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例晚期肝癌行介入联合靶免转化治疗序贯手术切除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评估晚期肝细胞癌行介入联合靶向及免疫转化治疗后序贯手术切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三二○一医院自2021年6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10例初始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中位年龄55(33~72)岁;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6例,B级4例;CNLC分期Ⅱb期4例,Ⅲa期6例;ECOGps评分均≤1分;6例合并肝硬化,4例无肝硬化;合并门静脉癌栓6例,无门静脉癌栓者4例;转化治疗前最大肿瘤直径13 cm,治疗前AFP>400 ng/mL者7例,AFP<400 ng/mL者3例;乙肝患者7例,丙肝2例,1例无肝炎;转化治疗方案:TACE+靶向+免疫方案治疗的有5例、HAIC+靶向+免疫方案5例,治疗过程中发生高血压4例、乏力2例、腹泻1例;中位转化时间为4月;转化治疗后术前的肿瘤最大直径为8.8 cm,转化治疗后术前的中位AFP水平17.2 ng/mL,术前影像学评估(mRECIST)CR 4例,PR 3例,SD 3例;术前PS评分均≤1分.转化后行手术切除:3例行肝部分切除,7例行半肝切除;经腹腔镜手术7例,开腹手术3例.中位手术时间24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400 mL,术后中位住院天数为8 d,术后中位拔除引流管的时间为7 d.术后病理结果pCR3例,pPR有7例,MVI分级M0有8例,M1有2例,术后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出现腹水1例,胆漏1例,余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1例出现复发,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 部分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行介入等局部治疗联合靶向及免疫转化治疗后序贯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患者放射治疗效果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放射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南京江北医院行放射治疗的不可切除HCC伴PVTT患者共73例。所有患者放射治疗前一周、结束后一个月均行常规超声、ARFI及增强CT检查。以PVTT分型降型率将患者分为降型组和非降型组。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ARFI特征与降型率的相关性。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模型,得到与患者生存预后独立相关的因素。结果:放射治疗后PVTT降型率为35.62%(26/73),升型率为4.11%(3/73),稳定率为60.27%(44/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射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PF)水平、肝硬化程度、HCC分化程度、放射治疗前后剪切波速度(SWV)以及SWV变化率在降型组与非降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程度(重度OR值:9.671,95%CI:1.420~65.887,P=0.020)、HCC分化程度(中分化OR值:0.158,95%CI:0.026~0.950,P=0.044;低/未分化OR值:3.216,95%CI:0.541~19.115,P=0.045)、放射治疗后AFP水平>14?ng/ml(OR值:11.890,95%CI:2.274~62.169,P=0.003)以及SWV变化率≤20%(OR值:15.675,95%CI:2.008~122.353,P=0.009)均与患者是否降型独立相关。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放射治疗后AFP水平>14?ng/ml(OR值:2.133,95%CI:1.188~3.830,P=0.011)、HCC分化程度(低/未分化OR值:4.041,95%CI:1.823~8.959,P=0.001)以及SWV变化率≤20%(OR值:2.649,95%CI:1.450~4.842,P=0.002)均与患者生存预后独立相关。结论:放射治疗后APF水平、HCC分化程度以及SWV变化率与不可切除HCC伴PVTT患者放射治疗后是否降型及生存率显著相关,是评价其疗效的重要指标。VTQ是评价HCC合并PVTT放射治疗疗效的有效手段,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影像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仑伐替尼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无效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仑伐替尼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无效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介入放射科收治的不可切除且对TACE无效(间隔4~6周、两次TACE后仍呈肿瘤进展)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36例,男30例、女6例,年龄35~76(54±10)岁。所有患者均口服仑伐替尼(体质量≥60 kg者12 mg/d;体质量<60 kg者8 mg/d)后6~8周以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疗效,包括疾病控制率、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并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此后每8周评估一次。结果: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者35例,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2例(5.7%),稳定5例(14.3%),疾病控制率20.0%(7/35),总生存期11.5个月,无进展生存期5.3个月。24例(66.7%)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蛋白尿、腹胀等,因不能耐受停用者1例(2.8%)、减量者5例(13.9%)。结论:仑伐替尼对部分不可切除且对TACE无效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有效,能延长总生存期,虽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多较轻且为可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在接受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前行门静脉栓塞术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肝切除术前行门静脉栓塞术(PVE)在接受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在肝切除术前接受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治疗及PVE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6例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54.6±6.2)岁,年龄范围46~63岁。每2个月(±2周)通过影像学检查并依据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1版本)评估肿瘤缓解情况和剩余肝体积。采用门诊复查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和肿瘤进展情况。结果:6例患者在治疗前3例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A期,3例为B期。肝切除术前,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5例患者疾病稳定。