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额尔齐斯河流域主要支流平原河谷林群落结构及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新疆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流域河谷林是中国杨柳科树种的种质资源库,具有重要的遗传多样性价值.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以及水电工程和放牧等人类活动干扰下,研究其植物种类及植被类型的分布现状对于珍贵资源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布尔津河、哈巴河和别列则克河平原河谷林区,每隔4-8 km设置典型样地,调查了20个样地80个样方,分析了群落建群种组成、数量特征和径级结构,并对群落类型进行统计和划分.结果表明:(1)额尔齐斯河流域主要支流平原河谷林区共调查植物34科92属121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数量较多.(2)垂枝桦(Betula pendula)与苦杨(Populus laurifolia)在布尔津河、哈巴河为群落建群种,银白杨(P.alba)则是别列则克河群落建群种,黑杨(P.nigra)、额河杨(Populus × berolinensis var.jrtyschensis)、银灰杨(P.canescens)为伴生种,而白柳(Salix alba)主要见于河岸边缘,较少与其他杨属树种混生.(3)垂枝桦个体数量均在3条支流中等海拔达到最大值,而苦杨个体数量在中等海拔较小.(4)乔木层树种的径级结构受夏季打草放牧的影响较大,以大径级个体居多,幼树和幼苗数量较少.(5)河谷林群落可划分为6个群系34个群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大兴安岭不同演替阶段天然林物种多度格局模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为实现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天然林的全周期可持续经营,以新林林业局翠岗林场3块100m×100m不同演替阶段(白桦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落叶松林)的天然林固定调查样地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模型(对数正态模型)、生态位模型(断棍模型、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Zipf模型、Zipf-Mandelbrot模型)和中性模型(群落零和多项式模型、Volkov模型)对不同演替阶段天然林的乔木层、幼苗层和由乔木层划分的不同林层的物种多度格局进行拟合,并用x2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选择最佳模型.结果表明:(1)在大兴安岭地区不同演替阶段的落叶松天然林群落中,Zipf-Mandelbrot模型的拟合效果均最好.(2)对数正态模型对于稳定的演替阶段白桦林和落叶松林的群落相较于过渡阶段群落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物种多度分布的拟合效果更好.(3)在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天然林中,生境过滤主导群落构建,随着群落不断演替生境过滤和中性过程减弱.(4)天然林群落乔木层的群落构建过程与乔木层内不同生长阶段林层的构建过程不同,生境过滤过程在落叶松林乔木层中逐渐减弱,而在落叶松林不同生长阶段的林层和更新层中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大鹏半岛山油柑+水竹果+鼠刺群落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4/6/8
为了解深圳大鹏半岛保护区内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状况,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个100 m× 100 m固定样方,分析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垂直结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经调查和统计,发现该群落共有植物175种,隶属于66科123属,其中以被子植物为主,共160种,蕨类植物共计12种,裸子植物3种.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乔木层以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水竹果(Garcinia oblongifolia)和鼠刺(Itea chinensis)为主要优势种;灌木层以藤槐(Bowringia callicarpa)、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和九节(Psychotria asiatica)为主要优势种;幼苗层以团叶鳞始蕨(Lindsaea orbiculata)、思茅山橙(Melodinus cochinchinensis)和黑莎草(Gahnia tristis)为主要优势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方面,不同生长型的物种丰富度规律呈现乔木层>灌木层>幼苗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则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幼苗层,各层次的指数数值均较高,且差异性较小,表明群落结构复杂且稳定,各层植物丰富,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分布相对均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贵州习水杜鹃群落结构和种群动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为了探究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有植物习水杜鹃(Rhododendron xishuiense)种群现状,揭示该种群动态及濒危原因,加强对该种群的保护,在该保护区设置了 13 条样线,调查习水杜鹃在保护区的分布情况.