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区域专利信息服务(南京)中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技术专利情报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对全球103个国家或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技术的发明专利进行分析,了解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技术研发的最新研究动态,探讨研发方向,为跨学科、多团队合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南京)中心检索与分析系统和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共同构建检索策略,以三级分支为单位,分开检索论证,检索式运用IPC分类号加关键词限定;专利类型限定为发明专利。结果:截至2020年2月14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技术发明专利共申请136 087件。从申请来源国来看,美国共56 095件,位居榜首,排名第二为中国共18 096件。从技术领域来看,排名前3的分别是化学治疗药物(47 634件)、疫苗(47 248件)和诊断检测(12 991件),美国在以上3个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都具有绝对优势。从专利申请人来看,国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人主要是大型企业,中国主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结论: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专利申请较为分散,在化学治疗领域与世界领先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合作不够紧密。首先应进一步加大化学药物研发的投入,积极推动疫苗技术的研发;其次巩固已经积累的相关技术和产品优势,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布局;最后促进产学研合作,创建技术创新体系,鼓励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专利组方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挖掘分析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http://epub.sipo.gov.cn/)中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专利,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 2.5)录入方剂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软件中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专利中出现的高频药物、处方组合规律,利用数据挖掘方式得出的核心组合及所演算出的新处方。结果:共纳入治疗心力衰竭中药复方专利101项,涉及处方101首,药物316味,常用中药有黄芪(59.41 %)、茯苓(41.58%)、丹参(40.59%)、葶苈子(34.65%)、附子(33.66%)等;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心、肺、肾经为主;常用药物组合多为益气、活血化瘀、温阳、利水等功效药物的不同搭配。并总结新处方核心组合12个,演算新方6个。结论:中药复方专利治疗心力衰竭治法以益气活血、温阳化湿、健脾利水为主,同时应重视滋阴、袪浊、固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提高疗效,规范处方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专利计量分析的全球糖尿病健康管理发展态势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从专利计量的视角分析全球糖尿病健康管理发展态势。方法:2021年2月26日在德温特专利数据库检索全球糖尿病健康管理专利数据4 804条,进行数据清洗及同族专利合并后共计857条专利数据,利用excel和德温特数据分析工具DDA对专利申请趋势、技术来源国与市场布局、专利权人分布情况和类型、技术研发热点进行计量分析,利用气泡图、技术功能矩阵、词云图等对计量分析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以比较国内外糖尿病健康管理专利技术布局现状和发展特点。结果:全球糖尿病健康管理专利从1980年开始申请,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专利从2003年开始申请,至今呈缓慢增长态势;拥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有效专利最多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韩国、瑞士、日本,分别为153件、89件、50件、31件、14件,有效专利占比约为95%;全球糖尿病健康管理有效专利主要市场区域依次为美国、中国、韩国、欧洲专利局、日本及加拿大。中国约98%的专利布局在本国,专利申请中企业占比远低于美国(49% 比 95%)。中国与全球糖尿病健康管理专利的研发热点一致,均围绕“系统”展开,包括健康管理系统、糖尿病管理系统、血糖管理系统、葡萄糖监测系统和健康管理设备等。结论:美国和中国是糖尿病健康管理专利的前两大主要技术来源国和市场布局国,但中国专利申请国际化战略尚未展开,专利产业化程度有待提升。未来全球糖尿病健康管理专利研发将会继续表现出以信息系统、设备和工具为主导的发展态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球银杏叶开发相关发明专利研究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系统梳理全球银杏叶相关发明专利数据,挖掘专利信息,为其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incoPat数据库对全球范围内银杏叶相关发明专利进行计量学统计,并从专利数量趋势、国际布局、国内布局、应用领域、专利价值及技术市场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与结论:银杏叶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整体较为活跃,申请量呈增长态势;全球专利主要分布在中韩日等国家,其中中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全球技术研发方向从传统的中医药、食品类,扩展到农业肥料、生物化学、日化品等广泛领域,热点主题仍以中医药和食品为主;我国银杏叶专利市场化有较大空间,应持续推进深度合作,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的临床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对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进行临床综合评价,判断其临床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课题组专家讨论,围绕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创新性6个维度,选择《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框架》中的评价指标,基于文献资料(公开/未公开)、证据性信息、临床调查问卷等,通过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系统性文献综述法等收集证据,应用《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工具》进行综合价值判断,对儿泻停颗粒开展评价.