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鼠膀胱癌气囊模型的构建与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一类肿瘤可视化的小鼠膀胱癌气囊(APBCa)模型,并评估药物灌注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6—12月构建人源性肿瘤APBCa(H-APBCa)模型和具有免疫功能的APBCa(I-APBCa)模型。在BALB/c裸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的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人膀胱癌细胞EJ建立H-APBCa模型。对比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 d后H-APBCa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并利用Tunel染色法比较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 d后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在C57BL/6小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小鼠膀胱癌细胞MB49建立I-APBCa模型。比较灌注卡介苗与生理盐水20 d后I-APBCa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灌注卡介苗与生理盐水20 d后两组肿瘤组织CD80 +巨噬细胞及CD3 +T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H-APBCa和I-APBCa两种小鼠模型均成功建立,肉眼能直视观察且可通过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H-APBCa小鼠模型灌注治疗20 d,灌注吉西他滨组肿瘤体积小于灌注生理盐水组[(781.02±241.02) mm 3与(1 213.88±214.02) mm 3, P<0.05]。灌注吉西他滨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77.33±4.63与14.67±2.60, P<0.05)。H-APBCa模型灌注治疗20 d,灌注卡介苗组肿瘤体积小于灌注生理盐水组[(645.02±156.63) mm 3与(948.84±221.76) mm 3, P<0.05];灌注卡介苗组肿瘤组织浸润的CD80 +巨噬细胞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49.67±7.57与16.33±5.69, P<0.05),肿瘤组织浸润的CD3 +T细胞也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18.00±3.46与4.67±1.45, P<0.05)。 结论:H-APBCa和I-APBCa两种小鼠模型均成功建立。APBCa模型化疗以及卡介苗灌注治疗后肿瘤均明显缩小,与临床中膀胱癌灌注治疗效果相似,可作为评价药物灌注疗效的新型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精准诊断 多学科综合治疗 规范随访康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膀胱癌容易复发和转移,单纯外科治疗往往难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我国在膀胱癌诊治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诊治不够规范、治疗手段过于单一和术后随访不足的问题,并且诊治水平在不同机构之间差异也比较大。我们应该大力推行以"早期精准诊断、多学科综合治疗和规范随访康复"为核心内容的覆盖全疗程、个性化的精细化管理,既要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也要注重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达到"医病、医身、医心"的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路径方面,我们应该综合运用专业化的个案管理模式,更加重视多学科协作,并充分利用数据库和互联网平台来进行全程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iCBCT在线自适应放疗在盆腔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迭代锥形线束CT(iCBCT)引导的在线自适应放疗在盆腔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开展了基于iCBCT引导的在线自适应放疗在盆腔恶性肿瘤中应用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本研究初步分析了2022年8—11月接受在线自适应放疗的13例盆腔恶性肿瘤(2例宫颈癌、4例宫颈癌术后、3例子宫内膜癌术后、3例膀胱癌、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在线自适应放疗的可行性、自适应放疗相关流程时间、危及器官及靶区的修改程度、靶区剂量覆盖度、相关危及器官受量等。采SPSS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 xˉ±s表示,否则用 M( Q1, Q3)表示。方差齐性数据采用 t检验分析,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在自适应治疗过程中,在线自适应平均时间为15 min 38 s(从接受CBCT扫描到最后计划选择完成的时间)。85.4%(830/972分次)的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的influencer结构(与临床靶区、计划靶区相邻并可能对靶区轮廓生成有高度影响的器官,在盆腔肿瘤中通常为膀胱、直肠、小肠)不需要任何修改或只需进行小修,89.8%(491/547分次)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的临床靶区无需修改或只需要小修。98.5%(319/324分次)的放疗分次选择了adapted计划,与scheduled计划相比,adapted计划展示出较好的靶区剂量覆盖度,同时可以降低危及器官的受量。结论:在临床可接受的时间内可实现基于iCBCT的盆腔恶性肿瘤在线自适应放疗,且更好的靶区剂量覆盖展现了在线自适应放疗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环状RNA_0001495/微小RNA-527/Robo1轴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_0001495/微小RNA(miR)-527/Robo1轴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为circRNA对照组和circRNA_0001495 KD组,采用对照circRNA短发卡RNA(shRNA)和circRNA_0001495 shRNA慢病毒感染T24细胞,建立稳转细胞系。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circRNA_0001495的靶基因;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circRNA_0001495靶基因miR-527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miR-527的靶蛋白。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对照组细胞circRNA_0001495表达水平(1.02±0.06)明显高于circRNA_0001495 KD组细胞(0.6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750, 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 A)值水平(1.97±0.06)明显高于circRNA_0001495 KD组细胞(1.67±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62, P<0.05)。对照组细胞EdU阳性率水平(1.97±0.06)明显高于circRNA_0001495 KD组细胞(1.67±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62, 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79.65±4.05)%]明显高于circRNA_0001495 KD组细胞[(55.1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80, 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14.50±12.37)个]明显高于circRNA_0001495 KD组细胞[(84.50±12.9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12, P<0.05)。miR-527是circRNA_0001495的靶基因。