对现存习水杜鹃分布地开展样地调查,采用4个多样性指数和Raunkiear生活型系统分析习水杜鹃分布群落的结构,通过空间代替时间得到种群年龄结构,据此编制静态生命表,并绘制存活曲线及 4 个生存函数曲线分析习水杜鹃种群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共有维管植物27 科 42 属 65 种,其中种子植物 24 科 39 属 62 种,蕨类植物 3 科 3 属 3 种.以高位芽的物种数最多,有 56 种,占物种总数的 86.15%,其次是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种群幼苗个体相对于整个种群数量较多;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 Ⅱ型,个体数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种群生存率持续下降,尤以中后期减少速度较快,种群衰退.习水杜鹃种群分布范围狭窄,分布群落物种多样性高,幼苗相对较多表现为增长型,但种群总量极少,且遭受较强的竞争,建议采取适当措施促进幼苗幼树生长,使中年个体得到有效补充,以保障种群持续增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辽东山区次生林乔木幼苗分布格局与种间空间关联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辽东山区次生林建立4 hm2样地(200 m×200 m),研究0~50 m尺度范围内乔木幼苗分布格局及种间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完全随机零模型下,0~20 m尺度上,95%的树种呈现聚集分布格局;0~16 m尺度上,19个树种呈现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聚集分布树种的比例逐渐减少,50 m尺度上,随机分布成为树种分布的主要形式;在异质性泊松过程零模型下,0~24 m尺度上,5%的树种呈现聚集分布,26 ~ 50 m尺度上,42%和58%的树种呈现随机和均匀分布.在完全随机零模型下,正相关树种对比例最高,且在50 m尺度下呈现正相关、负相关、无相关3种相关性的树种对比例相同;在异质性泊松过程零模型下,树种对主要呈现负相关,且随尺度增大,负相关的树种对比例逐渐升高.种子扩散限制和生境异质性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乔木幼苗的聚集分布格局,乔木幼苗强烈的聚集分布又促使种间空间关联性密切,更新群落稳定性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木本植物幼苗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光照是影响植物幼苗生长的重要的环境因子,定量化研究光照对木本植物不同生活型幼苗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收集了有关光照对我国木本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国内外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幼苗的生长效应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与全光照下幼苗生长相比,由于遮阴处理对幼苗基径增长量的抑制作用强于对株高增长量的作用,幼苗出现株高基面积比增高的形态特征变化;(2)与灌木相比,乔木树种幼苗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响应更加敏感;(3)在小于20%和20%-40%全光照条件下,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树种幼苗基径均受到显著抑制,而常绿针叶树种的基径并没有受到遮阴的明显抑制;(4)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树种的株高基面积比均显著高于全光照,而常绿针叶树种的株高基面积比与全光照相比差异较小.我们的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木本植物幼苗生长对光照的响应机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林分密度对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典型样地法,以四川新津县普兴镇桉树(Eucaly p tus robus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不同林分密度(A.625株·hm -2;B.750株·hm-2;C.875株·hm -2;D.1000株·hm-2;E.1125株·hm-2)样地各3个,对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进行分析,探讨确定桉树人工林的合理栽植密度,为维持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稳定、增加物种多样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桉树人工林群落共记录到96种植物,隶属于51科79属;在各个林分密度的群落中,植物科属种数量变化规律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当密度为1000株· hm-2时,乔木层物种数最高(6种);当密度为750、875株·hm -2时,灌木层群落物种数最高(17种);在林分密度625株·hm -2下,草本层物种数最高(32种).(2)桉树人工林群落各层次的丰富度指数 D值、Shannnon-Wiener指数 H值、Simpson指数 H′、Pielou均匀度指数 Jsw值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乔木层的 D值和 H′值在875株·hm-2密度下最大,H值在625株·hm -2密度下最大,Jsw值在750株·hm-2密度下最大;灌、草层各指数分别均在密度750、625株·hm-2时有最大值.(3)从群落结构上看,5种林分密度的群落径级结构均呈单峰型分布,乔木个体多分布在中径级(7.0≤d<23.0 cm);高度级结构与径级结构对林分密度的响应不一致,密度A、B、C和D、E的个体分别集中在高度级Ⅱ ~ Ⅴ(6.0≤h<18.0 m)、Ⅲ ~ Ⅴ(9.0≤h<18.0 m)、Ⅱ ~ Ⅲ(6.0≤h<12.0 m)和Ⅳ ~ Ⅴ(12.0≤ h< 18.0 m).