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矫正常规飞秒LASIK术后偏中心切削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19岁,因"左眼飞秒LASIK术后视力恢复欠佳6个月"于2019年6月10日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就诊。患者6个月前曾在我院行双眼飞秒LASIK手术。术前检查:左眼主觉验光:-6.25-0.75×155;散瞳验光:-6.25-0.75×171;角膜曲率:44.50 D/45.75 D@91°;角膜厚度:600 μm,其余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泪膜破裂时间、眼压、眼位、眼底检查)均无异常。手术设备:IntraLase FS型激光角膜手术仪(Intralase FS2,美国AMO公司)、Star S4 IR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机(VISX S4IR,美国AMO公司),手术参数:能量密度为160 mJ/cm 2,传输率为26.5%,拟矫度数为-6.65-0.65×165,角膜瓣直径8.5 mm,切削直径8 mm,光学区直径6.5 mm,过渡区1.5 mm,总切削深度104 μm。术后1d、1周、1个月3次复查均显示左眼裸眼视力(UCVA)及矫正视力欠佳,角膜地形图显示有偏中心切削,患者自觉左眼视物模糊、眩光、夜视力下降,已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要求再次手术。患者2019年6月10日检查结果如下:UCVA:右眼1.0+,左眼0.4-;屈光度:右眼0.00 D,左眼0.00 D;右眼其余检查无异常。左眼主觉验光:+1.00-0.75×35,矫正视力0.6,左眼角膜厚度:496 μm;角膜地形图提示左眼光学区偏中心切削,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1.18,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0.44(见图1A),左眼OrbscanII提示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值正常,排除圆锥角膜,左眼波前像差仪检查结果见图2。多次复查波前像差后选择重复性最好、屈光状态与主觉验光相吻合的检查结果作为手术设计方案,由于波前设计方案中显示光学区直径为6.0 mm,过渡区3.0 mm,总切削范围达9.0 mm,大于初次手术的角膜瓣直径8.5 mm,故我们将光学区直径修正为5.5 mm。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角膜中央透明,角膜瓣边缘可见,根蒂位于上方。诊断:左眼飞秒LASIK术后偏心切削。治疗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增效手术。术中采用掀开原角膜瓣法,掀瓣后将事先储存的设计方案调出(波前屈光度数+0.56-0.87×23,切削区直径5.5 mm,过渡区3.0 mm,最大切削深度20 μm),虹膜定位,行个性化准分子激光切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局部旋转皮瓣在中央区乳腺癌保乳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局部皮下蒂组织瓣旋转修复中央区乳腺癌保乳术后中央区缺损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西省乳腺专科医院乳腺一科收治的Ⅰ、Ⅱ期中央区乳腺癌患者,均实施保乳手术,并以局部皮下蒂组织瓣旋转修复乳腺中央区缺损。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情况,评估术后1年患侧乳房的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患者舒适度及术后2年局部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14例中央区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7~75岁,中位年龄47岁。保乳术后创面一期愈合12例,切口感染1例、皮瓣坏死1例,均二期缝合。术后1年胸骨上切迹到乳头的距离患侧为(22.27±2.38) cm、健侧为(23.33±2.22)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53, P=0.242);乳头到胸骨中线的距离患侧为(10.12±0.91) cm、健侧为(10.68±1.09)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937, P=0.094);乳头到乳房下皱壁的距离患侧为(6.94±0.95) cm,健侧为(7.05±1.30)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78, P=0.645)。术前患侧乳房满意度为(60.2±11.4)分,术后为(61.7±12.7)分,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30, P=0.744);术后整体舒适度为(62.05±4.40)分,为中度舒适,其中生理舒适度为(6.52±2.05)分、精神心理舒适度为(15.13±2.56)分、社会舒适度为(19.09±1.57)分、环境舒适度为(21.29±2.11)分。