对照组细胞miR-527表达水平(0.88±0.05)明显低于circRNA_0001495 KD组细胞(1.3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690,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Robo1蛋白表达水平(1.25±0.14)明显高于circRNA_0001495 KD组细胞(0.7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196, P<0.05)。 结论:circRNA_0001495敲降可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可能通过靶向调节miR-527/Robo1轴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在膀胱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膀胱癌中高表达,可通过MAP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生存。HER2过表达可影响膀胱癌患者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临床上HER2抑制剂有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等,通过靶向抑制HER2的活性,在膀胱癌的治疗中已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脂多糖通过诱导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表达促进人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拟探讨致炎因子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人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表达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完全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术:10年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术的围手术期和肿瘤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加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术的218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6例,女52例;中位年龄62 (52,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1~2分183例,3分35例;吸烟史80例,腹部手术史33例,高血压病61例,糖尿病28例,心脏病26例;3例接受新辅助化疗。82例行LRC,136例行RARC。手术采用从右至左先清扫盆腔淋巴结再行膀胱前列腺切除的方式。保留输尿管周围血供及周围腹膜,采取筋膜内方式切除前列腺,取30 cm回肠末段利用切割闭合器制成U形新膀胱,然后在无张力条件下吻合尿道残端与两侧输尿管,术中使用单J管作为输尿管支架与导尿管一起引出体外。评估围手术期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总体手术时间为281 (229,400)ml,术中出血量为200 (100,480)ml,术中输血24例,住院时间15 (13,22)d,11例(5.0%)术中出现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2(1,3)d,进固体食物时间4(3,5)d。术后30 d内总并发症为61例(28.0%),术后30~90 d总并发症为81例(37.2%)。所有患者中位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9 (14,24)枚,淋巴结阳性21例(9.6%),切缘阳性6例(2.7%)。术后肿瘤病理分期T a/T 1/T is期48例,T 2期134例,T 3期36例。218例中位随访时间33.0(20.6,48.2)个月,77例肿瘤复发,55例死亡,其中39例为肿瘤特异性死亡。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55.4%、62.4%、66.4%。 结论:完全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术能很好地应用于肌层浸润性或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腔镜下完全体内重建膀胱切实可行,术后肠道及新膀胱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快,远期肿瘤控制效果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bp-MRI与mp-MRI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195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0例,女35例;中位年龄68(61,76)岁。所有患者术前6周内均行mp-MRI检查。将同一患者的图像分为两组:一组仅包含轴位、冠状位、矢状位T2加权成像(T2WI)和轴位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序列,为bp-MRI组;另一组再额外包含轴位动态对比增强序列,为mp-MRI组。两组图像均由两名影像科医生分别进行独立判读赋分,并根据相应判读标准与最终病理结果进行比较。mp-MRI组的最终判读结果参考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RADS)指南,bp-MRI组的最终判读结果采用两种标准:当T2WI 3分且DWI 2分时,如VI-RADS被赋值为2分,则为bp-MRI(标准A);如VI-RADS被赋值为3分,则为bp-MRI(标准B)。对每种诊断方法分别以VI-RADS≥3分和VI-RADS≥4分作为诊断MIBC的截断值。对每种诊断MIBC的方法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计算各自的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5例术后病理显示NMIBC 135例(69.2%),MIBC 60例(30.8%)。当以VI-RADS≥3分作为诊断MIBC的截断值时,bp-MRI(标准A)、bp-MRI(标准B)和mp-MRI诊断MIBC的敏感性相同,均为88.3%(53/60);bp-MRI(标准A)、bp-MRI(标准B)和mp-MRI的特异性分别为88.9%(120/135)、73.3%(99/13)和86.7%(117/135)。当以VI-RADS≥4分作为诊断MIBC的截断值时,bp-MRI(标准A)与bp-MRI(标准B)诊断效能完全相同;bp-MRI和mp-MRI的敏感性分别为70.0%(42/60)和75.0%(45/60),特异性均为95.6%(129/135)。bp-MRI(标准A)、bp-MRI(标准B)和mp-MRI诊断MIBC的AUC分别为0.927(95% CI 0.881~0.959)、0.904(95% CI 0.853~0.941)和0.927(95% CI 0.881~0.959),bp-MRI(标准A)和mp-MRI的AUC均显著大于bp-MRI(标准B)( P<0.001),bp-MRI(标准A)与mp-MRI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39)。 结论:在bp-MRI中,T2WI 3分且DWI 2分被VI-RADS赋值为2分时,在诊断MIBC方面与mp-MRI有相同的诊断效能。T2WI 3分且DWI 2分时,VI-RADS赋值为3分较赋值为2分诊断MIBC的效能可能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手吻合法在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尿道吻合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新膀胱尿道吻合术多为单手操作,本研究改良运用双手吻合法对10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15个月,患者排尿通畅,未见吻合口瘘、狭窄。该法行新膀胱尿道吻合术的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0版EAU膀胱癌指南更新解读之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20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进行了内容更新。主要包括:①新增了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变异分类信息;②对卡介苗(BCG)治疗失败的分类进行了修订;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用于BCG无应答的高危NMIBC的治疗。本文就NMIBC 2020版EAU指南更新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