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常用缩略语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体重指数(BMI)血尿素氮(BUN)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脑脊液(CSF)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红细胞沉降率(ESR)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最低抑菌浓度(MIC)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聚合酶链反应(PCR)药效学(PD)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血小板(PLT)结核菌素试验(PPD)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总胆红素(TB)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白细胞(WB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
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癌患者丙型肝炎病毒-RNA载量与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目的 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癌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与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的关系.方法 选取37例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癌患者,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检测血清CEA、AFP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CV-RNA载量,根据HCV-RNA载量检测结果分为HCV高载量组(n=20)和HCV低载量组(n=17),比较两组患者的CEA、AF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CV-RNA载量与CEA、AFP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EA、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HCV-RNA高载量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HCV-RNA高载量组患者CEA、AFP水平均高于HCV-RNA低载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载量与CEA、AFP水平均呈正相关(r=0.321、0.284,P﹤0.05).ROC曲线显示,CEA和AFP联合检测诊断HCV-RNA高载量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癌的AUC最大.结论 HCV-RNA高载量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癌患者的CEA、AFP水平较高,且HCV-RNA载量与CEA、AFP水平呈正相关.CEA和AFP联合检测对HCV-RNA高载量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联合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对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MIF)联合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CXCL16)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接诊的150例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分为高危型HPV感染组(n=40)和低危型HPV感染(n=110).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经阴道镜活检检查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n=100).对研究组患者均采用HPV-DNA分型试剂盒检测;对研究组和对照组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MGB1和CXCL16水平,免疫组化检测MIF染色强度.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HMGB1、MIF和CXCL16差异;对比低危型和高危型HPV感染组HMGB1、MIF和CXCL16差异;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HMGB1、MIF和CXCL16联合检测对高危型HPV感染诊断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HMGB1、MIF和CXCL16与不同HPV感染分型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更高(均P<O.05);与低危型HPV感染组相比,高危型HPV感染组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 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更高(均P<0.05);ROC工作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MGB1、MIF和CXCL16单独及联合诊断高危型HPV感染的AUC分别为0.748、0.684、0.791和0.934,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显著高于单独检测(Z=2.577、3.152、2.096,均P<O.05);Spearman相 关性结 果显示HMGB1、MIF和CXCL16与不同HPV感染 分型存在显著正相关(r=0.615、0.633、0.649均P<O.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高于低危型和对照组,临床检查中应用HMGB1、MIF和CXCL16联合检测可提升高危型HPV感染临床诊断率,为临床提供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和治疗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脓毒症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易合并感染,甚至进展为脓毒症,此类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本文介绍了 HBV-ACLF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评估及诊疗方法,为HBV-ACLF合并脓毒症的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心理健康素养的潜在类别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索HIV阳性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心理健康素养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便利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26名HIV阳性MSM,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多元心理健康素养量表进行调查.运用潜在类别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该群体心理健康素养的分类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 HIV阳性MSM心理健康素养特征可分为低素养组(22.1%)、资源匮乏组(38.1%)、高素养组(39.8%)3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低素养组相比,年龄18~34岁(OR=5.573,95%CI=1.020~30.449)的患者更易进入资源匮乏组;参加过心理健康技能学习(OR=0.126,95%CI=0.033~0.476)的患者更易进入高素养组.与高素养组相比,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OR=15.992,95%CI=2.036~125.591)、高中或专科(OR=2.805,95%CI=1.098~7.166)、HIV 感染确诊时长<1 年(OR=8.440,95%CI=1.628~43.742),有并发症(OR=6.619,95%CI=1.077~40.663)的患者更容易进入低素养组;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OR=6.241,95%CI=1.088~35.814)的患者更易进入资源匮乏组.结论 HIV阳性MSM心理健康素养存在3个潜在类别,未来应根据该群体不同类别特征和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以提高其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改善其心理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学龄前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IM并接受治疗的140例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异常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住院时间及实验室指标.