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化麻醉护理+保温护理在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延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专业化麻醉护理+保温护理在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延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胸腔镜肺手术患者13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围术期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行专业化麻醉护理+保温护理,比较两组围术期不同时段体温、血压及心率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情况、躁动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术中30 min、2 h及术毕时体温高于对照组( 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麻醉苏醒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水平明显下降( P<0.05),麻醉苏醒时,观察组SBP、DBP、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时间、气管拔除时间、恢复意识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延迟发生率及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专业化麻醉护理+保温护理能有效稳定胸腔镜肺手术患者围术期体温,有利于患者术后麻醉苏醒,降低躁动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例妊娠晚期合并肺动静脉瘘患者的围产期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4/7/27
总结1例妊娠晚期合并肺动静脉瘘患者的围产期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组建围产期专业化团队,分工合作;精准识别病情,做好急救护理;选择合适的终止妊娠及麻醉方式,做好术中护理;全程精细化管理,预防严重并发症;产后给予个性化的母乳喂养指导.经过多学科团队的综合管理,母婴安全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麻醉护士的岗位设置与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本院麻醉护士岗位设置、工作职责和内容以及规范化培训方案等方面进行总结,为我国麻醉护理建设和临床麻醉护士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院自2013年8月起,设立麻醉护士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内容,对新定科的51名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并通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情景模拟综合能力测试及问卷调查来评估培训效果.结果:51名麻醉护士均能在一年的非脱产培训后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所有考核,均能基本胜任麻醉护士岗位,能独立完成围术期患者的监测和护理,且对培训方式的反馈效果好.结论:设立麻醉护士岗位并探索出一套多样化、标准化的规范化培训方案,有助于提升麻醉科工作效率及保障麻醉安全,是规范麻醉管理、促进护理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麻醉学科未来的发展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议我国麻醉学科护理单元的建设与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7年12月1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医疗机构麻醉科门诊和护理单元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7〕1191号)(以下简称1191号文件),并同步颁发了《麻醉科护理工作职责及人员要求(试行)》,确立了我国麻醉学科护士岗位设置的合法性[1].2018年8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七部委局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国卫医发〔2018〕21号)(以下简称2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求我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麻醉科应配备麻醉科护士,手术室护理服务由麻醉科统一管理[2].该两个文件的发布为拓展我国护士的专科护理服务领域,推进麻醉学科护理单元的建设与发展,提升麻醉护理服务专业化水平,保障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明确了方向.随着两个文件的发布,国内医疗机构如何按政策要求建设、发展与管理麻醉学科护理单元,编配并使用麻醉科护士,成为当前麻醉学和护理学发展亟待研究的课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在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在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 ~10月31日256例接受全麻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前睡眠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苏醒期的心率、血压指标及各时间点体温,观察两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时间、拔除气管时间及意识完全恢复时间,记录两组躁动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前睡眠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术中0.5 h、2 h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术前比较,两组苏醒期时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上升(P<0.05),而观察组苏醒期时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ACU滞留时间、拔除气管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及躁动发生率分别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干预效果满意,能稳定患者体温,改善患者复苏情况,降低躁动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麻醉医师对麻醉恢复室护士工作核心能力需求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调查麻醉医师对麻醉恢复室(PACU)护士工作核心能力需求,以期更好地做好护士培训工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山东省18所三级甲等医院麻醉医师对PACU护士的工作核心能力,包括护士岗前培训时间与内容、麻醉医师认为PACU护士最佳工作条件等,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护士培训模式进行评价和完善.结果:麻醉医师对PACU护士的复苏患者、术后镇痛访视、药品管理、出入PACU的标准、患者管理、心肺复苏与急救配合、各种麻醉方法的护理配合、人工辅助呼吸技术等工作需要程度较高.麻醉医师对所在医院恢复室护理水平满意度为92.57%.结论:应根据需求对PACU护士进行培训,建立规范化培训体系,对提升恢复期患者护理质量、指导恢复期护士的专业化发展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膀胱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膀胱癌在我国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占据首位,死亡率较高.目前,手术是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而围术期的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一种包含麻醉学、外科医学、护理学等的交叉学科理念,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外科领域并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就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膀胱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制定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护理计划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国外麻醉护士执业标准、执业范围和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麻醉护理是临床护理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从麻醉护士执业标准、执业范围和继续教育3个方面综述国外麻醉护理发展现状,以期为我国麻醉护理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麻醉恢复室护士培训模式的建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为了提高麻醉恢复室(PACU)护士工作质量,保证麻醉恢复室患者安全,结合麻醉医生、麻醉恢复室护士自身需求和工作实际,建立针对PACU护士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方法:选择高年资带教等培训方式,同时借助轮转ICU、手术室、急诊,对麻醉护士进行理论与技能培训,并提出对麻醉护士进行分层级培训,每个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在院内实施半年的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通过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麻醉医生和PACU护士对培训效果均有较高的满意度.结论:该培训模式下,PACU护士的麻醉护理服务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达到了较满意的培训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国内专科护士培养现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早在1910年,美国便开展了对麻醉、产科、手术室等护士的专科培训,专科护士由此应运而生[1]。我国的专科护士目前主要指在特殊岗位工作,具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和知识并完成了专科护士所要求的教育课程的学习,认定合格的注册护士[2]。我国专科护士发展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后逐渐受到重视,2005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指出: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3]。201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明确指出细化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和内容,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注重培训质量和效果是我国未来5年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4]。在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专科护理已在ICU、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肿瘤、造口、糖尿病等多个领域得以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准入标准不统一、课程设置欠规范、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本文从专科护士的选拔、培训、考核及认证方面对我国专科护士的培训情况进行综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我国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