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可靠,有见效快、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其中特色针法较普通针刺针对性更强,疗效更突出,且与康复训练结合可较大程度提高疗效。临证应根据患者病程及病情选择介入时机、介入方式,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耐受性选择合适的疗法,但目前研究尚存问题,如针刺疗法施盲较难;疗效评定中少有后期随访资料,远期疗效不确切;临床研究的样本量较少等,仍需多中心、大样本RCT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方氏头针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方氏头针主要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疼痛病、精神类疾病等方面的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早期、恢复期及并发症均有显著疗效,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障碍,选穴基本相同,但在并发症治疗中选穴差异较大;治疗颈肩腰痛均选取大脑皮层伏象颈腰对应点;近年来拓展应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疑难病的治疗。方氏头针形成时间较早、理论体系较完整,但目前临床应用相对不足,也存在着选穴上未能较好体现脏腑经络理论、大脑皮层功能投影选穴理论需进一步论证、操作要求严格而研究者手法量学存在差异、部分临床科研设计严谨性欠佳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合谷刺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合谷刺主要用于治疗骨伤科、神经内科疾病,如颈椎病、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后遗症等,在缓解疼痛、改善症状体征方面起效较快、疗效较好;单独应用较少,常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透穴针法、电针、齐刺、输刺、放血疗法、滞针、温针灸、隔姜灸、催气手法、舒筋弹拨推拿法、正骨推拿、运动疗法等;针具多选毫针或圆利针。目前合谷刺施术穴位多为阿是穴或刺激点,较少选取十四正经的穴位;在妇科、儿科疾病的治疗上运用较少;对疑难杂症有一定疗效,如痴呆、眩晕、惊恐发作、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癌性疼痛等,但相关临床研究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特色护理配合穴位贴敷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配合穴位贴敷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22 年 3 月 1 日~2023 年 3 月1 日收治的150 例中风后S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0 例,均实施常规护理,其中A组给予穴位贴敷,B组给予中医特色护理,C组给予穴位敷贴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三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功能[采用简化版Fugl-Meyer 评分量表(FMA)]、负性情绪[采用沃里克-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WEMWBS)、焦虑自评量表(SAS)]、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和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 2、4 周,三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C组低于A、B组(P<0.05,P<0.01);干预后,三组FMA、ADL量表、SF-36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C组高于A、B组(P<0.05,P<0.01);干预后,三组WEMWB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C组低于A、B组(P<0.05,P<0.01).结论:将中医特色护理配合穴位贴敷应用于中风后SHS患者护理中,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同时对疼痛程度、负性情绪的减轻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微创穴位埋线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 脑卒中病患在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数据统计其发生率在12.5%~74.1%[1].在中医学中,SHS属"中风痹证"及"痿证"范畴,中风病久肝肾亏虚,筋骨经脉不受濡养,虚而致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表现为肌肉挛缩疼痛;脾虚湿盛,统摄失常,水液外溢肌表,表现为患手水肿[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腕踝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腕踝针疗法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有关腕踝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审核,并将其归类,根据疾病类型对高频穴位及其有效率进行统计,对腕踝针疗法的留针时间、总治疗次数、结合疗法进行分析,并采用Excel、SPSS 21.0、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6篇关于腕踝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文献,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肩痛(肩痛、肩手综合征),其次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其高频穴位肩部疼痛为上4、上5、上6,偏瘫为上5、下4,偏身感觉障碍为上5、下4、下5.聚类分析肩痛、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分别获得2组、3组、3组穴位组合,关联分析均获得6组穴位对.腕踝针的留针时间以30 min居多,总治疗次数多在30次以内,并常结合康复训练、针刺等来提高疗效.结论:腕踝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取穴选择及留针时间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可有效缓解其相关症状,但还需探索更详尽的诊疗标准与治疗规律,以推动腕踝针疗法在中风后遗症中的治疗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百会透曲鬓穴针法联合悬吊疗法治疗中风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观察百会透曲鬓穴针法联合悬吊疗法对中风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患者疼痛、上肢功能、肩关节活动、手部肿胀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风后CRPS-1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头针组、悬吊组及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头针组、悬吊组及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百会透曲鬓穴针法、悬吊疗法及二者联合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VAS)、上肢功能评分Fugl-Meyer(FMA-UE)、手部肿胀程度、肩关节被动活动角度(PROM)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 治疗前各组患者VAS评分[(8.14±1.06)分、(8.07± 1.01)分、(8.11±1.10)分、(8.06±1.13)分,F=0.082,P=0.756]、FMA-UE 评分、手部肿胀程度、PROM 及 MBI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4周,各组患者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低于治疗前,同时经组间比较头针组、悬吊组、联合组低于对照组,联合组则低于头针组、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2周与4周的FMA-UE评分、MBI评分及治疗后4周的PROM均高于治疗前,同时经组间比较头针组、悬吊组、联合组高于对照组,联合组则高于头针组、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百会透曲鬓穴针法联合悬吊疗法能改善中风后CRPS-Ⅰ患者的复杂性区域疼痛,增强关节活动程度,减少手部肿胀,提高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将1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耳穴组、腕踝针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耳穴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治疗,腕踝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腕踝针和耳穴贴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4 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运动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比较4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4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分级的情况.结果 4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余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VAS评分、FMA上肢运动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合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余3组(P<0.05).治疗过程中4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随访时,4组BI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缓解肩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毫火针扬刺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30例
编辑人员丨2023/8/26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1-2].中风后SH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及时有效的早期干预可延缓疾病进展,避免造成肩手关节与肌肉功能的不可逆损伤[3].笔者采用毫火针扬刺法治疗中风后SHSⅠ期患者 30 例,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筋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26例
编辑人员丨2023/8/19
本观察探讨筋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临床疗效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52例SH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观察组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60.62±9.10)岁;平均病程(2.65±1.67)月;缺血性中风18例,出血性中风8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