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与脑网络有效连接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采用脑血流灌注(CBF)和格兰杰因果分析(GCA)方法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及与全脑连接效应特点,揭示这些脑血流灌注变化与M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29例MHD患者和29例对照组(HC组).所有受试者行功能磁共振检查,获得的两组间血流灌注的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并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观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所示种子点与全脑效应连接异常脑区,并将MHD患者异常脑区与临床数据资料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HD组双侧海马、右侧脑岛的CBF值较HC组减低(P<0.05,FDR校正).MHD组右侧脑岛CBF值与肌酐(Cr)呈负相关(P<0.05).MHD组右侧海马到右侧三角部额下回连接效应增加.MHD组左侧海马到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右侧豆状壳核、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侧脑岛连接效应增加,左侧海马到左侧丘脑连接效应减低(P<0.05,FDR校正).MHD组右侧海马至右侧三角部额下回连接效应与血尿素氮(BUN)呈正相关(P<0.05),MHD组左侧海马至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连接效应与命名评分呈正相关(P<0.05),左侧海马至右侧豆状壳核连接效应与抽象评分、透析时间呈负相关,左侧海马至左侧丘脑连接效应与命名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脑血流灌注异常及双侧海马与全脑效应连接异常,并参与认知功能调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运动的干预模式、干预评价指标和运动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运动干预提供指导,以改善患者透析期间微炎症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风险因素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CVC)的相关风险因素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在该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7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非CVC组101例和CVC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VC的风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模型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VC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 CVC组糖尿病史占比、甘油三酯、血清校正钙、血清磷、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非CVC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35 g/L、血清校正钙>2.35 mmol/L及高血清磷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VC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CVC、年龄、血清白蛋白<35 g/L、高血清磷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CRP、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35 g/L、血清校正钙及高血清磷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VC发生密切相关,CVC、年龄、血清白蛋白<35 g/L、高血清磷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远期全因死亡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川省某三甲医院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控制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医疗费用和研究安宁疗护卫生经济学价值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成都市某医院住院治疗204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基本情况、住院费用构成,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6天,住院费用中位数为35 009.82元,其中以西药费为主(45.6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住院天数、使用呼吸机、医保类型、使用抢救药物、血液透析、癌症种类、气管插管、输血、气管切开为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住院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建立综合医院与安宁疗护机构双向转诊标准和服务流程,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JAK/STAT途径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参芪地黄汤结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左卡尼汀治疗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择 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10 月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 144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参芪地黄汤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 72 例.两组患者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治疗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左卡尼汀治疗,参芪地黄汤治疗组加用参芪地黄汤(组成:生黄芪、桑寄生、旱莲草、猪苓、茯苓皮、生薏苡仁、丹参、石韦各 30 g,党参、山茱萸、泽兰、淮山药各 15 g,生地黄、荔枝核、蚕砂、莪术各 10 g,决明子 6g),每日 1 次,共治疗 3 个月.观察不同治疗方式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肾功能、微炎症状态及血清JAK/STAT途径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90.28%(64/72)比 77.78%(55/72),P<0.05].两组治疗后残余肾功能(RRF)、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L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治疗后RRF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mL/min:4.82±1.18比 3.96±1.05),而 24h尿蛋白(mg:62.26±12.16 比 97.71±16.28)、BUN(mmol/L:16.25±3.64 比 20.65±4.13)、SCr(μmol/L:242.25±25.62 比 280.62±26.63)、hs-CRP(mg/L:5.86±1.15 比 7.78±1.32)、IL-6(ng/L:3.26±0.64比 4.62±1.13)、TNF-α(μg/L:29.23±5.64 比 32.66±6.13)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治疗后参芪地黄汤治疗组JAK、STAT均较治疗前呈增加趋势,而磷酸化JAK(p-JAK)、磷酸化STAT(p-STAT)均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均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JAK/STAT途径相关蛋白水平变化不显著(均P>0.05),故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治疗后JAK、STAT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JAK(μg/L):1.46±0.28 比 1.26±0.26,STAT(μg/L):1.37±0.25 比 0.99±0.24,均P<0.05],p-JAK、p-STAT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JAK(μg/L):0.45±0.08 比0.65±0.13,p-STAT(μg/L):0.66±0.13 比 0.82±0.28,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8%(10/72)比 9.72%(7/72),P>0.05].结论 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左卡尼汀治疗基础上服用参芪地黄汤可有效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以及微炎症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功能减和血清FGF23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病变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间的联系,以期为临床预防MHD患者心血管病变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MHD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FGF23水平、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FT3)、游离四碘甲状腺素FT4(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124例MHD患者根据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心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心血管病变组(发生心血管病变)53例和非心血管病变组(未发生心血管病变)71例,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MHD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心血管病变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FGF23水平与心血管病变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HD组FT3、FT4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FGF23、TSH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病变组和非心血管病变组性别、年龄、透析血管通路、病程、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糖尿病、FT3、FT4、TSH和FGF23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TSH、FGF23、LVMI、IMT升高、FT3、FT4降低均是导致MHD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心血管病变组患者TSH、FGF23与IMT、LVMI呈正相关性,FT3、FT4与IMT、LVMI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和FGF23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通过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及FGF23水平,对降低心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eta分析庆大霉素封管液预防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庆大霉素封管液预防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CINAHL