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中心985例行肾上腺手术治疗的库欣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行肾上腺手术治疗的库欣综合征(C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22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85例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0例,女775例;年龄(43.33±13.49)岁,男性年龄高于女性[(45.53±14.39)岁与(42.68±13.16)岁, P=0.016]。本组患者术前选择手术方法的原则为:对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非依赖性CS,单侧单发病变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单侧多发病变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双侧病变先切除体积较大一侧肿瘤,根据随访结果决定是否行对侧手术。术前怀疑皮质癌患者均行R0切除(肿瘤完整切除,镜下切缘阴性),如肿瘤直径≥6cm,则行开放手术。总结CS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临床症状谱、病因谱,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结果:985例中ACTH非依赖性CS占92.8%(914/985), ACTH依赖性CS占7.2%(71/985)。结合术后病理结果确诊,肾上腺腺瘤最常见,占75.94%(748/985),其次为PBMAH (11.37%,112/985)、库欣病(4.26%,42/985)、PPNAD(3.25%,32/985)、EAS(2.94%,29/985)、皮质癌(2.23%,22/985)。临床表现方面,满月脸、多血质面容、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及体重增加较为常见,上述单一症状发生率均>30%。激素分泌方面,ACTH依赖性CS患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ACTH非依赖性CS [(38.42±18.21) μg/dl与(22.02±9.48) μg/dl, P<0.001]。亚临床型皮质腺瘤患者(258例)早8时血皮质醇[(16.61±6.78)μg/dl]及24h尿游离皮质醇[103.65(59.83,175.70)μg/24h ]低于其他类型患者( P<0.001)。治疗方面,除4例(0.4%)皮质癌因肿瘤较大行开放手术外,余981例均行腹腔镜手术,其中经腹途径占2.24%(22/981),经腹膜后途径占97.76%(959/981)。皮质腺瘤患者中单侧670例(89.57%),双侧78例(10.43%);单侧腺瘤采用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次全切除术;双侧腺瘤者中,4例因CS症状严重同期切除双侧肾上腺肿瘤,余74例均根据肿瘤大小及个数分期行单纯肿瘤切除/肾上腺全切/次全切除术。22例皮质癌患者中,2例因肿瘤局部浸润,经穿刺活检确诊后行米托坦新辅助治疗,后行R0切除;另20例均行R0切除。在EAS和库欣病患者中,分别有62.07%(18/29)和23.81%(10/42)因CS症状严重采用同期双侧靶腺切除术;112例PBMAH和32例PPNAD,初始治疗均采用单侧肾上腺切除或次全切除术,后续根据随访情况,决定是否行对侧肾上腺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 结论:泌尿外科收治的CS患者病因谱以肾上腺疾病为主,库欣病少见。症状谱中,蹲起困难、骨折少见。单侧肾上腺病变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肿瘤切除或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对于双侧病变中ACTH依赖性CS患者,建议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补充激素;对于ACTH非依赖性CS患者,建议先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根据随访结果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活性骨替代材料在颌面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颌骨缺损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颌骨缺损会对患者生活和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修复.颌骨具有的独特生理外形和个体差异,导致颌骨缺损的修复无法完全依赖于标准化的骨修复体.随着相关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特别是3D打印技术在骨缺损修复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骨缺损修复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理想的修复骨缺损的生物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合适的机械应力、适宜的孔径大小和溶解性等特性.本文简要综述了现有的用于颌骨组织工程的高活性骨替代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右心房血栓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导管相关右心房血栓(CRAT)是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的少见并发症,包括附壁血栓和导管尖端血栓,其发生与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内密切相关,导管尖端反复接触心房内壁、右心房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全身高凝状态均可促进血栓形成.