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整合视角下抑郁症与老年骨质疏松症共生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质疏松症与抑郁症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同时发病率也急剧增长,两者互为因果.在中医传统理论中,骨质疏松症和抑郁症皆以"虚"为本,以"滞"为标,两种疾病相因相损,恶性循环,推动着病程的发生发展;在现代医学的脑-骨网络学说中,抑郁症与骨质疏松症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血清维生素D含量存在相关性.该研究基于中西医整合医学视角对抑郁症和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状态进行综述,以期为明确抑郁症和骨质疏松症的共生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今后打破两者相互积损的病情进展,促进疾病向愈,预防疾病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腔高压(IAH)在急诊患者中较常见,可明显增高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是IAH的进展期表现,即使给予减压治疗并去除病因,患者病死率仍较高。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且急诊环境特殊,容易漏诊IAH/ACS,且IAH/ACS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等多个专业组织在系统梳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结合急诊科临床工作特点基础上,联合制订了《成人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4)》,旨在提升急诊医师对成人IAH/ACS的诊疗能力。该共识特别强调了在急诊环境中IAH/ACS的早期识别、持续监测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性;推荐对存在IAH/ACS危险因素的急诊患者进行常规腹腔内压(IAP)测量,并根据IAP水平调整监测频率。在治疗方面,共识强调了非手术和手术等综合治疗措施,还特别增加了中医药治疗的推荐;此外,共识强调了液体复苏、器官功能支持和预防的重要性,提出营养治疗和预防策略。该共识为急诊IAH/ACS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更为精确和实用的指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供大家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医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医药疗法可降低下肢骨折手术后或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以及颅脑或脊髓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且可减轻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预防作用较显著,且预防方式多样,涵盖了内治、外治及内外合治法,充分发挥了"治未病"优势。相关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等局限性,今后应针对性加以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临床的肥胖症多学科诊疗共识(2021年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国超重与肥胖患者人数已位居全球第一,特别是儿童肥胖人数更不容忽视。肥胖症的病因和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且减肥后极易反弹。因此,需要运用多重干预手段和联合治疗方法,以阻止肥胖症的发生发展。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及心理干预、中西医治疗,以及代谢减重手术等,都是治疗肥胖症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及国外关于肥胖症的专家共识,多为单学科或双学科共识,且集中于营养及外科手术。然而,需要认识到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生管理。我们急需制定基于临床的多学科共识,以减少对该疾病诊疗的单学科偏颇。为此,本共识邀请内分泌学、减重外科学、中医药学、营养学、运动医学及心理学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以期从多学科角度更新优化肥胖症的诊治观念。期望对肥胖患者进行中心化管理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改善代谢紊乱和预防肥胖并发症的最终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后疫情时代对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对策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后疫情时代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法,为改进和优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28名2017级至2019级内科在培的住院医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基本信息、内科住培医师面对疫情的抗疫态度和行动、疫情对内科住培医师执业规划及轮转计划的影响进行现况调查。数据通过"问卷网"问卷平台导出,使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整理,使用Origin软件进行作图分析。结果:本院在培的住培医师("本院住培医师")、社会化培训的住培医师("社会化住培医师")、外单位委托培养的住培医师("委培住培医师")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培医师("并轨专硕")愿意奔赴湖北支援的比例分别占100%(30人)、86%(6人)、84%(80人)和77%(72人)。99%~100%的内科住培医师都愿意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学习和对人民群众的宣教。80%(24人)的本院住培医师参加了所在培训医院或当地的抗疫活动,而委培住培医师、社会化住培医师和并轨专硕则分别为46%(44人)、14%(1人)和12%(11人)。97%(29人)的本院住培医师、89%(85人)的委培住培医师、86%(6人)的社会化住培医师及82%(76人)的并轨专硕表示以后仍愿意从事临床工作。内科住培医师认为应该加强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全科医学、中医药学及急危重症学知识培训的分别占98%(221人)、98%(221人)、90%(203人)、70%(158人)和60%(135人)。结论:各个身份内科住培医师都有非常强的抗疫意识和积极的抗疫行动,今后的内科住培工作应该进一步加强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全科医学、中医药学及急危重症学科的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医师科室分布及工作负荷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国医师队伍的科室分布和工作负荷,推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医师队伍。方法:利用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医师的科室分布及诊疗工作负荷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十三五"时期,全国临床、口腔、中医3个类别的医师数量年均增长6.11%,其中医疗美容、康复医学等科室医师数年均增长率均超过10%,传染科医师数量不增反降。医师日均担负诊疗服务量总体上年均递减4.67%,住院负担年均减少4.14%,其中传染科、预防保健、肿瘤科等科室的医师诊疗人次数总体递增,医疗美容、口腔等科室的医师住院负担降幅最大。结论:应遵循"一定服务效率下、与医疗服务需求相匹配"的原则,优化医师专业结构和科室分布,更好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治未病”思想分析芳香药草在特殊幽闭环境中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从“治未病”思想角度综述芳香药草对航天器、潜艇等特殊幽闭环境所致的机体多系统功能失调的辨证施治,展望传统芳香药草应用于特殊幽闭环境干预人体生理心理健康应用前景。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航天器、潜艇环境中疾病防治、芳香药草及中医“治未病”的相关文献。资料引用:引用文献资料65篇。资料综合: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来看,航天器、潜艇等特殊幽闭环境所致的机体疾病是特定环境下阴阳失衡的结果,以虚症为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基于“治未病”思想,利用芳香药草对相关疾病辨证施治,及时采取饮食调养、体质调理及香气调养等有效预防措施,不仅可以降低人员潜在的伤病风险,还可节约医疗卫生资源。结论:由于传统芳香药草具备对多系统、多层次和多靶点的调节能力,为人体在特殊幽闭环境中维持机体阴阳平衡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向,其应用充分体现了“治未病”思想,在人体适应和保护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导管显微修补术及结扎术在甲状腺癌术中处理胸导管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胸导管显微修补与结扎术在处理甲状腺癌术中医源性胸导管损伤,预防术后乳糜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2 759例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胸导管破损69例,2016年6月前30例行胸导管常规结扎术(结扎组),2016年6月后39例行胸导管漏口显微修补术(修补组)。纳入年龄、性别、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是否包膜外侵犯、胸导管注入静脉点及手术时间。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发生术后乳糜漏患者的日最高引流量、乳糜漏持续时间,应用 t检验、 χ2检验比较两组乳糜漏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修补组年龄(43.2±9.3)岁,39例术中成功实施胸导管显微缝补术,术后未出现乳糜漏;结扎组年龄(49.5±10.0)岁,30例术中成功实施胸导管漏口结扎术,有5例(16.7%)发生乳糜漏,日最高引流量平均值为1 008 ml,乳糜漏持续中位时间3 d。修补组的乳糜漏发生率较结扎组显著降低(0 vs 16.7%, P=0.013)、住院时间显著缩短[6.1(6.0,6.5) d vs 10.0(9.0,10.0) d)( Z=-7.21, P=0.014)],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9±8.7) min vs(109.3±7.9 min)( t=0.82, P=0.421)]。 结论:甲状腺癌术中对破损的胸导管可行预防性显微修补术,可作为一种有效减少术后乳糜漏的预防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