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源性胰母细胞瘤异种移植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用于胰母细胞瘤(PBL)的化疗药物筛选及新药评估.方法 将手术切除的PBL肿瘤组织碎块移植到免疫缺陷的小鼠皮下组织,待移植瘤生长至1 500 mm3 时进行瘤体传代及保存.使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PCR法对成功建立的PBL患儿起源的异种移植(PDX)模型进行人源性鉴定.结果 HE染色显示小鼠PDX中的肿瘤组织及细胞和患儿肿瘤细胞形态基本相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角蛋白7(CK7)和细胞角蛋白19(CK19)在PDX模型组织与人属源性肿瘤组织中有相同的免疫学特征.PCR分析显示PDX组织和原发肿瘤组织具有相同的个体来源.结论 所建立胰母细胞瘤来源PDX高度保留了原发胰母细胞瘤的生长模式及蛋白表达特性,为胰母细胞瘤患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用药指导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模型工具,给推动疾病机制探索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个性化膝关节假体与传统假体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效果备受肯定.过去几十年,传统膝关节假体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显著成就,但仍有相当数量患者术后经历关节功能不佳、持续性疼痛或需再次手术等问题.这些问题推动个性化膝关节假体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假体技术通过高精度医学影像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创建与患者解剖结构完美匹配的假体,以减少假体与骨骼间的摩擦和磨损,进一步提高手术精准性,改善术后疼痛控制和功能恢复,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尽管该技术具有显著潜力,但目前关于个性化假体和传统假体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比较研究尚不充分,仍缺乏大规模、长期随访的临床数据系统对比和验证两种假体的实际效果.因此,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方式比较2种假体在术后恢复、功能改善、并发症和长期生存情况等方面的表现,评估两者在经济成本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旨在为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探索个性化假体的可行性与经济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神经网络的肥胖等级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使用神经网络以及优化算法,建立肥胖等级预测模型,对肥胖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对从墨西哥、秘鲁和哥伦比亚收集的年龄在14岁至61岁之间参与者的2 111条记录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BP神经网络肥胖等级预测模型,同时通过剪枝法对模型的隐层节点数和传递函数进行优选,找出最优网络结构.另外利用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最终建立起精确度高、实用性强的GASA-BP神经网络肥胖等级预测模型.结果 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R2为0.975 1,MAE为0.352,预测精度高,实用性强.在模型预测肥胖等级过程中,体重指标最为重要,与肥胖等级相关性达到了 0.913,家族中是否有超重成员相关性也比较强,相关性为0.505.结论 GAS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预测肥胖等级方面性能优于其他模型,能够对肥胖等级做出最为准确的预测,可为个性化肥胖评估以及后续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胆汁淤积患者皮肤瘙痒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价并整合胆汁淤积患者皮肤瘙痒管理的相关证据,为胆汁淤积所致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针对胆汁淤积患者皮肤瘙痒问题,进行国内外证据检索,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2名具有循证医学专业背景的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和证据级别评定,并提取相关证据.结果 共纳入文献 18篇,包括 4篇临床决策、2 篇指南、2 篇证据总结、6 篇系统评价和 4篇专家共识,总结归纳出瘙痒评估、瘙痒病因处理、皮肤护理、局部治疗、全身用药、手术治疗、辅助治疗、心理护理 8 个方面,共 23条最佳证据,形成了胆汁淤积患者皮肤瘙痒管理方案.结论 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可结合目前最佳证据和患者价值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念珠菌血症伴烫伤样皮炎的护理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总结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念珠菌血症伴烫伤样皮炎的治疗及护理经验.方法 成立个案护理小组;制定预防皮肤感染策略,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梳理皮肤护理经验,培养预见性思维;充分进行皮肤护理评估,降低全身感染发生的风险;制定个性化围出院期居家护理指导;出院后继续做好延伸护理.结果 患儿住院108 d出院,随访6个月,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及神经系统发育均正常.结论 成立个案小组、制定皮肤护理计划、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暖箱湿度等细节化管理,能够改善超低出生体重儿真菌感染的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列线图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再发第二原发性甲状腺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女性乳腺癌患者再发第二原发性甲状腺癌(SPTC)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456例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320例)和验证集(136例);训练集根据患者有无发生SPTC将其分为再发SPTC组(160例)和未再发SPTC组(160例).分析女性乳腺癌患者再发SPTC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集用于外部验证;模型评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结果 再发SPTC组和未再发SPTC组体重指数(BMI)、焦虑或抑郁、甲状腺基础疾病、乳腺癌最大肿瘤原发部位、分子分型、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PR)状态、Ki-67计数和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OR=2.085)、焦虑或抑郁(OR=2.176)、甲状腺基础疾病(OR=6.525)、PR状态(OR=3.387)是女性乳腺癌患者再发SPTC的危险因素(P<0.05);Ki-67计数(OR=0.987)和淋巴结转移(OR=0.376)为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和0.824;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校准曲线总体趋势接近理想曲线;在0.22~0.88阈值范围内,模型表现为正的净效益.