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微生物学"一流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中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海洋微生物学"课程为例,针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需要解决的痛点问题,教学团队围绕海洋学科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自身特点,立足提高课程"两性一度",以学生为中心,从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构建多元化教学和评价模式、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拓展"第二课堂"等方面开展了"海洋微生物学"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知识→实践→能力→品德"多层次递进式的"海洋微生物学"课程体系,促进"知识型"大学生向"综合型"大学生的转变,为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生为首位"理念下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5/1/18
推进复合型、高层次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是我国新时代新医科建设的核心内涵之一.作为国家首批医学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试点单位,东南大学医学院遵循"两性一度"标准,聚焦学生的"思辨力、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积极推进各学科教学改革.本课程根据《生理学》的学科特点和我院临床医学拔尖创新专业的具体学情,在"生为首位"育人理念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实践,逐步形成了以"生动-理想"为关键词的改革理念(即:教随学生动、学生主动学,师生合作、共追理想),通过持续的教学内容重塑、教学方法多元化和考核方式创新,使学生的培养效果得到了不断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5/1/18
-
基于"翻转课堂"的"双创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水产微生物学"课程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4/12/7
"水产微生物学"课程是水产学与微生物学经过长期结合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分支学科,与水产养殖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结合当前的学情与教学困难,我们开展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双创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本模式充分体现了"两性一度"要求,教学内容与设计突出"高阶性","科学前沿"主题小组汇报强调"创新性","自主探究"主题小组试验注重"挑战度".通过改革和实践学生课堂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度显著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灵感和动力.本文将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课程的改革和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7
-
一流课程视域下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波谱解析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4/12/7
波谱解析课程在药学、中药学、化学等相关专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学习和教学难度较大.教研组构建了波谱解析课程的微视频库,探索了将微视频结合翻转课堂应用于波谱解析课程教学的实践,并从课程思政、课程内涵、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及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反思,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程"两性一度"提供可供借鉴的范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7
-
地方工科特色本科院校"发酵工程"一流课程的建设和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12/7
发酵工程是一门以培养服务于生物发酵工业企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工程师精神的工程化人才为目标,涉及知识广泛,学科发展迅速,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的工科特色课程.经过4年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我们围绕工程化人才培养的短板和难点,对标"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构建了"三模块+两通关+三进阶"的"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形成教与学的闭环.在课程实施中通过重构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引入前沿性知识;通过创设主动学习的环境培养高阶性思维;通过采用情境化的项目式教学方式提供实践性场景和挑战性任务,形成"学生+教师+企业(专家)评委"三方共评的多元化考核模式.上述教学改革激发了教师团队的教学热情,有效提升了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体验感和主动性,学生学习独立性、团队合作性和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升,获得感强,形成了鲜明的"理论结合实践和工程化"特色,达成了教学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7
-
在"微生物遗传学"课程全英文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12/7
在双一流建设中,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重要一环.全英文专业课程能够在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同时,提升专业语言的阅读、表述与写作水平.然而,如何在全英文教学中达到"两性一度"的目标,提升学生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交流能力,值得探究.本校专业选修课"微生物遗传学"全英文教学已超过10年,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本、能力培养的核心理念,对课程内容、教学实施、语言能力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需求,将知识学习与科学逻辑和实验技术融会贯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将讲授、提问和讨论有机结合,提升学生专注度和英文交流能力;在习题设计上,采用拓展性问题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活学活用;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采用开放模式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结合英文文献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升科研水平的目标.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本课程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课堂参与度,使学生们在充分理解、掌握课堂内容的基础上,提升了科研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全英文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7
-
面向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金课"教学模式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4/9/7
目的/意义 针对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探索一流课程建设有效路径,培养创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过程 以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课程为例,以"两性一度"为标准,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立足学科优势推行教材建设及考核评价改革,并实践应用.结果/结论 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为医学院校同类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9/7
-
"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生物制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3/30
近年来生物制药产业飞速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在"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进行生物制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对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湖北大学生物制药课程基于专属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和超星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瞄准一流课程"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围绕课程目标的达成,夯实课前、课中和课后 3 个阶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并有机融入典型案例.此外,通过加强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来提升考评分辨率;通过调研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利用边际效用曲线分析小组活动特点,来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给予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生物制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学生满意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课程建设水平均得到提升,以期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12/9
"食品微生物学"是面向食品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主干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针对"新工科"背景下该课程存在的思政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和协同培养系统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课程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科研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创设"一链三融,践行创新"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融合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科学研究与课堂学习、区域产业与专业教学,将学科、产业优势转化为创新教学资源,提升"两性一度",实现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赋能食品学科创新人才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基于"两性一度"采用对分课堂结合情境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应用的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依照"两性一度"标准,如何推进医学免疫学课程建设的改革,是影响医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很难保证现代大学教育"两性一度"的建设标准.因此需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研究尝试将对分课堂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通过创设免疫学相关的情境问题,利用对分课堂充分讨论与自主学习,推动具有"两性一度"的高质量医学免疫学课程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