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改良皮质骨片固定技术治疗严重上颌后牙区牙槽嵴缺损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拔牙后牙槽嵴缺损(alveolar ridge defect,ARD)可影响剩余牙齿的正畸移动。自体骨移植已被证明是牙槽嵴重建的有效方法。然而,用于固定自体骨块的固位钉需要通过二次手术移除,可增加患者的不适。本文报道1例28岁女性患者,在拔除右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后,拔牙位点愈合后存在严重的ARD。对本病例通过游离龈移植术增宽角化龈后,进行自体皮质骨片移植并联合脱蛋白牛骨骨粉和可吸收胶原膜进行牙槽嵴增量,重建患区软硬组织,术中采用改良的无固位钉的皮质骨片固定技术。术后2周开始正畸加力移动牙齿。术后36个月,正畸治疗结束,患者右上后牙区牙周软硬组织较术前改善显著,患者自觉美学和功能均较满意。改良的无固位钉的皮质骨片固定技术有效增加了患者的牙槽嵴骨量,使正畸治疗可以顺利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种植修复10分钟及1个月后基台中央螺丝扭矩丧失情况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本横断面研究采用4种不同的种植系统修复单颗前磨牙或磨牙缺失,观察种植修复体戴入,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后的10 min及1个月,基台中央螺丝扭矩丧失的情况.方法:2021年7月~2023年6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种植科完成单颗后牙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转修复科修复的患者268例,戴入了在二氧化锆全冠中央开孔并与基台口外粘接的改良粘接固位种植修复体.修复体调整至合适后,按照各厂家要求的扭矩旋紧基台中央螺丝.分别观察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0 min及1个月后,当扭矩扳手再次旋紧基台中央螺丝至厂家要求的扭矩时,扭矩扳手自旋转起点至终点顺时针旋转的角度.旋转的角度越大,说明基台中央螺丝扭矩丧失的情况越严重.结果: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0 min后再次旋紧时,所有实验组病例扭矩扳手旋转的角度均为0°.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个月后再次旋紧时,无论实验组(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0 min后曾再次旋紧)还是对照组(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0 min后未再次旋紧),无论前磨牙组还是磨牙组,无论种植体是Ankylos、Strau-mann、Zimmer或Nobel,所有病例扭矩扳手旋转角度均>0°.其中,共有29例病例(10.82%)扭矩扳手旋转的角度>90°,且这一比例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病例扭矩扳手旋转的角度达到或超过180°.结论:在部分种植系统中,单颗后牙种植修复后1个月,部分病例基台中央螺丝扭矩丧失的情况较为明显,且比例与是否曾在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0 min后再次加力,及前磨牙或磨牙位点、采用何种植系统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颈部端提手法操作特征的动力学与运动学参数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颈部端提手法的动力学与运动学参数进行客观化描述,为端提手法的规范操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选择30例年龄18 ~ 36周岁的男性颈型颈椎病患者,由1名高年资推拿医师实施颈部端提手法操作;采用测力台及红外光点高速运动捕捉测试系统,采集施术者在端提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动力学与运动学参数.结果 ①颈椎端提瞬间,施术者左右足力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术者足底合力增加值与受试者足底合力减少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颈椎端提瞬间,施术者右肘关节合速度最大,其余依次是右肩、膝、腕关节;施术者右膝、肩、肘、腕关节合速度及合加速度比较,除膝、肩关节外(P>0.05),其余关节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端提瞬间,施术者双足整体发力,以右足发力为主;②合加速度是导致施术者增加力与受试者减少力之间进行转换的影响因素之一;③颈部端提手法是以肘部“端提”为主,膝、肩、肘、腕关节整体协调发力的手法;④端提操作前,施术者右肘、肩关节牢牢环绕固定受试者颈部,可实现整体发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持续或间断应力载荷下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力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很多学者认为间断力相比持续力能获得同等甚至更大的牙移动疗效,并可减少牙根吸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然而上述结论多来自体外细胞实验或临床个案观察,尚缺少设计科学合理、规模较大的动物实验.目的:分析持续应力或两种模式间断应力载荷对正畸微种植体骨整合及生物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48只Beagle犬(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在下颌骨两侧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的根间区域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每只犬共植入4枚微种植体),随机分4组:持续组每个加载周期连续加载应力,间断A组在每个加载周期的最后3 d中断应力,间断B组在每个加载周期的最后7 d中断应力,以未加力组为对照.应力加载方法与周期:通过结扎丝在同侧2个微种植体安装镍钛螺旋拉簧,实施加载力;设置1个加载周期为2周,共加载4个周期.加载2,4,6,8周后,获取各组下颌骨组织,进行显微CT、组织学观察和力学拉拔测试.实验方案经过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未加力组加载不同时间点的峰值拉拔力均高于持续组(P<0.05),间断B组加载2,4,6周后的峰值拉拔力均高于持续组(P<0.05),间断A组加载2周后的峰值拉拔力均高于持续组(P<0.05);②显微CT显示相同加载时间点下,未加力组骨整合、骨体积分数、相交表面均高于持续组(P<0.05);间断B组加载2,4,6,8周后的骨整合、骨体积分数高于持续组(P<0.05),加载2,4,6周后的相交表面高于持续组(P<0.05);间断A组加载2,4周后的骨整合高于持续组(P<0.05),加载2,4,6周后的骨体积分数高于持续组(P<0.05),加载2周的相交表面高于持续组(P<0.05);③加载8周后,各组均可见骨重塑现象,骨重塑由好到差的排序依次为:未加力组、间断B组、间断A组、持续组;④结果表明,间断应力相比持续应力加载更有利于微种植体获得良好的稳定性,且7 d/7 d间断加载周期较11 d/3 d方案更能促进骨-微种植体结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