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膜肉瘤中TRPS1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TRPS1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1例经SS18(18q11)(SYT)FISH检测或SS18-SSX免疫组化检测诊断的滑膜肉瘤.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TRPS1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1例滑膜肉瘤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7~79岁,中位年龄50岁,平均47.1岁.发病部位:肺、腿、肾各3例,足、腰大肌各2例,直肠、胸腔、踝管、腹股沟区、膝、手掌、鼻腔、前臂各1例.肿瘤最大径1.2~13 cm.眼观: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实性,伴出血、局灶暗红.镜检: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16/21,76.2%),差分化型滑膜肉瘤(小细胞型)(3/21,14.3%),双相型滑膜肉瘤(2/21,9.5%).免疫表型:瘤细胞均表达 SS18-SSX(18/18,100%)、TLE1(12/12,100%)、BCL2(18/18,100%),部分表达 EMA(10/16,62.5%)、CK(12/18,66.7%)、CD99(4/10,40.0%)、SMA(3/16,18.6%)、S-100(3/19,15.8%),desmin 均阴性,Ki67 增殖指数3%~80%,平均39.9%.FISH检测:11例均为SS18(18q11)分裂阳性.21例滑膜肉瘤均不同程度及强度地表达TRPS1(21/21,100%),其中阳性范围>50%的19例(19/21,90.5%),阳性强度2+及以上19例(19/21,90.5%)o 21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肿物,20例获得随访,3例术后联合放疗和化疗,18例术后行化疗,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或转移,9例死亡,病死率45%(9/20).结论 TRPS1虽然被视为高度敏感和特异的乳腺起源标志物,但在滑膜肉瘤中呈高表达,需警惕其在病理诊断中的陷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结节性筋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43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乳肿物15 d”入院。乳腺彩超检查示:左乳4点钟方向见1个1.7 cm×0.9 cm×0.7 cm结节,不规则形,长轴与皮肤平行,边缘不光整,周围结构扭曲,内为低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未见血流信号,符合BI-RADS 4B类(图1)。病理检查:(左乳肿物)灰白碎组织一堆,总体积1.8 cm×1.0 cm×0.8 cm,切面色灰白呈质韧,局部似见囊腔。光镜下所见:肿瘤组织边界不清,由增生的梭形或胖梭形细胞呈短束状或漩涡状排列,瘤细胞增生活跃,核肥胖淡染,可见明显的小核仁,核分裂像易见,但无病理性核分裂像,间质疏松、黏液样,伴红细胞外渗和淋巴细胞浸润(图2),未见分叶状结构及上皮样裂隙。免疫组化检查结果:SMA(+)、Vimentin(+)、Desmin(部分+)、Beta-catenin(胞质+)、CD34(血管+)、CK广(-)、ER(-)、PR(-)、P63(-)、Ki-67指数(5%)。FISH检测结果:提示USP6发生断裂。诊断:(左乳肿物)结节性筋膜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微腺体腺病伴相关性癌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乳腺微腺体腺病及系列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微腺体腺病伴相关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治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7岁,表现为右乳外侧10点钟方向肿物,病理诊断为乳腺微腺体腺病伴相关性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三阴性乳腺癌表型及肌上皮指标大部分阴性,S-100强表达。患者接受乳腺改良根治切除术,至末次随访未复发及转移。结论:乳腺微腺体腺病是良性上皮细胞同时缺乏肌上皮层的病变,良性病变时极易与分化良好的浸润性癌混淆,可根据多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标及显微镜下观察到形态不规则腺体浸润纤维脂肪组织、腺腔内粉色分泌物等特点进行诊断;需特别注意此类良性病变可能会发生不典型增生或癌变,从而衍变为浸润性癌,此时形态学特点为腺腔内粉色分泌物及浸润脂肪组织的生长方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100阳性表达对诊断极为重要,也是区别于其他类型浸润性癌的关键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外科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发挥基石作用。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和大数据医疗等理念的提出和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开展,乳腺癌的治疗正向着个体化、精准化、规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技术愈发成熟,应用范围进一步推广;新辅助治疗后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得到认可;乳房重建和肿瘤整形技术使乳腺癌治疗已逐渐由单纯的疾病治疗发展为乳房外形乃至功能的恢复;乳腺癌的微创治疗方法如腔镜手术、射频消融等备受青睐。国内各医疗中心开展临床研究,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提供中国数据。本文针对近年来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现状及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与乳腺外科热点问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旨在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其中,“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检查评估策略符合率”等指标,为制定合理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奠定国家标准。本文结合《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相关内容,针对乳腺癌组织病理学取材、cN0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手术、乳腺腔镜手术同质化、晚期乳腺癌外科治疗原则、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和乳腺外科手术分级标准等近年来临床关注的乳腺外科热点问题提出观点,希望为提高中国乳腺外科临床工作同质化水平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黏液性囊腺癌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58岁。