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气管插管术的专家建议(1.0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和咳嗽等症状。但部分重症患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严重的酸中毒和凝血功能紊乱,甚至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传播途径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类似,主要包括密切接触、飞沫和气溶胶传播。因此,医务人员在实施气管插管术等容易产生高病毒载量气溶胶的医疗操作时,面临着很高的职业暴露和传染的风险。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需要行气管插管术的现状,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学组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气管插管术的专家建议(1.0版)"。该建议从气管插管术指征、安全防护措施、器具准备、气道评估、气管插管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引导奋战在一线的麻醉科医师和危重症医学科医师安全有效地实施气管插管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多系统紊乱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2019年至今,虽然采取了众多预防和治疗措施,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在蔓延,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的认知不断完善,人们发现其不仅严重损害呼吸系统,而且对全身各大系统均有影响。在临床上,除呼吸道症状外,患者出现越来越多的肺外表现。人们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多系统累及的逐渐认识,可能对疾病的筛查、防疫、管理、传播、病情判断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氧合评估在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SARS)是一种急性呼吸系统疾病,SARS主要是源于病毒的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染性高、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最具有代表性的为2002年11月在广东和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的两次疫情,对世界范围内的医疗保健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人们的生活、经济的稳定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SARS-CoV是2002年SARS暴发的病因 [1],而2019冠状病毒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主要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影响呼吸系统,严重可至呼吸衰竭 [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自COVID-19以来全球累计报告确诊SARS-CoV-2型病例超过7.53亿,死亡病例超过700万。SARS的高传染性是其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导致了各个国家患者入院人数超过了医疗系统的能力 [3,4,5,6,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诱发细胞因子风暴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造成全球大流行。SARS-CoV-2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当病毒入侵机体引起免疫细胞过度活化造成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形成细胞因子风暴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研究发现细胞因子风暴与COVID-19的严重程度有关,也是COVID-19死亡的关键原因。因此,有效地抑制细胞因子风暴能更好的预防COVID-19感染患者病情恶化。本文主要对COVID-19诱导的细胞因子风暴的机制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综述,为控制细胞因子风暴及COVID-19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细胞因子风暴与靶向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暴发,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部分SARS-CoV-2感染者病情的突然加重可能由感染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所致。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基础状态、感染后免疫反应应答的强度决定了预后,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相互作用,持续过度的促炎反应导致肺组织广泛水肿、渗出,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累及肺外组织器官,表现出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当病毒感染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等免疫并发症时,单纯抗病毒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对参与细胞因子风暴的细胞因子的靶向治疗成为潜在的热门治疗策略。早期识别和适当治疗免疫并发症将降低严重病毒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期妇女COVID-19感染及其疫苗接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妊娠期妇女是COVID-19感染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其炎症反应、凝血功能以及内皮细胞功能等生理状态具有特殊性,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后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异于非妊娠患者的变化。除目前已知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以及气溶胶传播途径,SARS-CoV-2在妊娠患者中还可能存在胎盘感染和垂直传播。由此,文章对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关注更多妊娠期妇女COVID-19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和要求,以期为临床中妊娠期妇女接种COVID-19疫苗提供可能的参考与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应用进展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冠状病毒是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长约26~32 kb。人类冠状病毒感染通常引起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疾病,严重程度从普通感冒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不等。SARS-CoV-2是2019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暴发流行的冠状病毒,通过反向遗传技术对人冠状病毒cDNA进行操作,构建感染性克隆,有助于对冠状病毒基因组分与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并应用于疫苗与药物研发。因此当前SARS-CoV-2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建立与应用研究尤为重要。本文讨论了人冠状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及应用,对SARS-CoV-2感染性克隆构建技术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比较认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和SARS冠状病毒(SARS-CoV),分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SARS的病原体,均引发了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文从传播途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两种病毒的不同以及总结两者的相似性,有助于对SARS-CoV-2本身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回顾SARS诊断及治疗的前期工作,也对COVID-19疾病的深入研究有重大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经常可伴有肝损伤,且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除了与患者原有的基础肝脏疾病有关外,病毒感染胆管上皮细胞、全身性炎症反应及低氧性肝损伤等可能都是导致肝损伤的原因。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并注意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眼表β属冠状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造成我国自2019年12月份开始的全国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病因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2019-nCoV是目前已知所分4个属冠状病毒科的β属冠状病毒。对人类影响较大的β属冠状病毒,除2019-nCoV外,还有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2019-nCoV的受体也是SARS-CoV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MERS-CoV的受体是二肽基肽酶4(DPP4,或CD2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ACE2在人类眼表的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均呈阳性表达,DPP4在正常动物眼结膜上皮细胞及其下方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中活性较强,在严重角膜损伤后整个角膜上皮和泪液中活性较强。两种受体均参与多个信号通路和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它们在眼表的表达是冠状病毒眼部感染可能的途径,为进一步研究冠状病毒眼部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