术后2年局部无肿瘤复发,无全身转移。 结论:局部皮下蒂组织瓣旋转修复中央区乳腺癌保乳术后中央区缺损,术后并发症少,乳房美容效果良好,术后患者满意度好,中度舒适,肿瘤学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眉下切口提眉术中眼轮匝肌瓣填充矫正上睑凹陷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眉下切口提眉术中,采用中央下蒂法眼轮匝肌瓣折叠填充矫正上睑凹陷的效果。方法: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上睑皮肤松弛伴凹陷的女性患者39例,年龄36~63(47.1±6.3)岁。提眉术中保留皮肤切除区域眼轮匝肌,并形成以切口下缘中央部为蒂的肌瓣,向深面反折填充于眶隔前间隙,术后6个月采用Park法分级标准比较手术前后效果,并分别由医师和患者按全球审美改善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单侧上睑血肿,局部针刺抽吸后愈合。2例患者出现单侧切口单发硬结,随访6个月逐渐消失。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39例患者均随访6~12个月,术后6个月全球审美改善量表评分显示,医师(4.12±0.95)分、患者(3.82±1.27)分;Park法评估显示术后上睑凹陷矫正程度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7.72, P<0.001)。 结论:眉下切口提眉术中用中央下蒂法眼轮匝肌瓣折叠填充能在矫正上睑皮肤松弛的同时较好地改善患者上睑凹陷,该术式能充分利用局部组织,简单易行,效果确切持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羟基红花黄色素A联合透明质酸酶治疗透明质酸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联合透明质酸酶(HAase)治疗透明质酸(HA)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32只雄性白色家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A、B、C组为试验组,D组为对照组。建立HA动脉栓塞模型:于兔耳背侧面以中央动脉为轴,距耳根部4.0 cm,蒂宽1.0 cm,切开大小为2.0 cm × 5.0 cm的矩形复合组织瓣(深度达耳腹侧软骨膜),原位连续缝合,自近端向远端分3等分(Ⅰ、Ⅱ、Ⅲ区);距组织瓣近端1 cm与中央动脉交点为进针点,注入HA 50 μl。在栓塞60 min后,对各组进行治疗。A组:于大腿隐静脉缓慢注入HSYA溶液20 ml(HSYA按10 mg/kg计算用量);B组:于耳进针点注入HAase溶液0.5 ml(400 U/ml);C组:于耳进针点注入HAase溶液0.5 ml,大腿隐静脉缓慢注入HSYA溶液20 ml,药物剂量同A、B组;D组大腿隐静脉、耳进针点及A、B组除给药途径的另一注射部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腿部注药每日1次,共14 d。于术后即刻和第1、7、14天观察组织瓣情况,并拍摄兔耳背侧照和逆光照,计算术后第14天组织瓣成活面积百分比。术后第14天,对兔耳组织瓣Ⅱ区取材,做HE和Masson染色,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符合正态分布计量数据以 ±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 P <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后即刻各组组织瓣均呈苍白色。术后第1天,各组远端出现暗淡的缺血区。术后第7天,各组缺血区不同程度坏死、发黑,非坏死区肿胀明显。术后第14天,各组缺血区进一步坏死、发黑、卷曲、边界清;C组组织瓣缺血坏死情况最轻,D组最重,A、B组介于其间,A、C组非坏死区基本消肿。HE染色示:D组血管内形成大量血栓,大量炎性细胞浸润;B组次之;A、C组血栓少见。Masson染色示:C组胶原纤维排列规则;D组大量胶原纤维崩解断裂;A、B组介于其间。A、B、C、D各组组织瓣成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69.87±5.04)%、(85.03±6.58)%、(93.93±4.25)%、(49.22±9.6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1)。A、B、C、D各组SOD活性分别为(49.83±8.08)、(36.65±5.49)、(55.61±7.93)、(22.45±5.47)U/mg prot,除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1)。A、B、C、D各组MDA含量分别为(0.77±0.17)、(1.03±0.16)、(0.68±0.12)、(0.41±0.09)nmol/mg prot,除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1)。 