发现左侧乳房拇指大包块1个月余入院。行单侧乳房根治性切除术。肿瘤切面灰白灰红,见多个微囊。镜下肿瘤大部分由大小不一的囊腔构成,囊壁被覆富含细胞内黏液的柱状细胞,部分囊壁肌上皮丢失;另见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成分。两种浸润性成分免疫表型不一致。病理诊断乳腺黏液性囊腺癌(MCA)合并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原发乳腺MCA为少见恶性肿瘤,可同时伴有其他类型浸润性癌成分,各成分需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体化预防策略"用于预防单孔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后乳头乳晕缺血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一体化预防策略"对单孔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后乳头乳晕缺血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7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单孔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治疗的7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随访至2022年7月。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40)和对照组( n=32),观察组患者采用"一体化预防策略"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处置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乳头乳晕缺血的发生率,以及对术后美容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评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632.40±226.37)mL比(774.91±239.8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3)。术后2周乳头乳晕缺血情况:观察组1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9)。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乳房满意度[(83.93±11.64)分比(67.28±11.52)分]、胸壁满意度[(89.63±8.06)分比(83.03±9.49)分]以及社会心理状态[(89.43±12.42)分比(78.88±10.40)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一体化预防策略"可以有效预防单孔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后乳头乳晕缺血的发生,改善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无充气经腋窝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无充气经腋窝腔镜(modified gasless unilateral axillary approach,MGUAA)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MGUAA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腔镜组,n=41)与采用传统开放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开放组,n=49)的PTMC患者(cT1N0M0,cI期,8 th,2017 AJCC)共90例,男14例,女76例,平均年龄(42.1±12.0)岁。两组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有效性、手术时间、手术类型、引流量、住院时间、相关并发症、术后颈前及腋下疼痛、美容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 χ 2检验。 结果:腔镜组在年龄(35.0±8.6)岁和手术出血量(12.3±7.3)ml方面显著低于开放组年龄(48.1±11.1)岁和手术出血量(16.1±4.3)ml( P<0.01);在手术时间(99.1±19.5)min、术后引流量(221.4±67.9)ml和术后置管时间(5.0±0.8)d方面显著高于开放组手术时间(70.6±17.8)min、术后引流量(98.3±63.7)ml及术后置管时间(3.8±1.0)d( P<0.01)。两组间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个数和总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手术并发症方面,两组在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血肿、术后感染和淋巴漏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腔镜组在避免术后颈前吞咽不适和颈前区疼痛,切口满意度评估上较开放组具有显著优势[(0.0%比28.6%)、(14.6%比71.4%)、(1.1±0.3)分比(2.4±0.5)分( P<0.01)],而在手术侧腋窝区疼痛上劣于开放组( P<0.01)。 结论:对于经选择的PTMC患者,MGUAA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是一种可行、安全且美容效果较好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腔镜即刻乳房重建的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腔镜乳腺手术和即刻乳房重建,是当下乳腺外科最受关注的两大热点技术。本文从腔镜即刻乳房重建的安全性、优势、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展望几个方面,阐述了腔镜即刻乳房重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原发黏液性囊腺癌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33岁。因发现右乳肿物4个月入院就诊,行乳腺癌根治术。肉眼见肿瘤边界欠清,切面囊实性,实性区灰白、质中,囊性区胶冻样改变。镜下见大小不等充满黏液的囊腔,囊壁内衬富于黏液的柱状细胞,单层或复层,部分区域肿瘤形成复杂的乳头状结构,伴细胞异型性增大,细胞内黏液减少,间质可见外溢的黏液。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中等至强阳性(80%),孕激素受体中等强度阳性(20%),p53强阳性(>80%),细胞角蛋白(CK)7、BAP1阳性,CK20、PAX8、Villin、HER2、Rb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70%。诊断为乳腺原发黏液性囊腺癌(MCA)。乳腺原发MCA是罕见肿瘤,诊断应首先排除转移的可能,其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