6例患者行PVE及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治疗前剩余肝体积百分比(29.0±8.9)%,肝切除术前末次评估剩余肝体积百分比(41.3±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79, P<0.001)。5例患者行肝切除,1例患者剩余肝体积增长不足至末次评估未行肝切除。5例行肝切除的患者中1例发生肝切除术后肝衰竭(B级)和严重术后并发症(需要经皮胸腔穿刺引流的胸腔积液)。随访时间范围1.0~12.3个月,中位数4.5个月,5例肝切除患者均无瘤生存。 结论:在接受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中,肝切除术前行PVE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中国肝癌病人的总体生存较差,重要原因是首诊时中晚期肝癌病人的比例很高。随着系统治疗的进步,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已显著改善,部分病人可能通过手术切除而获根治。此外,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的结合,进一步提高肿瘤缩小、降期的机会,因此,转化率较高的新型、多模式综合治疗已成为中晚期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途径。本专家共识凝聚了中国专家在肝癌转化治疗领域的经验,提出了转化治疗的策略和实施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推动该领域研究和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可切除肝癌患者转化治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不可切除肝癌患者转化治疗成功后行根治性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转化治疗成功并行根治性手术的1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位年龄64(51.25,68.50)岁。转化治疗周期数中位值11(4.75,25.00)。转化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转化治疗完成后8例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2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术后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所有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均为Ⅰ级或Ⅱ级。随访时间中位值13(9.75,49.75)周。3例患者肿瘤术后复发。复发患者中,1例患者死于肝衰竭。结论:转化治疗是临床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肝癌转化治疗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对全身状况及肝脏功能良好的患者安全实施转化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转化治疗成功后行根治性手术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初始临界可切除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转化治疗已成为临界可切除或不可切除肝癌治疗的核心,为更多晚期肝癌患者提供可切除机会。根据临床指南关于肝癌一线治疗方案推荐,笔者总结并分析1例初始临界可切除中晚期肝癌患者行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T+A方案)转化治疗后,成功行肝段切除术,且术后9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该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为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这提示T+A方案在混合型肝癌转化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起源于肝细胞的富血供恶性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治疗不可切除HCC的首选方法。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于2018年颁布了《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并于2021年进行更新,对规范我国TACE治疗临床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TACE治疗理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及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新证据的出现,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对指南再次进行修订和更新。本指南2023年版采用更加合适的证据评价和意见推荐系统,还添加了以下内容:特殊情况下的TACE治疗、TACE在HCC多学科诊疗和全程管理中的重要价值、TACE质控、TACE需关注的热点和发展方向等。本指南以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结合我国临床实践,旨在进一步规范HCC的TACE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肝细胞癌(HCC)分子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已成为不可切除HCC一线治疗方案及根治性治疗高复发风险患者抗复发治疗的选择之一。本期执行主编南月敏教授为本刊组织了HCC靶向及免疫治疗肝损伤应对策略的重点号专题。南月敏教授等从HCC分子靶向药物、ICIs及其联合治疗方案的适应证,与靶向药物、ICIs单用和联合用药相关肝损伤的管理策略方面进行了评述(南月敏等,第1121 ~ 1124页)。HCC一线治疗的ICIs均需靶免联合或双免联合治疗,这增加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如ICIs肝毒性。茅益民教授等总结了ICIs相关肝毒性的流行病学、风险因素、临床特征及管理策略(支阳等,第1125 ~ 1128页) 。分子靶向药物已成为晚期HCC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肝损伤是靶向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赵素贤教授等总结了HCC靶向药物导致肝损伤的发生情况、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策略(赵素贤等,第1129 ~ 1132页)。大多数HCC患者发现时已为中晚期,靶免联合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案。然而,不少患者由于存在肝脏基础病变肝功能不能满足靶免治疗的要求,影响疗效。张缭云教授等总结了目前原发性HCC患者靶免治疗前相关肝损伤的现状及应对策略,以及时调整患者的肝功能使其获得抗肿瘤治疗机会(贾军梅等,第1133 ~ 1136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仑伐替尼肝癌全病程应用中国专家指导意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甲磺酸仑伐替尼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以及转染重排基因等靶点的口服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该药于2018年9月4日经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截至2023年2月,仑伐替尼已在我国上市4年余,积累了一系列临床研究证据。为了临床上更加合理、有效使用仑伐替尼,国内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学者,采用德尔菲法,根据仑伐替尼上市前后的临床实践,参考其他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使用经验,经过多次共同讨论,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仑伐替尼肝癌全病程应用中国专家指导意见》,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