结论:动物实验条件下,与单独应用HAase相比,HSYA联合HAase能明显增强HA动脉栓塞的治疗效果,增加组织瓣成活面积比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游离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单侧早期(Ⅰ/Ⅱ期)乳腺癌患者12例,均为女性,年龄33~52 (37.4±3.5)岁。12例均行改良根治术,并应用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同期乳房再造术,皮瓣携带的肋间神经感觉支与受区肋间神经吻合,腹壁下血管与受区胸廓内血管或者胸背血管吻合。记录皮瓣长度、宽度、厚度及血管蒂情况,携带感觉神经长度及选择的受区血管和神经。随访再造乳房的感觉恢复情况,将乳房分为5个区,包括4个象限和中央区,对每区的压力觉和温度觉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完成患者主观感觉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外形恢复、感觉恢复和满意度。结果:皮瓣长(32.3±0.4)cm、宽(12.7±1.6)cm、厚(3.8±0.4)cm,腹壁下血管蒂长度为(12.5±0.4)cm,动脉管径为(1.7±0.4)mm,伴行静脉管径为(2.2±0.7)mm,携带肋间神经感觉支长度为(2.3±0.4)cm。受区血管为胸廓内血管(7例)和胸背血管(5例)。所有受区神经为同侧第3肋间神经。所有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供区发生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未见其他并发症。再造乳房外形圆润,弹性质地可,未见皮瓣发生溃疡;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未见影响。12例患者均获随访12~38个月,平均19.6个月,未见乳腺癌复发情况。术后12个月调查患者的感觉恢复效果,12例(100%)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病例中,所有再造乳房至少有1区恢复了温度觉。患者对再造乳房外形及感觉恢复均满意。结论:游离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与受区胸壁第3肋间神经吻合有助于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感觉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误诊为腱鞘囊肿的左前臂皮肤纤毛囊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女,43岁,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左前臂掌侧出现约鸡蛋大小的肿物,半个月前劳作后肿物明显增大,休息后无缓解。临床检查:左手拇指呈三节指畸形、大鱼际肌肉萎缩,左前臂掌桡侧可见局部椭圆形隆起,表面皮肤正常(图1A),触之质韧,界限清晰,无触痛,无波动感及活动度,Allen试验(-),Tinel征(-),余无特殊异常。超声:肌层内可见大小约6.8 cm×2.6 cm×3.2 cm的无回声光团,内部可见密集点状回声聚集成堆,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周围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图2A)。磁共振平扫:左腕桡侧皮下肌肉内可见团块状长T 1长T 2信号,大小约19 mm×31 mm×52 mm(图2B,2C)。腕骨形态和信号正常,关节间隙无特殊,关节囊内无积液。术前诊断:左前臂腱鞘囊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囊肿切除术,上臂气囊止血带控制下,沿囊肿中央取长约10 cm纵行切口,术中可见肌层内一椭圆形、质韧的单囊巨大囊性肿物,表面有薄纤维囊包围(图1B),沿囊肿壁仔细分离,未探及明显蒂部,完整切除囊肿后,切开囊壁见棕褐色液体流出(图1C),囊壁厚约0.1 cm。术后病理报告:光镜下可见标本为纤维囊壁样组织,部分囊壁表面被覆纤毛柱状上皮,部分被覆扁平上皮,囊壁内见多量炎性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伴有鳞状上皮化生(图3);免疫组化染色(图4):上皮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CK8/18)(+)、S-100(+)、癌胚抗原(CE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AX-8(-)、肾母细胞瘤基因-1(WT1)(-)。最终诊断:左前臂皮肤纤毛囊肿。术后随访3个月,无局部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耳毛状息肉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收集中耳毛状息肉临床病例,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中耳毛状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3例、男1例,左耳2例、右耳2例,年龄1~59岁。分析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和对应的临床表现。