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性Saupe Ⅲ型二分髌骨空心钉固定与切除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比较空心钉固定与切除治疗痛性SaupeⅢ型二分髌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0年1月因二分髌骨就诊本院治疗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0例行空心钉固定(固定组),9例采用关节镜行副髌骨摘除(切除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固定组的切口长度显著大于切除组[(3.5±0.4)cm vs(1.8±0.3)cm,P<0.05],但前者在术后 5 d VAS 评分[(2.6±0.2)vs(3.6±0.1),P<0.05]和下地行走时间[(3.5±1.3)d vs(6.7±1.0)d,P<0.05]均显著优于后者(P<0.05),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36.1±2.5)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膝关节Kujala评分、Hungerford评分、膝伸-屈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固定组在VAS评分[(1.6±0.5)vs(2.9±0.8),P<0.05]、Kujala 评分[(92.1±3.2)vs(85.8±4.4),P<0.05]、Hungerford 评分[(95.1±4.3)vs(87.5±5.4),P<0.05]及膝伸-屈 ROM[(139.4±4.7)° vs(131.6±3.3)°,P<0.05]均显著优于切除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6、12个月,两组髌股K-L评级和Insall指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空心钉固定治疗痛性二分髌骨,具有创伤小、直视下复位和固定可靠的优点,近期临床结果优于镜下切除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二分髌骨合并痛风误诊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二分髌骨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多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部分骨化中心未能与髌骨发生融合所致[1-2],同时合并非典型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极易误诊,现报道1例.1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40 d前因绊倒跌伤导致左膝区疼痛而使其活动严重受限,未经特殊处理,休息后稍缓解,未在意.期间患膝疼痛持续存在,于受伤3周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因其既往患有慢性痛风病史,在当地医院给予抽血化验检查(具体诊断结果不详)后给予抗生素药物应用以消炎镇痛,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再次前往当地卫生院行左膝关节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左髌骨骨折,为进一步治疗前来我院门诊就诊.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及痛风病史数年,目前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及非布司他片药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Cable-Pin系统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zied Controlled Trials,RCT)进行Meta分析,探讨克氏针张力带(tensionband wiring,TBW)和Cable-Pin系统(Cable-Pin system,CPS)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7项相关RCTs.应用RevMan 5.3对于二分类变量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连续变量则计算加权平均数(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和95%CI.结果:Meta分析显示,TBW组与CPS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髌骨骨折,与采用TBW治疗相比,CPS疗效更好、更安全,且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疼痛性二分髌骨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二分髌骨(bipartite patella,BP) 在成年人群的患病率为 0. 2% ~ 6% ,易被漏诊,或误诊为髌骨骨折[1 ~ 3]. 不到 2% 的病例有症状[2,4 ~ 6] ,常表现为疼痛,称为疼痛性二分髌骨( painful bipartite patella, PBP). 这类患者大多可经保守治疗获得缓解[7,8] ,对于经过保守治疗仍然无效的 PBP 患者,需考虑进行手术干预[9,10]. 目前已经报道过的手术方式有副髌骨切除术、软组织(外侧支持带、股外侧肌) 松解术、副髌骨内固定术[11,12]. 本文就 PBP 手术治疗的现状进行文献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髌骨骨折钉线张力带固定与早期功能锻炼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髌骨骨折切开复位钉线张力带内固定与早期功能锻炼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骨科髌骨骨折的69例患者资料,纳入患者为入院后3~148 h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钉线张力带内固定并早期功能锻炼,患者以年龄中位数51岁分组.采用秩和检验,Spearmen相关,二分类Logistic回归,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 ,分析比较术前等候手术时间、合并伤、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DD)水平、术后X光照片、体温等客观评价指标变化与早期功能锻炼的关系.结果 以年龄中位数51岁分组,年龄>51岁组的患者等候手术的时间长于年龄≤51岁组患者(Z=2.928,P<0.05).年龄与术前WBC计数、术后第1、2、3天18点时的体温呈负相关(r=-0.380、-0.300、-0.275、-0.310,均为P<0.05).年龄与术前DD、术前WBC计数与合并伤、术后第1、2天14点时体温呈正相关(r=0.377、0.244、0.288、0.337,均为P<0.05).合并伤和第1天18点时的高体温是住院天数增加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6.531,95%可信区间(CI)(1.672,25.506),P=0.007]和[OR=22.752,95%CI(1.207,428.853),P=0.037],而术前DD是住院时间的保护因素[OR=0.238,95%CI(0.072~0.785),P=0.018].年龄≤51岁患者体温高于年龄>51岁(F=6.321,P<0.05).结论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钉线张力带内固定术后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可充分利用患者现成的客观资料作为评估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二分肘髌骨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二分髌骨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二分髌骨(bipartite patella,BP)是临床上一种相对少见的膝关节疾病,由于通常无症状,常常被患者以及骨科医生忽视.随着目前对二分髌骨的研究逐渐明了,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在发育过程中骨化中心不融合导致髌骨形成两个不发生骨性联合的骨块所引起.目前诊断方法有膝关节X线片、CT及MRI.其中MRI被视为诊断二分髌骨的金标准.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副髌骨切除术、软组织松解术和副髌骨复位内固定术等.各种治疗方式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对于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仍有争议,因此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对二分髌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内容包括二分髌骨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