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导航技术辅助定位肘关节屈伸轴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肘关节对于上肢的功能十分重要,一旦出现肘关节疾病,将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发生率高达12%[1-3].临床上肘关节切开松解术是保守疗法无效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药熏蒸及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关节僵硬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及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年 2月—2023年 8月山东健康集团新汶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伴有不同部位的关节僵硬,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肢体功能锻炼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关节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WOMAC肘关节评分及Gar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及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关节僵硬效果显著,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增大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桡骨头前缘骨折合并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桡骨头前缘骨折合并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5例桡骨头前缘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1例、女54例,年龄(38.84±13.63)岁(范围16~70岁)。基于Mason分型Ⅱ型桡骨头骨折的基础上,对单纯累及桡骨头前缘的病例,按照骨折块数量及移位类型,将桡骨头前缘骨折分为三个亚型:A型,桡骨头前缘一部分塌陷骨折,53例;B型,桡骨头前缘两部分及以上塌陷骨折,50例;C型,桡骨头前缘分离移位骨折,2例。所有类型骨折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B型骨折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拉长但连续性存在,早期的21例未行加强修复(未修复组)、后期的29例采用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加强修复(修复组)。采用肘关节活动范围、撑桌试验、Mayo评分、Broberg Morrey评分评价术后疗效。撑桌试验按照实际完成时间记录,其余观察指标均于末次随访时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为(14.08±1.52)个月(范围12~18个月)。A型骨折肘关节屈伸范围为115.7°±6.4°,撑桌试验完成时间为第(75.68±11.90)天,Mayo评分为(93.72±2.40)分,Broberg Morrey评分为(92.89±2.28)分。B型骨折中修复组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为112.1°±4.4°,优于未修复组的105.8°±3.7°( t=5.31, P<0.001);修复组撑桌试验完成时间为第(77.72±6.51)天,早于未修复组的第(104.29±18.45)天( t=6.32, P<0.001);修复组Mayo评分为(90.21±5.88)分,与未修复组(87.14±5.26)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90, P=0.063);修复组Broberg Morrey评分为(90.93±6.43)分,高于未修复组的(86.95±6.37)分( t=2.17, P=0.035)。C型骨折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分别为107°、106°;撑桌试验分别为第82天及第98天;Mayo评分分别为91分、87分;Broberg Morrey评分分别为93分、85分。B型骨折未修复组出现异位骨化伴肘关节僵硬1例。 结论:桡骨头前缘A型骨折肘关节稳定,无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B型骨折因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拉长使肘关节存在失稳,建议一期进行修复;C型骨折合并外侧韧带复合体断裂,应一期进行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异位骨化区域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异位骨化区域分布特点,探究出现不同位置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标准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拟行肘关节松解的存在异位骨化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及CT数据并通过Mimics 20.0软件进行重建,对患者的前内、前外、后内、后外、正后方、纯内、纯外、上尺桡等8个区域的异位骨化区域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将患者的原始损伤情况划分为肱骨远端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桡骨头骨折、冠状突骨折、肘关节脱位5种类型。以是否出现某种位置异位骨化作为因变量,以原始损伤和基线资料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将 P<0.1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评估出现每种位置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例患者,其中88例(96.7%,88/91)后内侧异位骨化,62例(68.1%,62/91)正后方异位骨化,60例(65.9%,60/91)后外侧异位骨化,41例(45.1%,41/91)前内侧异位骨化,26例(28.6%,26/91)前外侧异位骨化,13例(14.3%,13/91)上尺桡区域异位骨化,8例(8.8%,8/91)纯外侧异位骨化,7例(7.7%,7/91)纯内侧异位骨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尺神经症状( OR=4.354, P=0.017)、原始肘关节脱位损伤( OR=2.927, P=0.042)是出现前内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而原始尺骨鹰嘴骨折损伤( OR=0.277, P=0.023)更不容易出现前内侧异位骨化。原始桡骨头骨折损伤是出现前外侧异位骨化( OR=2.891, P=0.033)和后外侧异位骨化( OR=3.123, P=0.043)的危险因素。 结论: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异位骨化与原始损伤情况密切相关。后内侧异位骨化发生率非常高。存在尺神经症状、原始损伤存在肘关节脱位是出现前内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而原始损伤存在尺骨鹰嘴骨折更不容易出现前内侧异位骨化。原始损伤存在桡骨头骨折是出现前外侧及后外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创逆行弹性钉髓内三维角度面性支撑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微创逆行弹性钉髓内三维角度面性支撑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采用微创逆行弹性钉髓内三维角度面性支撑治疗76例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男50例,女26例;年龄19~94岁,平均(47.55±2.71)岁。均为闭合性损伤。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和骨性愈合时间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评分评定患侧肩关节疗效,采用Mayo评分评价患侧肘关节功能,DASH调查表评价上肢功能。结果: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25 min,平均20 min。术中出血量5~15 ml,平均11 ml。