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腭中缝融合程度对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快速扩弓(micro-implant 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MARPE)前后患者上颌锥形束CT图像,探讨腭中缝融合程度对MARPE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0~34岁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患者28例[男性7例,女性21例,年龄(15.5±5.5)岁],分为未融合组[腭中缝未融合,男性4例,女性14例,年龄(13.0±2.4)岁]和融合组[腭中缝开始融合,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19.9±6.9)岁]。分别于扩弓器植入当天和扩弓治疗结束当天拍摄锥形束CT,将两时间点锥形束CT数据导入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并比较两组腭中缝打开量、骨性扩弓百分比等测量项目。结果:扩弓后未融合组腭中缝平均打开量和骨性扩弓百分比[分别为(4.97±1.47) mm和(71±20)%]均显著大于融合组[分别为(3.23±1.45) mm和(46±18)%]( P<0.05)。 结论:腭中缝融合程度不同的患者MARPE效果差异显著,扩弓前评估腭中缝融合程度对MARPE疗效预估有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颌骨性扩弓器矫治上颌宽度不足伴反 和牙列重度拥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上颌宽度不足常引发三维方向的不调,并伴多种复杂的错 畸形。本文完整展示1例上颌宽度不足伴反 和牙列重度拥挤病例的治疗过程,采用上颌骨性扩弓器成功打开腭中缝并实现平行的骨性扩弓,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实现良好的矢状向和垂直向控制,最终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个性化微螺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个性化微螺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治疗骨性上颌牙弓狭窄的有效性。方法:样本包括骨性上颌牙弓狭窄病例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11~34岁(平均20.4±5.9岁)。使用个性化微螺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器进行扩弓治疗,扩弓前和扩弓后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取研究模型,对资料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腭中缝扩开成功率为93.3%。上颌第一磨牙位置腭中缝宽度增加(3.06±1.27) mm ( P<0.05),上颌第一磨牙牙间宽度增加(6.04±1.45) mm ( P<0.05),上颌第一磨牙位置腭中缝宽度增量与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量的比值为0.509±0.196。扩弓螺旋扩大(6.76±1.31) mm,上颌第一磨牙位置腭中缝宽度增量与扩弓器扩大量的比值为0.473±0.205。 结论:个性化微螺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器能有效地扩大青少年和88.9%年轻成人的腭中缝,治疗骨性上颌牙弓狭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 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法比较螺旋扩弓器前方牵引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前方牵引治疗对替牙列骨性Ⅲ类错 上颌骨、上牙列的影响,以期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 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选取1例2024年1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替牙列骨性Ⅲ类错 患者(男性,10岁)的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资料,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扩弓器前牵组(A组)和无托槽前牵组(B组),均设置双侧前磨躯扩弓0.25 mm,前方牵引力值分别为2.94 N(工况1)和4.90 N(工况2)。分析两种工况下两组模型上颌骨、上牙列的初始位移趋势。 结果:两种工况下两组上颌骨均表现为顺时针旋转、唇向位移趋势;无托槽前牵组上颌骨唇向位移更明显,为同种工况下扩弓器前牵组的2~3倍。两种工况下两组上颌牙列均表现为近中、颊向移动和前牙伸长、后牙压低趋势。工况1和工况2条件下,无托槽前牵组中切牙唇向位移量(-0.065、-0.089 mm)均大于扩弓器前牵组(-0.024、-0.024 mm)。两组工况下,冠状向上扩弓器前牵组后牙接近颊向整体移动(冠根位移比约为1∶1),无托槽前牵组则为颊向倾斜移动(冠根位移比约为2∶1)。随前牵力值增加,无托槽前牵组上颌骨、上牙列的位移趋势增加比扩弓器前牵组更明显。两种工况下无托槽前牵组前牙段牙周膜静水压力、牙槽骨等效应力均高于扩弓器前牵组,且主要集中于切牙唇侧颈部区域。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前方牵引可对上颌骨产生向前的力量,但可伴上前牙唇倾,可作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 矫形治疗措施的一种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关节盘复位术联合正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伴偏颌患者1例及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关节盘复位术联合正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伴偏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报道关节盘复位术联合正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伴偏颌患者1例.患者术前开口型摇摆、右侧耳前区轻度压痛伴下颌左偏,上下牙弓宽度不匹配,(牙合)平面偏斜.先行关节治疗,经耳屏切口行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重建盘-髁关系,术后佩戴辅助颌垫6个月稳定颌位,正畸采用上颌骨性扩弓器(maxillary skeletal expansion,MSE)结合多曲方丝弓(multiloop edgewise archwire,MEAW)技术,经过 16 个月的矫治重建咬合.结果 关节盘复位固定术后佩戴(牙合)垫治疗半年,患者偏颌畸形改善,疼痛症状消失,锥形束CT检查见双侧颞下颌关节间隙均匀增大,口内下中线右偏,双侧后牙区反(牙合),前牙区、左侧后牙区开(牙合).通过正畸治疗基本匹配上下牙弓宽度,建立双侧尖磨牙中性关系及前牙正常覆(牙合)覆盖,下颌位置无明显偏斜.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上下牙弓宽度不匹配、(牙合)平面偏斜等异常咬合关系可引起下颌骨位置适应性偏斜继而诱发或加重TMD,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配合(牙合)垫治疗可有效改善年轻TMD患者的颌面畸形,建立稳定、符合生理功能的盘-髁关系后,需行正畸治疗解除干扰因素重建咬合,术后需长期复查追踪.结论 对于咬合异常导致TMD伴下颌适应性偏斜的患者,通过关节盘复位术联合正畸治疗恢复正常盘-髁关系、消除咬合干扰,可有效改善面型并建立稳定颌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不同腭部形态MSE放置不同位置对颅面复合体和扩弓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上颌骨性扩弓器(MSE)放置不同位置对颅面复合体和扩弓效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锥形束CT(CBCT)及建模软件构建微种植钉支持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构造包含MSE、牙列及颅骨.