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多模态跨尺度医学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生物医学和分子影像的飞速发展,融合光、声、电、磁、放射性核素等多种模态和跨越分子、细胞、组织和活体动物等多个尺度的多模态跨尺度医学成像逐渐成为生物医学成像的研究热潮,多功能造影剂随之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是一种能够将长波长的低能光子转化成为短波长的高能光子的荧光纳米材料,其为多模态造影剂的研发提供了新平台,在多模态医学成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对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多模态跨尺度医学成像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上转换发光技术的空气中病原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上转换发光技术(up-converting phosphor technology,UPT)检测空气中病原生物的应用。方法:基础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鼠疫菌和大肠杆菌O157作为模拟菌株,对UPT的性能进行验证,包括稳定性、特异度、敏感度与响应时间试验;采用空气粒子采样器采集现场微环境试验舱中的空气样本,并使用UPT进行检测,同时与传统的培养法进行比较,验证UPT的实用性。结果:性能验证中,UPT检测10 7 CFU/ml、10 8 CFU/ml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稳定性时,实验室内变异系数分别为9.62%和8.02%,检测结果小于允许目标,检测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验证UPT的特异度,结果显示非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不同种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检出率均为100%,检测系统特异度较好。UPT检测不同细菌的敏感度不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敏感度≥10 4 CFU/ml,鼠疫菌的检测敏感度≥10 3 CFU/ml;大肠杆菌O157的检测敏感度≥10 3 CFU/ml,UPT对细菌类的响应时间为15 min内(均为10 min 15 s)。用UPT对现场微环境试验舱空气细菌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当空气中大肠杆菌O157浓度达到10 4 CFU/m 3以上时,UPT检测结果都为阳性,且随着空气浓度的增大,UPT测得的数值浓度呈上升趋势,与空气中细菌浓度具有正相关性。 结论:UPT可能作为快速评估空气中病原生物种类及含量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和骨转换指标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骨转换指标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病程10年以上非透析男性T2DM患者年龄60~86(69.8±5.7)岁的住院老年患者206例(老年组),同时纳入年龄40~59(50.1±5.3)岁的中年患者220例(中年组),共426例。根据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CKD1期、CKD2期、CKD3期和CKD4/5期4组。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各组25(OH)D、PTH、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水平。结果:426例患者中位25(OH)D水平为17.10 μg/L(11.30~21.60),维生素D缺乏292例(68.5%)。老年组中位25(OH)D水平低于中年组(15.10 μg/L和17.15 μg/L, Z=-2.165, P=0.030),两组维生素D缺乏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4%和68.6%, χ2=0.002, P=0.966)。随eGFR下降,老年维生素D缺乏比例逐渐增高。老年组CKD3期25(OH)D水平分别较CKD1期和CKD2期两组下降(10.85 μg/L和16.80 μg/L, Z=-2.808, P=0.005;10.85 μg/L和15.60 μg/L, Z=-2.099, P=0.044),CKD4/5期较CKD3期进一步下降(6.65 μg/L和10.85 μg/L, Z=-1.956, P=0.048);中年患者CKD4/5组期显著下降。患者PTH、β-CTX水平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 r=-0.348、-0.263,均 P<0.001),其负相关趋势受eGFR影响。 结论:老年非透析男性T2DM患者PTH和骨转换指标β-CTX与25(OH)D呈负相关,且受eGFR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不同肾功能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骨转换标志物间的关系,并比较不同肾功能老年患者的水平。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住院并进行血清CysC和骨转换标志物检查的老年患者74例,年龄61~97(79.5±8.7)岁,其中男性40例,女性34例。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慢性肾病(CKD)G3-G5期组(eGFR<60 ml·min -1·1.73 m -2)32例和CKD G1-G2期组(eGFR≥60 ml·min -1·1.73 m -2)42例,其中明确诊断骨质疏松21例。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ysC,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及骨代谢相关指标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分析上述指标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CysC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骨转换指标的相关因素。 结果:CKD G3-G5期组患者的β-CTX、P1NP及PTH均高于CKD G1-G2期组,25(OH)D3低于CKD G1-G2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KD G3-G5期组中,CysC与骨吸收标志物β-CTX和骨形成标志物P1NP相关( r值分别为0.598、0.519,均 P<0.01);CKD G1-G2期组中,CysC与β-CTX无相关性( r=-0.030, P>0.05),CysC与P1NP相关( r=0.342, P<0.05)。对74例患者和21例确诊骨质疏松患者分别进行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CysC是P1NP的独立相关因素( β值分别为19.19、28.78, P<0.01和 P<0.05)。 结论:对中度及以上肾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较高的CysC提示较高的骨转换。对不同肾功能状态的老年患者,CysC与是骨形成标志物P1NP的独立相关因素,提示CysC可能反映骨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柴黄清胰活血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探讨柴黄清胰活血颗粒(柴胡、生大黄、赤芍、白芍、厚朴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64 只SD大鼠随机分为 4 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柴黄清胰活血颗粒组(4.42 g·kg-1)、卡托普利组(5 mg·kg-1),各组再分为 12、24 h两个亚组,每组 8 只.采用经胰胆管逆行注射 3.5%牛磺胆酸钠复制SAP大鼠模型.卡托普利组腹腔注射给药;柴黄清胰活血颗粒组灌胃给药,每 6 h灌胃 1 次.术后 12、24 h采集标本,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淀粉酶(AMY)活性;HE染色法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醛固酮(ALD)含量;ELISA 法检测血清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组织AT1R蛋白表达.