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IM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相关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 IM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患儿61例,肝功能正常79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临床症状及EBV阳性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组患儿住院天数为7(6,9)d、淋巴细胞计数为10.10(8.65,14.82)× 109/L,CD8+T淋巴细胞为7690.00(4585.37,11164.50)/μL,高于肝功能正常组的 6(5,7)d、9.33(6.79,12.11)× 109/L、5900.66(3637.12,8746.00)/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CD4+/CD8+比值为 0.21(0.17,0.29)、中性粒细胞为 2.7(2.06,4.12)× 109/L、血小板计数为 199(148,228.5)× 109/L、系统炎症免疫指数(SII)为46.34(26.63,93.78),明显低于肝功能正常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SII与IM合并肝功能异常密切相关.SII诊断并发肝功能异常临界值为59.13,曲线下面积为0.758,诊断价值较高,且优于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结论 IM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当患儿存在高CD8+T淋巴细胞,低SII和低CD4+/CD8+比值时合并肝功能异常的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和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血清抗体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IgG、中和抗体水平及特征.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36例(康复组),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33例(疫苗组),检测2组血清抗体并分析.结果 康复组和疫苗组IgM阳性率分别为25.00%、18.19%,IgG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2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康复组IgG和中和抗体水平均高于疫苗组(P均<0.05),但2组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女性IgG水平均高于男性(P均<0.05),中和抗体水平男性均高于女性(P均<0.05).结论 新冠病毒感染康复人群IgG、中和抗体水平高于疫苗接种人群.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IgG水平女性高于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武汉市某医院女性人乳头瘤病毒筛查及基因型分布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并分析比较27种不同HPV型以及不同年龄层的感染率,获得武汉地区女性HP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年龄为18~88岁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HPV分型检测者24852例,按年龄18~30岁、31~44岁、45~54岁、55~64岁、65~88岁进行分组,分析比较各年龄层HPV感染状况.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结果 在24852例样本中,HPV阳性共计5179例,总感染率为20.84%,55~64岁组感染率最高(26.90%).其中高危型4144例(16.67%),低危型1771例(7.13%),且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感染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PV流行优势型为52、58、16、53型.不同HPV型多重感染检出1389例,感染率为5.59%,以2重HPV型感染多见.按年龄分层分析,多重HPV型,感染多分布于45岁以下人群,占比76.03%.结论 近3年,武汉地区女性HPV感染率为20.84%,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不同型HPV多重感染率为5.59%,并呈现低龄化倾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114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特征、临床症状、体征、眼底造影特征和激光扫描眼底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6-01/2023-01确诊的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114例138眼(其中24例为双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造影(ICGA)、视野、视觉电生理检查;血化验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斑点试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白细胞抗原B27、风湿系列检查资料.结果:所有患者RPR及TPPA阳性,其他化验检查阴性,确诊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平均发病年龄44±13.1岁,男 59 例(51.8%),女 55 例(48.2%),单眼 90 例(78.9%),双眼24例(21.1%),其性别、婚姻以及职业无显著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降低、视盘充血以及后极部视网膜灰黄色混浊;FFA特征主要表现为早期黄斑周围点样弱背景荧光、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染色、视网膜RPE荧光积存以及视盘染色或强荧光;ICGA以及OCT特征主要表现为晚期后极部鳞状弱荧光,FFA与ICGA之间的关系对称一致,OCT显示玻璃体高反射点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针尖样凸起.结论: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发病年龄平均44岁,单眼发病多见,患者性别、婚姻、职业无显著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降低,玻璃体灰白色细胞,后极部视网膜混浊增厚感、灰黄色改变,正确识别OCT、FFA、ICGA特征可以减少漏诊误诊,早期正确诊治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8—2021年山西地区1283例住院病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山西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危险因素,以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提高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诊治水平及防控,从而减轻疾病负担.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腹泻病病儿3359例,总结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并分析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危险因素.结果 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急性腹泻病入住消化科的住院病人3359例中轮状病毒检出1283例,检出率为38.20%;时间分布,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轮状病毒感染高峰季节,8月、9月、10月最低;年龄分布,轮状病毒肠炎年龄(1.53±0.92)岁,>1~2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52.16%),6个月至1岁年龄组次之;性别分布,男童检出率多于女童,比例为1.53:1;地区分布,居住于城镇检出率显著高于农村;喂养方式分布,≤6个月病儿中,非母乳喂养检出率高于母乳喂养;轮状病毒肠炎住院天数(4.15±1.83)d,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常见合并症为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轻型和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在居住地区、年龄分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居住于乡村地区病儿发生重型轮状病毒肠炎的危险性是居住于城镇病儿的1.42倍.结论 山西地区轮状病毒肠炎高发季节是冬季,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男童比女童更易感染轮状病毒,居住于城镇相比农村更易感染.但居住于农村地区病儿更易发生重型轮状病毒肠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