骨折均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83%的患者对位超过4/5,冠状位成角0~8°,平均3°;94%的患者冠状位成角小于5°,矢状位成角0~13°,平均6°;90%的患者矢状位成角小于10°,旋转0~6°,平均3°;95%的患者旋转小于4°。76例均获得随访10~48个月,平均19.5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0周,骨性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5周。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损伤、骨不连、关节僵硬等,无针道感染、激惹、松动等。术后12周时肩关节Neer评分:优73例,良3例,优良率100%;肘关节Mayo评分:优76例,优良率100%;DASH评分0~18分,平均8分,92%的患者DASH评分小于10分,上肢功能正常,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有效率100%。结论:微创逆行弹性钉髓内三维角度面性支撑弹性钉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的向后孟氏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向后孟氏骨折的不典型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的向后孟氏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46.5岁;肘关节X线及CT影像学特征:上尺桡脱位不明显;在冠状突水平或临近冠状突水平尺骨骨折端前方可见三角形或四边形蝶形骨片;肱桡关节正常或桡骨头向前脱位,但桡骨头呈粉碎骨折、桡骨头前缘骨折或桡骨颈向后成角骨折。尺骨近端骨折采用鹰嘴解剖锁定钢板或辅助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克氏针、拉力螺钉或微型钢板固定,桡骨头骨折采用埋头钉、微型钢板或桡骨头置换,外侧副韧带损伤严重者带线锚钉修复。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12例患者术后获6~28个月(平均16.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9周,平均14.6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75°~145°,平均100.5°;前臂旋转度为80°~155°,平均132.0°;MEPS为50~100分,平均86.2分,优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3例患者发生肘关节僵硬。结论:总结向后孟氏骨折的不典型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并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节内骨样骨瘤2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常见于长骨骨干,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放射学表现。关节内骨样骨瘤少见,通常累及髋部,很少累及肘部。由于肿瘤位于关节内,会产生关节僵硬、疼痛和活动能力下降等类似于关节炎的临床表现。骨样骨瘤的典型放射学表现是沿着长骨骨干以小的溶骨灶为中心的丰富的骨硬化,而关节内骨样骨瘤的影像学特征通常不典型,因此常导致诊断延误。本文报道2例临床诊断为关节炎的肘关节内骨样骨瘤,探讨其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为诊断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改良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改良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患者的临床数据,患者年龄(37.7±12.4)岁,年龄范围18~64岁,其中男性54例,女性66例。对比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旋转活动范围、功能状况,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手臂、肩部和手残疾评分(DASH)。记录患者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120例患者术前伸直角度为43.6°(33.8°,60.1°),屈曲角度为78.7°(59.8°,98.1°),屈伸活动范围为25.6°(0.0°,54.5°);术前旋前为51.8°(33.0°,67.0°),旋后为85.1°(65.7°,90.0°),旋转范围为136.9°(99.1°,157.5°);术后伸直角度为14.2°(7.0°,24.8°),屈曲角度为129.5°(120.0°,138.1°),屈伸范围为115.5°(94.4°,127.3°);术后旋前为65.0°(47.1°,75.0°),旋后为88.3°(78.6°,90.0°),旋转范围为151.9°(131.7°,163.4°)。术后的伸直、屈曲、屈伸范围、旋前、旋后、旋转范围均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120例患者的术前VAS为1.0(0.0, 3.0)分,术后为0.0(0.0, 1.0)分。术前MEPS为60.0(50.0, 75.0)分,术后为100.0(85.0, 100.0)分。术前DASH为37.5(20.1, 51.3)分,术后为7.9(3.3, 13.3)分。术后的VAS、MEPS、DASH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后残留尺神经症状18例,异位骨化复发42例,血肿3例。 结论:改良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是一种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功能,降低肘关节不稳定的发生,避免使用外固定架,降低患者花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松解术及中药熏洗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松解术、中药熏洗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手法松解术(每天治疗2次)及中药熏洗治疗(每天治疗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玻璃酸钠肘关节腔内注射,每周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ROM),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肘关节ROM、Mayo评分(除对照组Mayo稳定性评分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肘关节ROM[(102.9±10.0)°]、Mayo疼痛评分[(40.1±7.1)分]、日常生活功能评分[(21.1±3.8)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松解术、中药熏洗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雪橇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雪橇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雪橇板内固定治疗的21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10例;左侧14例,右侧7例;年龄18~68岁(平均42.0岁)。术前尺骨鹰嘴骨折根据Mayo分型:ⅠA型1例,ⅡA型11例,ⅡB 9例;根据Schatzker分型:A型1例,B型4例,C型16例。记录手术时间,并在末次随访时记录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术后获得13~34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139.8°(125°~160°),旋前-旋后活动度平均为177.9°(160°~180°)。手术时间平均为77.8 min(40~135 min)。4例患者术后出现鹰嘴皮肤不适感,其中2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其余17例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螺钉松动、切口感染、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MEPS评分平均为97.9分(85~100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平均为0.2分(0~2分)。结论:雪橇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