结果:中耳毛状息肉蒂部位于鼓室1例,位于咽鼓管骨部2例,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患耳反复流脓;蒂部位于咽鼓管咽口1例,突入鼻咽腔,表现为咽部不适、患侧耳闷,内镜检查见鼻咽腔灰白色息肉状肿物,表面有少许绒毛。4例患者CT、MRI均表现为椭圆形、类椭圆形息肉状软组织团块,壁呈中等密度软组织,内含大量脂肪组织,中央软组织犹如病灶内核,增强后壁及软组织内核强化;MRI显示2例病灶壁内脂肪与软组织夹层状排列。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镜下示鳞状上皮下见毛囊、成熟皮脂腺等皮肤附件,内含大量脂肪组织,部分肌肉组织及软骨组织,部分间质纤维增生,伴胶原变性。结论:中耳毛状息肉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呈息肉状软组织团块,壁光滑,含大量脂肪组织,中央为软组织内核,CT、MRI可提示毛状息肉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眶隔脂肪筋膜瓣在上睑凹陷矫正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眶隔脂肪筋膜瓣在上睑凹陷矫正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对轻中度上睑凹陷女性患者38例(年龄25~55岁,平均37.5岁)用保留筋膜血管蒂的眶隔脂肪筋膜瓣转位法进行矫正,术中将眶隔脂肪的中央脂肪团外侧部转移至上睑凹陷部位,进而矫正上睑凹陷。结果:35例患者术后上睑凹陷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2例术后重睑线变浅,行再次手术调整;1例单侧存在部分凹陷,行自体脂肪颗粒补充移植,术后效果满意。结论:纵向分离、保留眶隔下方包膜方法行眶隔脂肪转位,在减少脂肪吸收的同时可较好地矫正上睑凹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羟基红花黄色素A联合透明质酸酶治疗透明质酸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探索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联合透明质酸酶(HAase)能否增强透明质酸(HA)动脉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32只雄性白色家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A、B、C组为试验组,D组为对照组。建立HA动脉栓塞模型:于兔耳背侧面以中央动脉为轴,距耳根部4.0 cm,蒂宽1.0 cm,切开大小为2.0 cm × 5.0 cm的矩形复合组织瓣(深度达耳腹侧软骨膜),原位连续缝合,自近端向远端分3等分(Ⅰ、Ⅱ、Ⅲ区);距组织瓣近端1 cm与中央动脉交点为进针点,注入HA 50 μl。在栓塞60 min后,对各组进行治疗。A组:于大腿隐静脉缓慢注入HSYA溶液20 ml(HSYA按10 mg/kg计算用量);B组:于耳进针点注入HAase溶液0.5 ml(400 U/ml);C组:于耳进针点注入HAase溶液0.5 ml,大腿隐静脉缓慢注入HSYA溶液20 ml,药物剂量同A、B组;D组大腿隐静脉、耳进针点及A、B组除给药途径的另一注射部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腿部注药每日1次,共14 d。于术后即刻和第1、7、14天观察组织瓣情况,并拍摄兔耳背侧照和逆光照,计算术后第14天组织瓣成活面积百分比。术后第14天,对兔耳组织瓣Ⅱ区取材,做HE和Masson染色,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符合正态分布计量数据以 ±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后即刻各组组织瓣均呈苍白色。术后第1天,各组远端出现暗淡的缺血区。术后第7天,各组缺血区不同程度坏死、发黑,非坏死区肿胀明显。术后第14天,各组缺血区进一步坏死、发黑、卷曲、边界清;C组最轻,D组最重,A、B组介于其间,A、C组非坏死区基本消肿。HE染色示:D组血管内形成大量血栓,大量炎性细胞浸润;B组次之;A、C两组血栓少见。Masson染色示:C组胶原纤维排列规则;D组大量胶原纤维崩解断裂;A、B组介于其间。A、B、C、D各组组织瓣成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69.87±5.04)%、(85.03±6.58)%、(93.93±4.25)%、(49.22±9.6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A、B、C、D各组SOD活力分别为(49.83 ± 8.08)、(36.65 ± 5.49)、(55.61±7.93)、(22.45±5.47)U/mg prot,除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A、B、C、D各组MDA含量分别为(0.77±0.17)、(1.03±0.16)、(0.68±0.12)、(0.41±0.09)nmol/mg prot,除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动物实验条件下,与单独应用HAase相比,HSYA联合HAase能明显增强HA动脉栓塞的治疗效果,增加组织瓣成活面积比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大面积眼睑缺损1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患者,男性,64岁。