结果 (1)安全性维度:儿泻停颗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且风险可控,证据充分,得分24.47分.(2)有效性维度:Meta分析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均提示,本品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具有显著疗效,在同类品种中成药疗效排序为第2位,得分31.94分;(3)经济性维度:本品日药品费用为3.1~24.6元,每增加1个单位有效率,仅需多花费0.40~3.14元,具有经济学优势,得分3.63分.(4)适宜性维度:本品药物信息和药品使用方面都具有较好的适宜性,得分7.87分.(5)可及性维度:本品在可负担性与可获得性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可及性,得分6.34分.(6)创新性维度:本品在技术创新方面,优化了工艺、提高和修订质量标准;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具有良好创新性,得分2.73分.(7)综合评价结果:儿泻停颗粒的综合价值指数为76.98.结论 儿泻停颗粒综合价值指数≥75,其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临床综合价值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复方专利用药规律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探讨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复方专利用药规律以及核心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检索获得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复方,提取中药名称、药味、药性、归经等信息,借助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9.1、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软件,对中药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分析,并筛选出核心药物.在数据挖掘基础上,借助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收集抑郁症靶点,并利用EVenn在线平台获得核心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潜在靶点;通过STRING 11.5数据库分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及关键靶点网络;借助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核心药物-成分-潜在靶点-通路网络;利用R软件包org.Hs.eg.db(version 3.1.0)和ClusterProfiler(version 3.14.3)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①本研究共收集303首中药复方、涉及中药663味,其中使用频次≥30次的中药有26味,共出现1 469次,占总频次的39.93%.②本研究涉及的663味中药的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心、脾、肺、肾、胃为主.③关联规则显示,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常用药物组合有15组,涉及中药有当归、柴胡、甘草、郁金、白芍、茯苓等.④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复方核心药物当归、柴胡、甘草、郁金、酸枣仁、白芍、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是植物甾醇、茯苓酸D、胡萝卜苷、芍药吉酮和当药黄素,这些成分可能作用于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SRC)、V-Rel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蛋白激酶B(AKT)1等关键靶点,并通过调控白介素-17(IL-17)、C型凝集素受体(CLRs)、肿瘤坏死因子(TNF)、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 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复方专利主要涉及疏肝药、理气药、补血药,核心药物有当归、柴胡、甘草、郁金、酸枣仁、白芍、茯苓;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免疫系统信号通路以及神经炎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苦参凝胶(坤立舒®)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开展苦参凝胶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综合评价.方法 经过系统梳理苦参凝胶治疗VVC(湿热下注证)的现有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基于多准则决策(MCDA)模型,应用CSCv2.0软件,从"6+1"维度对苦参凝胶进行临床综合评价.结果 苦参凝胶开展了自发呈报系统(SRS)监测数据、随机对照试验(RCT)、真实世界研究、Meta分析和非临床安全研究,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为A级;Meta分析显示苦参凝胶和抗真菌药物(氟康唑胶囊、克霉唑阴道片、克霉唑阴道泡腾片、酮康唑片)联合使用在假丝酵母菌转阴率、复发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方面优于抗真菌药,有效性评为A级;采用决策树模型,根据增量效应水平分析,苦参凝胶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方案更具有经济性,经济性评为B级;苦参凝胶联用抗真菌药可显著降低VVC的复发率,为国内首个阴道用卡波姆凝胶剂(专利号:ZL031151981),创新性评为B级;一般不需要个体化治疗方案,供应贮运方便较高,政策宣传促销信息和药品信息规范,医护、患者都易操作;中成药信息齐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比较规范,准确;适宜性评为B级;药品价格属于中等,可负担性和可获得性均较好,可及性评为B级;来源于《金匮要略》的苦参汤,人用经验丰富,中医药特色评为B级.结论 综合"6+1"维度,采用CSC v2.0软件计算得出,苦参凝胶的临床价值评价为A类,建议可直接按程序转化为基本临床用药管理的相关政策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和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系统梳理注射用灯盏花素(Breviscapine Injection,BI)治疗急性脑梗死和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通过临床综合评价的方式,明确BI的临床价值,以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以及相关政策转化.