大多数CRAT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因导管功能不良、心血管症状等不适就诊,若同时继发栓塞或感染等并发症则会引起严重临床不良后果甚至死亡.CRAT诊断主要依赖于经胸壁心脏超声、经食管心脏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经导管靶向治疗、手术取栓、抗凝、全身溶栓和拔除导管等,应根据血栓大小、位置、患者全身情况和医疗机构技术条件实施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本文就血液透析患者CRAT流行病学、分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术前炎症指标构建和验证肝癌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列线图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构建并验证基于术前炎症生物标志物的预测模型,评估其对不可切除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的预后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六家医疗机构接受TACE作为初始治疗的544例患者,并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LASSO算法和Cox回归筛选独立影响因素并建模.从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对模型进行验证,绘制Kaplan-Meier风险分层曲线确定组间预后差异,计算模型的似然比卡方值、R2值、AIC值、C指数以及AUROC值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效能.结果 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376例和168例.多因素分析显示BCLC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数量、中性粒细胞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是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BCLC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数量、NLR、PNI和PS评分是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OS和PFS模型的C指数分别为0.735(95% CI:0.708~0.762)和 0.736(95%CI:0.711~0.761),外部验证为0.721(95% CI:0.680~0.762)和0.693(95% CI:0.656~0.730).列线图的时间依赖性C指数、时间依赖性ROC曲线和时间依赖性AUC曲线均显示出理想的区分能力.校准曲线与理想标准线明显重合,表明模型稳定性高,过拟合程度低.决策曲线分析揭示了更大范围的阈值概率,可以增加净收益.Kaplan-Meier 曲线显示不同风险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显著(P<0.000 1).模型的似然比卡方值、R2值、AIC值、C指数以及AUROC值均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其他模型.结论 基于术前炎症标志物所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TACE预后方面表现出优秀的准确性和出色的预测效率,可以作为指导个体化治疗和预测预后的有效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红树林恢复初期莱氏锥滨螺分布动态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树栖腹足类动物是红树林底栖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成和分布受到红树植被的影响.因此,在红树林生态修复中,腹足类动物的恢复依赖于植被的发育.滨螺科(Littorinidae)锥滨螺属(Mainwaringia)动物是亚洲红树林的广布种,但针对其在红树林中的分布及种群特征的研究较少,对红树林植被恢复过程中锥滨螺属动物的恢复动态更是鲜有研究.调查了厦门下潭尾湿地秋茄(Kandelia obovata)红树林恢复初期,新记录种莱氏锥滨螺(Mainwaringia leithii)种群恢复的时间动态,并分析其与植被参数的关系.研究发现,红树林恢复初期,秋茄植被生长迅速,株高、冠幅、基径和覆盖度分别由 0.5 年生幼林的41.3 cm、25.0 cm、1.04 cm 和 25%增长为 8 年生样地的 179.2 cm、76.7 cm、5.96 cm 和 95%.在秋茄胚轴种植 6 个月左右开始记录到莱氏锥滨螺的个体,其密度和生物量在 1.5 a后达到最大(分别为 136 个/m2和 1.86 g/m2),而后逐渐降低,种植 3a后秋茄林内莱氏锥滨螺仅零星分布.除8 年生的样地,莱氏锥滨螺的个体大小随恢复时间的变化特征与其密度相反,在1.5 a和2a个体相对较小.结果表明,莱氏锥滨螺是下潭尾秋茄红树林常见的树栖软体动物,其种群快速响应红树林植被的恢复,这种恢复动态可能与植被发育过程中栖息环境的变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金沙江干热河谷车桑子生殖枝生物量分配的性别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车桑子生殖枝为材料,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以及各器官生物量的测定,研究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车桑子不同性别植株生殖枝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车桑子种群雄∶雌性别比为0.11,极显著的偏离1∶1(P<0.001),种群偏雌性.(2)车桑子生殖枝的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特征均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雌性植株生殖枝花朵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雄性和两性植株(P<0.05),而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生殖枝生殖分配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但生殖枝叶生物量无性别差异.