结论 根据影响因素构建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再发SPTC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效能,可为开展早期临床评估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铜死亡相关lncRNA预测骨肉瘤患者预后及免疫途径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鉴定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并利用其构建模型预测骨肉瘤(OS)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从TARGET数据库下载OS患者的RNA-seq数据以及相关临床资料.从相关研究报告中获取铜死亡相关基因集.使用共表达分析以及单因素Cox回归,筛选出OS生存相关的铜死亡相关lncRNA.在LASSO-Cox回归构建OS预后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评估模型效能.利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探讨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模型评分与OS中信号通路的关系.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不同风险组OS患者的功能与通路富集分析.通过ESTIMATE算法,推测OS患者肿瘤样本中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实验验证4个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在不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85例OS患者中,与10个铜死亡相关RNA共表达的ln-cRNA共有374个.根据Cox回归分析结果,鉴定出62个与OS患者预后相关的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共识聚类分析发现OS患者具有2种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表达模式,并且2种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表达模式的患者预后有显著差异.采用LASSO-Cox回归分析构建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预后模型.t-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显示,1年、3年和5年的AUC值分别为0.78、0.83和0.85,并且高、低风险组间的K-M生存分析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GSEA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抗原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B淋巴细胞活化以及阳性T淋巴细胞选择在高风险组中富集.GO与KEGG富集分析发现,不同风险组中肿瘤相关通路在呈现差异.在3种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细胞系中验证了预后模型中的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表达水平.结论:铜死亡相关lncRNA与O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基于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构建的预后模型能够准确预测OS患者的预后,进一步深入研究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在OS中的作用可能有助于开发更可靠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瘤内瘤周超声影像组学预测乳腺浸润导管癌Ki-67状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瘤内联合瘤周超声影像组学在预测乳腺浸润导管癌Ki-67表达水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乳腺手术且病理证实的300例乳腺浸润导管癌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包括Ki-67低表达组(Ki-67<30%)169例和高表达组(Ki-67≥30%)131例.选择二维超声图像上病变的最大截面来勾画感兴趣区域,同时自动适形向外扩展5mm获得瘤周区域,提取瘤内和瘤周的影像组学特征.将本研究病例按7∶3随机分组分为训练组(n=210)和验证组(n=90).所有特征经过Z-score标准化、t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得到最佳特征组合;最后利用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乳腺浸润导管癌Ki-67表达水平的分类,建立瘤内、瘤周以及瘤内联合瘤周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借助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对预测乳腺浸润导管癌Ki-67表达水平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瘤内联合瘤周超声影像组学特征的RF模型在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方面表现更佳,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95%CI:0.860~0.939)和0.832(95%CI:0.746~0.917),优于瘤内或瘤周影像组学单一预测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瘤内联合瘤周超声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RF模型,在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Ki-67表达水平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有望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工具,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有用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数字疗法在精神疾病诊疗中的发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数字疗法在提供精准评估、增强诊疗效果方面表现突出,并具有便捷性、灵活性,以及降低额外开支、将防治关口前移的潜力.该文回顾精神疾病数字疗法的发展历程及其优势,探讨了数字疗法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包括隐私、伦理与安全问题、技术可及性与数字鸿沟、临床验证与标准化不足,以及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风险.指出了未来的发展领域可能包括与脑机接口-神经反馈的融合应用、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机器人治疗师、虚拟现实或元宇宙治疗,以及数字疗法与传统物理治疗/药物的结合.笔者呼吁当前迫切需要完善相关法规,确立统一的循证标准,加强医患培训与教育,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精神疾病领域数字疗法的个性化与高效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个性化3D打印铰链支具在肘关节松解术后的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个性化3D打印铰链支具结合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 选取34 名肘关节僵硬患者的既往数据,松解术后结合个性化3D打印铰链支具的16 名患者为观察组,松解术术后给予手法康复的18 名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 组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评分,进而评估个性化 3D打印铰链支具结合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和Mayo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患者人体数据制作的个性化3D打印铰链支具可以明显改善肘关节僵硬患者术后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