Complet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选择血透患者单独应用庆大霉素或肝素封管液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0推荐标准进行质量评价,由2位研究者筛选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应用庆大霉素封管的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低于单独应用肝素封管(OR=0.34,95%CI:0.23~0.51,I2=18%,P<0.001)。单独应用庆大霉素封管的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单独肝素封管(OR=0.16,95%CI:0.10~0.27,I2=18%,P<0.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庆大霉素封管液可降低血透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以及导管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技术在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腹腔镜技术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中心单臂临床研究方法.选择 2017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在龙游县人民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 441 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 例患者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后给予机械通气、无创呼吸、持续性低流量吸氧,雾化吸入、扩张支气管治疗.12 例患者伴慢性肾脏疾病(CKD),术后给予血液透析治疗.441 例患者接受腹腔镜探查、小肠减压术、确定性手术,术后采用静脉营养、使用抗菌药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 U/kg).观察术前、术后、出院时患者血气分析(伴COPD)、肾功能(伴CKD)、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441 例老年性肠梗阻患者中男性 240 例,女性 201 例;病程(74.2±6.4)h,BMI为(25.4±6.7)kg/m2.束带黏连280例行肠黏连松解术;小肠坏死87例,小肠脂肪血管瘤19例,行小肠切除吻合术;闭孔疝 21 例,行疝修补术;小肠柿石 34 例,行小肠切开取柿石术.10 例COPD患者,术后血气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术前明显升高[mmHg(1 mmHg≈0.133 kPa):80.3±3.3 比 72.6±2.7,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术前明显降低(mmHg:35.7±3.6 比 47.6±1.3,P<0.01),4 例死于Ⅱ型呼吸衰竭,6 例患者出院时PaO2[(77.4±6.7)mmHg]较术后明显降低(P<0.01),PaCO2[(42.1±5.2)mmHg]较术后明显升高(P<0.01).12 例伴CKD患者,术后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BUN(μmol/L):79.5±8.5 比 18.8±4.7,SCr(μmol/L):312.7±12.1 比 138.4±9.7,均P<0.01],2 例死于肾衰竭,8 例出院时BUN[(9.2±0.7)μmol/L]和SCr[(112.5±3.8)μmol/L]均较术后明显降低(均P<0.01).术前、术后与出院时BMI和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MI(kg/m2):25.4±6.7、24.9±3.9 比 23.9±3.5,体质量(kg):74.2±6.8、73.7±3.3比72.8±4.6,均P>0.05].435例患者痊愈出院,均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肠漏、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结论 采用腔镜探查、肠道减压、确定性手术、治疗基础疾病以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等策略,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是安全且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预测价值:随访5年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背景 已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死亡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少有研究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及NLR联合CAR能否增强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目的 探讨NLR联合CA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为提高MHD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7 年 1 月选取 175 例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人口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随访截止日期为 2021-12-3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CAR及NLR联合CAR在MHD患者全因死亡中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的NLR及CAR患者随访过程中累积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 5 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743(95%CI=0.669~0.817,P<0.001);CA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为 0.710(95%CI=0.627~0.794,P<0.001);NLR联合CA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为 0.799(95%CI=0.732~0.867,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至随访终点,基线NLR>4.93 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低于基线NLR≤4.93 的患者(χ2=32.753,P<0.001).基线CAR>0.795 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低于基线CAR≤0.795 的患者(χ2=38.091,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LR>4.93(HR=2.071,95%CI=1.226~3.499)、CAR>0.795(HR=1.903,95%CI=1.155~3.136)是MHD患者 5 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透析龄增加(HR=0.984,95%CI=0.976~0.992)及铁蛋白升高(HR=0.998,95%CI=0.998~0.999)、25-羟维生素D[25-(OH)D]升高(HR=0.964,95%CI=0.941~0.987)、三酰甘油(TG)升高(HR=0.695,95%CI=0.506~0.955)是MHD患者 5 年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NLR、CA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有预测价值,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同时NLR及CAR升高均是MHD患者 5 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β2-MG、CRP、SCr、UA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β2-MG、CRP、SCr、U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秦皇岛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D组、LD+HDF组以及HD+HDF组,各30例.比较三组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与HD组、LD+HDF组比较,HD+HDF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三组血液β2-MG、CRP、ESR、血清UA、SCr、Hcy、PTH、AGEs水平、VAS评分均降低,与HD组、LD+HDF组相比,HD+HDF组相对较低;血清BUN水平则均升高,且与HD组、LD+HDF组相比,HD+HDF组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于HD联合HDF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功能,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及毒素指标水平,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情况,血液净化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