结果 在 12、24 h同一亚组中,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AMY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5),血清ALD、Renin、Ang-Ⅱ、ACE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胰腺组织AT1R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黄清胰活血颗粒组、卡托普利组大鼠的血清AMY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ALD、Renin、Ang-Ⅱ、ACE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胰腺组织AT1R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卡托普利组比较,柴黄清胰活血颗粒组大鼠的血清AMY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ALD、Renin、Ang-Ⅱ、ACE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柴黄清胰活血颗粒可能通过下调ACE-Ang-Ⅱ-AT1R经典轴的表达,抑制Renin、ALD的生成,从而发挥对SAP大鼠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血清HBsAg低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评估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HBsAg低水平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治疗的疗效,并对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NAs经治且血清HBsAg<1 500 IU/ml的CHB患者106 例,均在原NAs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EG-IFN-α治疗48 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V标记物.采用L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评价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治疗48 周时患者HBsAg清除率为39.6%.HBsAg清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基线HBsAg水平分别为(37.5±8.7)岁和(1.5±1.1)lg IU/ml,均显著低于未清除组(41.3±9.2)岁和(2.4±0.6)lg IU/m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水平和治疗24 周HBsAg下降幅度为治疗48 周时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而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BMI、NAs经治时间、乙型肝炎家族史、HBeAg状态、HBV DNA水平与治疗 48 周时HBsAg清除无显著相关性.经ROC曲线分析,基线HBsAg水平、治疗 24 周时HBsAg下降幅度对治疗 48 周时HBsAg清除有预测价值;以血清HBsAg基线水平小于129.1 IU/ml为截断点,其预测的AUC为0.754,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6.6%;以HBsAg 24 周下降幅度>80.1%为截断点,其预测的AUC为0.943,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 81.2%.基线HBsAg水平≤129.1 IU/ml,并在治疗 24 周时HBsAg下降幅度≥80.06%的患者HBsAg清除率高达93.33%.结论:NAs经治的CHB患者联合PEG-IFN-α治疗可实现更高的HBsAg清除率,基线时HBsAg水平低和治疗时HBsAg下降幅度大是CHB患者治疗48 周时获得HBsAg清除的较好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核壳型NaYF4∶Yb3+,Er3+@SiO2上转换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条件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稀土离子Yb3+与Er3+掺杂的NaYF4 上转换纳米颗粒(NaYF4∶Yb3+,Er3+),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对NaYF4∶Yb3+,Er3+进行二氧化硅包壳修饰得到核壳型NaYF4∶Yb3+,Er3+@SiO2,并对影响其材料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反应条件表面活性剂(CO-520)浓度、正硅酸乙酯(TEOS)浓度与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CO-520 浓度为27 mol/L、TEOS浓度为18 mmol/L与反应时间为24 h 时合成的核壳型NaYF4∶Yb3+,Er3+@SiO2壳层厚度均匀,分散性良好,尺寸均一,经980 nm 激光照射可在529、544 与660 nm 三个特征峰处发射上转换荧光,其绿色荧光(544 nm)最为明亮.本研究优化合成的性能优良的核壳型NaYF4∶Yb3+,Er3+@SiO2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为其后续在生物医学、卫生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基于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用于生物检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掺杂稀土元素的上转换纳米材料(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作为新型无机发光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荧光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并可避免生物材料的自发荧光,在生物传感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基于上转换材料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体系在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上述转换材料为基础的FRET体系在生物毒素、激素、蛋白质、核酸、细菌等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及未来展望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上转换发光技术侧流免疫夹心法检测麻风患者和家庭接触者PGL-I抗体水平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上转换发光技术侧流免疫夹心法(UCP-LFA)检测PGL-I抗体对麻风接触者发病风险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UCP-LFA方法检测贵州59例麻风患者、87例家庭接触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的PGL-I抗体水平.结果:麻风患者中PGL-I抗体阳性率为81.4%、麻风接触者为5.7%、健康对照人群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少菌型和多菌型PGL-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5%和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BI阳性和BI阴性患者的PGL-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GL-I IgM抗体水平对麻风发病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仙灵骨葆胶囊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细胞因子及骨代谢、骨转换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仙灵骨葆胶囊对骨质疏松症(OP)患者细胞因子及骨代谢、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OP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和碳酸钙D3,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仙灵骨葆胶囊.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测量右股骨颈、腰椎(L2~4)正位骨密度(BM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采用放免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白细胞介素-6(IL-6);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骨钙素(BGP), ELISA法测定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骨保护素(OPG).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右股骨颈、L2~4正位B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TNF-α、IL-6低于同期对照组,IGF-1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BGP、OPG高于同期对照组,CTX-1、RANKL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基础上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可有效增加OP患者BMD,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调节骨代谢及骨转换状态,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