方法 全面搜集BI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6维度)和药学质量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证据,应用循证医学、问卷调查、卫生技术评估、药物经济学评价等方法,利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对各维度进行度量,对BI的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自发呈报系统、不良反应Meta分析、临床研究等表明,BI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咳嗽、咽痛、气短、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判定为罕见,安全性评价为A级,已知风险较小,证据充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BI治疗脑梗死及冠心病心绞痛的结局指标可根据等级评价标准判定其有效性等级均为B级,证据比较充分,结果明确;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表明,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结局指标,BI联合常规治疗与单独常规治疗相比更具经济性,增量效应显著,经济性评价为B级,证据比较充分,结果明确;BI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14 d死亡率,且成分单一,质控方便,曾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2017年中国年度设施奖,创新性评价为B级,具有较好的创新性;BI贮运方便,不需个体化治疗方案,无特殊技术和管理要求,适宜性评价为C级,对临床医护及患者具有适宜性;BI药品价格合理,可负担性较好,在全国30个省市有售,可获得性较好,可及性评价为B级,可及性较好;由于该药品为单体中药注射剂,因此,不对其中医药特色进行等级评价.BI的法定信息及非法定信息评价结果显示其各项信息齐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综合6个维度的等级得分,通过CSC 2.0软件计算得出,BI治疗急性脑梗死和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综合评价为A级.结论 BI的临床价值较好,建议可直接转化为基本临床用药管理的相关政策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的鸡骨草胶囊临床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对鸡骨草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胆囊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临床精准定位.方法 全面系统检索和收集鸡骨草胶囊研究文献和信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中医药特色的证据及质量进行评价,利用多准则层决策分析模型及中成药临床证据和价值评估软件,综合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 多源安全性证据表明,鸡骨草胶囊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主要累及胃肠道,ADR发生率约为0.001 4%,安全性评为A级.随机对照试验及其Meta分析表明,鸡骨草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提高患者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转阴率,降低乙肝病毒DNA、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治疗胆囊炎可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胆囊壁及收缩功能;有效性评为B级.预算影响分析表明,鸡骨草胶囊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能够减轻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有利于患者的规范治疗以及基金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性评为B级.对肝胆湿热证肝胆同治,具有保肝降酶、抗炎镇痛、退黄疸、抗肝纤维化等功效,适用于急性、慢性肝炎的早期和中期,胆囊炎的轻、中症,尤其适用于肝炎合并胆囊炎者,具有临床创新性,有良好的服务创新性和产业创新性,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创新性评为B级.鸡骨草胶囊便于供应、储运、配制及给药,药品特性与用法适宜个体化治疗,适宜性评为B级.日治疗费用占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日收入的1.21%/3.22%,可负担性良好;全国28个省市在售,涵盖16 292家终端,可获得性良好;可及性评为A级.采用广西特色药材毛鸡骨草等10种中药组方,临床应用近50年,肝胆同治,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药特色.基于现有研究,鸡骨草胶囊临床综合评价为B级,中医药特色+.结论 鸡骨草胶囊临床价值较好,建议按程序有条件转化为基本临床用药管理的相关政策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专利视角下经皮给药系统药物研发趋势及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为经皮给药系统(TDDS)药物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incoPat数据库2011年至2021年TDDS药物专利相关信息,分析专利申请及公开、专利持有人国别分布、专利持有人全球分布、我国专利持有人分布情况;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库,分析我国TDDS药物上市情况;检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数据库,分析相关药物美国上市情况;检索ClinicalTrials数据库2011年至2021年相关药物中美两国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分析相关药物上市/临床试验开展状况.结果 2011年至2021年,共有TDDS药物相关专利4 386件,其中我国居首(878件,20.02%,未统计澳门特别行政区数据),美国次之(599件,13.66%);全球TDDS药物相关专利持有人排名前10中有企业6家、高等院校2所、个人(持有者)2名,我国仅有中国药科大学入围;我国TDDS药物相关专利持有人排名前10中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8家及企业2家.我国已上市的TDDS药物共5种,其中国产药物2种(涉及5家企业)、进口药物3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共8种,其中7种处于临床试验Ⅰ期、1种处于临床试验Ⅲ期.美国已上市的TDDS药物共21种,涉及生产企业69家;2种处于正在试验新的适应证阶段;2种处于临床试验Ⅱ期,1种处于临床试验Ⅲ期.结论 TDDS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我国在该领域专利数量虽为全球最多,但当前仍转化乏力,药品生产企业应深化与医疗机构/高校院所的合作,提高专利技术转化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