(4)各层次优势种不同,乔木层中桉树是绝对优势树种,各密度林分中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重要值基本仅次于桉树;灌木层中,桉树幼苗只在密度E出现,构树在各密度下优势地位显著,在密度B~D中,均有八角枫(A langium chinense)和女贞(L igustrum lucidum)存在,并在密度B下八角枫(0.1184)和女贞(0.1832)长势较好,具有较大的更新潜力;青蒿(A rtemisia carvifolia)和荩草(A rthraxon hispidus)作为草本层的优势种在5种林分密度下都有生长.研究认为,林分密度750株·hm-2(密度B)是新津桉树人工林的最适林分密度,该密度更有利于该地区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南雄走马胎群落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阐明珍贵药用植物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龄级结构及物种多样性指数特征,为其保护和规模化繁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置11个10m×10m的样方,采用每木调查法,对样方内所有胸径≥2 cm、树高≥2m的立木进行检测,记录种类、胸径、树高和冠幅;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 1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13种,隶属78科153属;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性质为主;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为荷木Schimasuperba、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灌木层优势种为走马胎、鼠刺Itea chinensis、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等;走马胎种群在灌草层中均有分布,种群龄级结构呈金字塔型,Ⅰ龄级幼苗储备丰富,但Ⅳ龄级成苗个体少;群落的物种丰富度(Magarlef指数)为30.04,变化度(Shannon-Wienner指数)为3.79,优势度(Simpson指数)为0.88,均匀度(Pielou指数)为0.71;群落各层次的Magarlef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藤本植物,Simpson指数表现为藤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ner指数表现为藤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指数表现为藤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这表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但分布最不均匀,优势种的优势地位突出.结论 走马胎呈聚集分布在群落下层,为灌木和草本层的优势种,生长良好;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阴,需散射光,喜酸性、疏松的土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梓叶槭的种群结构和群落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梓叶槭 (Acer catalpifolium Rehd.) 是分布狭窄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为充分了解梓叶槭分布地种群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促进种群保护, 对其5个分布点——财神庙 (CSM) 、般若寺 (BRS) 、张山村 (ZSC) 、伏虎寺 (FHS) 、报国寺 (BGS) ——进行群落调查, 研究其种群结构及其生存群落的物种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 梓叶槭主要分布于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中, 不同样地的梓叶槭群落层次, 即乔木层、灌木层以及草本层分别有伴生植物52种、74种和52种.从梓叶槭的多度分配比例来看, BRS样地最大, 为26.04%, 随后依次是FHS、ZSC、BGS和CSM.梓叶槭生存群落内, FHS、BRS、BGS和CSM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高, 但ZSC相对较低;在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中发现, 梓叶槭幼苗及幼树等级分布出现残缺, 种群自然更新困难.综上所述, 梓叶槭生存群落内, 不同生长层优势种占有较大的环境资源, 是影响梓叶槭种子萌发、幼苗幼树生长和种群发展的主要障碍;本研究结果可为梓叶槭种群回归与复壮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乔木幼苗组成及其密度格局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吉林蛟河次生针阔混交林42 hm2固定监测样地中209个幼苗监测站内的乔木幼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和2017年幼苗调查数据,探究幼苗物种组成、数量动态等特征,并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了幼苗密度与生物邻体及其生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该样地内所有幼苗监测站共调查到幼苗4 245株,分属10科12属18种,新生幼苗的数量在物种和调查年份间均有明显差异,其中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和紫椴(Tilia amurensis)幼苗表现出大量出生和死亡的动态特征.(2)群落水平上,幼苗密度与局域同种成体胸高断面积之和、土壤全磷和有效钾等养分含量显著正相关,适宜大树生长的生境同样适宜幼苗的生长.(3)水曲柳幼苗密度的影响因素与群落水平一致,红松(Pinus koraiensis)存在明显的生境偏好,在湿度较小、土壤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较低的生境中密度更高.相对于多年生幼苗,同种成年邻体对当年生幼苗密度影响更加显著.该研究证实了扩散限制和生境过滤共同影响幼苗密度格局,生物邻体和生境异质性的相对重要性随幼苗物种种类和年龄级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