、脑干(61.5%)、小脑(26.9%)等部位受累.23例患儿接受甲基泼尼松龙激素冲击治疗,住院病死率为 23.1%(6/26),出院6个月后累积病死率为30.7%(8/26).6个月后随访到14例存活患儿,11例接受康复治疗,其中POPC 评估2分1例,3分4例,4分6例,5分1例,6分2例.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ANEC患儿3个月随访POPC评估结果为2分2例,6分1例.结论 华南地区ANEC于夏季和冬季高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诱发ANEC;临床表现为发热、抽搐、意识障碍三联征,典型影像学改变为双侧丘脑受累.早期免疫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