将不同腭部形态的颅上颌复合体模型分为腭盖正常组和腭盖高拱组,在这两种腭部形态下将MSE分别放置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第一磨牙间、第一与第二磨牙间,共分为6个模型(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模型四,模型五,模型六).每组将螺旋扩弓器分别施加0.25 mm横向位移,比较颅上颌复合体及第一磨牙的应力分布及位移趋势.结果 腭盖正常组颅上颌复合体等效应力为模型三>模型一>模型二,腭盖高拱组颅上颌复合体等效应力为模型四>模型五>模型六.各骨缝等效应力变化呈线性关系,其中颧颞缝、翼腭缝、额颌缝、颧额缝等效应力较高.随着扩弓器位置后移,翼腭缝、额颌缝、颧额缝应力呈递增趋势.腭中缝x轴位移中,腭盖正常组:模型二>模型三>模型一;腭盖高拱组:模型五>模型六>模型四;扩弓器相同位置腭盖高拱组腭中缝x轴位移均小于腭盖正常组.腭盖高拱组与腭盖正常组的腭中缝宽度相比差异不明显.腭盖正常组与腭盖高拱组的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方向位移程度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MSE扩弓后颅上颌复合体应力分布广泛,腭盖正常组在第一磨牙间应力最小,腭盖高拱组在第一与第二磨牙间应力最小;MSE对各骨缝均有应力分布,其中翼腭缝应力分布较高;两种腭部形态下MSE放置在第一磨牙间腭中缝扩弓效果最好;腭中缝呈前大后小的楔形打开,MSE放置位置越靠后越有利于腭中缝的平行扩展;随着上颌扩弓器位置后移,第一磨牙颊倾越明显;腭部形态对MSE扩弓效果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应用MSE结合MEAW治疗骨性Ⅲ类伴下颌偏斜病例1例
编辑人员丨2024/3/2
本病例应用上颌骨性扩弓器(MSE)结合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对1名骨性Ⅲ类伴下颌偏斜患者进行单纯正畸掩饰治疗.保持16个月后观察,疗效稳定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反复快速扩缩弓配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研究对于上颌骨宽度正常的早期骨性Ⅲ类患者,前方牵引治疗前使用反复快速扩缩弓的疗效.方法:选取上颌宽度正常的30例早期骨性Ⅲ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Hyrax螺旋扩弓器反复快速扩缩牙弓6周后再进行前方牵引矫治,扩缩弓治疗前后取硅橡胶硬模并翻制石膏模型.B组6周后开始矫治,口内佩戴Hyrax扩弓器但不加力,进行前方牵引矫治.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测量A组扩缩前后的牙弓前后段宽度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SNA、ANB、Wits值、A-Np平均增加值分别为3.15°、4.36°、4.48°、2.53 mm,均高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反复快速扩缩上牙弓治疗前后,患者的牙弓前段宽度及后段宽度与扩缩前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上颌骨宽度正常的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而言,前方牵引治疗前采用螺旋扩弓器对上颌进行反复快速扩缩弓,可获得比单纯前方牵引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会明显扩大患者的上颌牙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上颌螺旋扩弓器加前牵引器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的美学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观察上颌螺旋扩弓器加前牵引器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的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6例上颌骨发育不足所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青少年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上颌前方牵引矫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螺旋扩弓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对比两组患者颌面及上气道结构变化;对比两组的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59.09%(χ2=7.570,P=0.006);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NA、ANB、MP-SN角、NP-V、NP-A均较治疗前增大,PNS-R较治疗前增长,SNB、U1-SN、L1-MP角较治疗前减小,SPL较治疗前减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NA、SNB角和SP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NB、MP-SN角大于对照组,U1-SN、L1-MP角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NS-R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NP-V、NP-A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美观度和牙齿功能性恢复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颌螺旋扩弓器加前牵引器正畸方案对上颌发育不足引起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气道及颌面结构,改善患者面型,提高整体美观度,较单用上颌骨前牵引器受益更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改良式微种植钉辅助快速扩弓器对成人磨牙倾斜角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式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器(maxillary skeletal expander,MSE)治疗成人上颌骨宽度不足时,腭中缝扩展情况和扩弓对磨牙颊舌向倾斜角度改变的影响.方法 对18~29岁(平均21.58±3.12岁)上颌骨性宽度不足患者12例(男2例,女10例),应用改良式MSE治疗,分别于扩弓前、扩弓结束后1周内拍摄CBCT,用Dolphin Imaging 11.8 Premium软件测量患者上颌尖牙水平腭中缝宽度、磨牙水平腭中缝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间夹角以及螺旋扩大器的螺旋扩开宽度.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扩弓后,腭中缝尖牙水平宽度增加量为(3.08±1.48) mm,磨牙水平宽度增加量为(2.62±1.06) mm;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4.28±1.56)mm,统计学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间倾斜夹角平均增加量为0.69°,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量与螺旋扩大器螺旋打开宽度相比,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磨牙水平腭中缝宽度增加量与螺旋扩大器螺旋打开宽度相比,统计学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改良式MSE可扩开成人腭中缝,扩弓后,上颌第一磨牙仍维持原有生理性颊舌向倾斜角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