(3)生殖枝生物量大小与花朵生物量、营养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营养生物量与花朵生物量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生殖分配与生殖枝大小无相关关系.研究认为,车桑子生殖枝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具有权衡关系,且生殖分配不具有个体大小依赖性,特定生物量分配模式可能是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资源利用、环境适应的一种特殊形态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浮游生物异速生长关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生物个体的生物学特征(新陈代谢速率等)与个体大小(体积和生物量等)的依赖性关系称为异速生长关系,这种关系经过尺度转换之后,还影响着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海洋环境较为复杂,浮游生物的代谢速率不仅受到个体大小影响,同时光照、温度和营养物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3/4规律只有在理想环境状况下才能实现.对于大多数浮游生物来讲,其尺度因子并非单一的,存在着多元尺度指数.由于单一和多元尺度指数都忽略了环境温度的影响,生态学代谢理论在考虑个体大小的基础上,加上温度这个参数后能够解释不同层次的生态学过程.在综述了异速生长关系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该关系在浮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标记重捕法在中华白海豚种群动态研究的应用及建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早期的中华白海豚考察主要依赖样线调查法了解其资源分布,而近期研究更多采纳标记重捕法获取种群动态信息.在辨识个体的基础上,后者能够获取多种种群参数开展种群生存力分析.本文回顾在我国海域开展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动态研究进展及各地区种群标记重捕数据的累积情况;通过数据模拟评估努力值如何影响种群大小统计的误差和偏差;综合阐述野外考察方案设计、标志筛选和数据处理对数据分析的潜在影响;强调模型拟合优度检验和模型选择的重要性;最后,针对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方法获取中华白海豚种群信息时的常见误解提出我们的意见.本文旨在帮助完善我国中华白海豚的后期资源监测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齿风毛菊繁殖分配及花部特征与海拔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高山植物繁殖分配及花部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机制,探讨高海拔环境下风毛菊属植物的繁殖对策,通过采样调查法,对分布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重齿风毛菊(Sau-ssurea katochaete)盛花期的繁殖分配和花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齿风毛菊个体大小、营养器官生物量、管状小花数目及头状花序重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1);花丝长、花粉数目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花药长、花柱长及花柱分支长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P<0.01);繁殖器官生物量和繁殖分配是依赖个体大小的,前者与个体大小呈显著正相关(P=0.024),而后者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重齿风毛菊管状小花数目-头状花序重量、管状小花数目-单花重量和雌蕊重量-雄蕊重量有着显著的负相关(P值分别为P<0.01和P=0.024);海拔对重齿风毛菊各生物量有着显著影响,同时个体大小也与植物的繁殖分配策略密切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重齿风毛菊通过花数目-重量和雌蕊重量-雄蕊重量“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来适应环境,提高自身适合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薰衣草枝叶性状关系的个体大小依赖
编辑人员丨2023/8/6
植物枝叶性状的个体大小差异,是植物适应异质性环境所形成的冠层构建策略,对于理解枝叶构建机制及光合生理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于2017 年7 月下旬,在金水湖湿地公园选择一块薰衣草样地,根据体积将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分为3 个大小等级\[I 级: 植株体积的立方根(d) ≤60 cm、II 级(60 cm<d≤90 cm) 和III 级(d>90 cm)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薰衣草种群枝叶性状的个体大小依赖.结果表明: 随着薰衣草植株大小等级增大,薰衣草的叶面积、枝长度、枝数量和枝横截面积逐渐增大,而叶数量、叶厚度和分枝角度逐渐减小.薰衣草叶面积、枝长度和枝数量与个体大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枝横截面积与个体大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叶数量和叶厚度与个体大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分枝角度与个体大小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个体薰衣草选择生长少量大而薄的叶片以及分配更多的生物量用于小枝的生长; 而小个体薰衣草选择生长多数小而厚的叶片以及短而细的枝条,体现了不同大小等级薰衣草枝叶表型可塑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