2022年3月因左侧额顶部头皮、上睑出现水疱样皮疹,未过正中线,伴有剧烈疼痛,疼痛的性质为烧灼样、刀割样且撕裂样,症状逐渐加重并伴有眼痛、结膜充血及视力下降,眼睑皮肤逐渐发生坏死脱落,眼睑无法闭合,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病毒性结角膜炎,给予静脉注射抗病毒、抗生素治疗(具体药品名不详),治疗后头面部皮损逐渐好转,疼痛有所缓解。2个月后,因眼部病情呈渐进性加重趋势,并伴有瞳孔变白,给予睑缘缝合后缝线脱落,遂于2022年5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就诊。主诉左眼痛、结膜充血伴视力下降2个月余。既往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脑血栓病史10余年,口齿不清。入院查体,痛苦面容,左侧额面部有不规则皮肤瘢痕形成,色素脱失,病损区痛觉和触觉消失。见图1。左眼视力为光感,左眼眼压12 mmHg(1 mmHg=0.133 kPa),上睑组织全层缺损,残余皮肤瘢痕挛缩,结膜角膜暴露,上睑睑结膜黏连外翻,结膜充血,角膜灰白色混浊,中央偏下方角膜菲薄,可见微穿孔,前房消失,虹膜前粘连,余眼内结构窥不见。经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02×109个/L(参考值4.3×109~5.8×109个/L),血红蛋白117 g/L(参考值130~175 g/L),红细胞比容0.369 L/L(参考值0.4~0.5 L/L),红细胞分布宽度14.3%(参考值11%~14%),纤维蛋白原5.08 g/L(参考值1.8~4.0 g/L),尿红细胞计数32.2个/μL(参考值0~23个/μL),血白蛋白37 g/L(参考值40~55 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9 mmol/L(参考值2.06~3.1 mmol/L)。心电图提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经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心脏射血分数53%,左心房和左心室增大,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但处于边缘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环钙化,二尖瓣轻度反流。临床诊断为左眼睑缺损,左眼瘢痕性睑外翻,左眼睑闭合不全,左眼角膜溃疡穿孔,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心功能不全,陈旧性心肌梗塞。鉴于患者病情较重,眼睑缺损导致结膜及角膜组织暴露,角膜溃疡穿孔面临失明风险,因此恢复眼睑完整并保障眼球完整和视力为主要治疗原则,故笔者相继采用三次手术治疗。于2022年5月择期行第一次手术,术中充分分离瘢痕黏连,解除瘢痕牵拉,见睑板全部缺失,眼睑皮肤缺损至眉下,眼睑后层应用下睑带蒂睑板结膜瓣重建术,眼睑前层应用鼻部Z型皮瓣和面部舌形带蒂肌皮瓣重建术,鼻部皮瓣大小1.5 cm×1 cm,颞侧面部皮瓣大小4.5 cm×2 cm。见图2。术后眼睑呈闭合状态。见图3。9个月余后行第二次手术,即睑板结膜瓣断蒂术。见图4。楔形切除部分睑板瘢痕,重新褥式缝合,充分松解瘢痕组织,可见上睑皮肤缺损约4 cm×2 cm,取右眼上睑游离皮瓣移植到左眼上睑。术后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7 mg,1次/月,行瘢痕内注射,共3次。局部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沈阳兴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次/d;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博士伦公司生产),3次/d;玻璃酸钠滴眼液(德国URSAPHARM Arzneimittel GmbH生产),点眼,4次/d。于2023年5月行第三次手术,即角膜移植术。见图5和图6。全身麻醉下行左眼穿透性异体角膜移植术,术中见虹膜与角膜后粘连,晶状体灰白色混浊脱位,黏连于角膜白斑后方,因此联合晶状体囊内摘除术,复位虹膜。术后加用他克莫司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株式会社生产),点眼,4次/d。术后2个月复诊。见图7和图8。患者左眼最佳矫正视力0.05,左眼眼压18 mmHg,眼睑闭合良好,睑缘充血肥厚,结膜略充血,角膜植片透明,缝线在位,前房正常,瞳孔圆,直径4 mm,对光反射弱,玻璃体及眼底正常。停用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博士伦公司生产),继续应用他克莫司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及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点眼,随访至今,患者病情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