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氢杨梅素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减轻多柔比星引起的大鼠心肌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HM)对多柔比星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多柔比星组、多柔比星+DHM 100组、多柔比星+DHM 200组。第6周末麻醉处死大鼠,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WGA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bax、bcl-2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多柔比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明显下降,收缩期左心室内径和舒张期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加;与多柔比星组相比,多柔比星+DHM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均上升,收缩期左心室内径和舒张期左心室内径均下降( P<0.05)。组织学发现,多柔比星组出现明显的心肌损伤表现,而多柔比星+DHM组显著抑制了多柔比星引起的大鼠心肌损伤。同时,在多柔比星组出现了明显的心肌细胞肥大,而多柔比星+DHM组显著抑制了心肌细胞肥大。与对照组相比,多柔比星组心肌细胞凋亡水平、bax/bcl-2比值增加,而多柔比星+DHM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 P<0.05)。此外,与对照组比较,多柔比星组NLRP3、caspase-1、IL-1β水平升高( P<0.05);而多柔比星+DHM组NLRP3、caspase-1、IL-1β水平明显降低( P<0.05)。 结论:DHM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改善心肌细胞凋亡,对多柔比星所致大鼠心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氢杨梅素介导上皮间质转化调控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MY)对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KYSE410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25、50、100、150、200 μmol/L)的DMY处理KYSE150和KYSE410细胞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KYSE150和KYSE41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值。以0.5‰二甲基亚砜(DMSO)组为对照组、DMY、DMY+转化生长因子β1(DMY+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为实验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信号转导分子Smad2/3(Smad2/3)、磷酸化细胞信号转导分子Smad2/3(p-Smad2/3)、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DMY对KYSE410和KYSE150细胞IC 50值分别为100.51和101.27 μmol/L。DMY组KYSE150和KYSE410细胞克隆形成数分别为(0.53±0.03)个和(0.31±0.03)个,均低于DMSO组[分别为(1.00±0.10)个和(1.00±0.05)个,均 P<0.05],DMY组KYSE150和KYSE41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4±0.22)%和(2.80±0.07)%,均高于DMSO组[分别为(1.00±0.18)%和(1.00±0.07)%,均 P<0.05],DMY组KYSE150和KYSE410细胞侵袭数分别为(0.42±0.03)个和(0.29±0.05)个,均低于DMSO组[分别为(1.00±0.08)个和(1.00±0.05)个,均 P<0.05],DMY组KYSE150和KYSE410细胞迁移率分别为(0.65±0.14)%和(0.40±0.17)%,均低于DMSO组[分别为(1.00±0.10)%和(1.00±0.08)%,均 P<0.05]。TGF-β1组KYSE150和KYSE410细胞克隆形成数分别为(1.01±0.08)个和(0.99±0.25)个,均高于DMY+TGF-β1组[分别为(0.73±0.10)个和(0.58±0.05)个,均 P<0.05],TGF-β1组KYSE150和KYSE41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81±0.14)%和(1.18±0.10)%,均低于DMY+TGF-β1组[分别为(1.38±0.22)%和(1.85±0.04)%,均 P<0.05],TGF-β1组KYSE150和KYSE410细胞侵袭数分别为(1.19±0.11)个和(1.39±0.11)个,均高于DMY+TGF-β1组[分别为(0.93±0.09)个和(0.93±0.05)个,均 P<0.05],TGF-β1组KYSE150和KYSE410细胞迁移率分别为(1.87±0.19)%和(1.32±0.04)%,均高于DMY+TGF-β1组[分别为(0.86±0.16)%和(0.77±0.12)%,均 P<0.05]。DMY组KYSE150和KYSE410细胞中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高于DMSO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DMSO组(均 P<0.05);DMY组KYSE150和KYSE410细胞中p-Samd2/3、Smad2/3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DMSO组(均 P<0.05)。TGF-β1组KYSE150和KYSE410细胞中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低于DMY+TGF-β1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DMY+TGF-β1组(均 P<0.05),DMY+TGF-β1组KYSE150和KYSE410细胞中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低于DMY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DMY组(均 P<0.05),TGF-β1组KYSE150和KYSE410细胞中p-Samd2/3、Smad2/3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DMY+TGF-β1组(均 P<0.05)。 结论:DMY可以抑制TGF-β1介导的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及EMT且促进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氢杨梅素通过抑制脂质合成途径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改善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模型建造成功后,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两组,一组通过灌胃的方法给予二氢杨梅素(100 mg·kg -1·d -1),另一组给予对应体积的生理盐水,持续给药4周。期间,每周测量体重、进食量。4周后,行葡萄糖耐量实验、胰岛素释放实验和胰岛素耐量实验。小鼠处死后,检测肝脏脂质沉积情况,并对血脂、肝功能及肝脏中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二氢杨梅素治疗后,高脂喂养小鼠体重明显降低,糖脂代谢、肝功能均有所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减轻、甘油三酯含量降低( t=2.161~7.315, P均<0.05)。此外,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 t=3.2, P<0.05)和脂肪酸合酶(FASN, t=7.116, P<0.0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 结论:二氢杨梅素通过降低SREBP-1c/FASN的表达进而抑制肝脏脂质从头合成途径而改善NAFL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二氢杨梅素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预测并验证二氢杨梅素(DHM)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Pubchem数据库获取DHM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获取IBD疾病靶点,获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并使用Cytoscape可视化筛选核心靶点.运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体外实验验证DHM的抗炎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DHM作用靶点与IBD疾病靶点相交共得到42个交集靶点,并筛选出5个核心靶点凝血因子Ⅱ(F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NOS3)、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SHMT1)、造血细胞激酶(HCK)、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GO功能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DHM可能通过黏附连接、趋化因子、Ras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显示DHM能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HT-29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mRNA水平升高.RT-PCR提示在LPS诱导后靶点NOS3、HCK mRNA表达水平升高,而DHM干预后其表达水平下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显示DHM能有效恢复LPS诱导的HT-29细胞连接蛋白的下调.[结论]研究揭示了 DHM通过多通路、多靶点治疗IBD,并可能通过恢复细胞间连接改善屏障功能受损有效治疗结肠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藤茶及其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的药理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7
中药藤茶为葡萄科蛇葡萄属藤本植物,含有黄酮类、酚类、甾体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二氢杨梅素为藤茶中含量最高的黄酮类化合物,也是其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成分.研究发现,藤茶及二氢杨梅素的抗肿瘤作用效果显著,其机制主要涉及诱导凋亡和抑制增殖、抑制迁移侵袭、调节免疫、逆转耐药.另外,藤茶及二氢杨梅素还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肝病;通过抗炎作用治疗肠道炎症、关节炎、神经炎等炎症性疾病;通过调节代谢改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紊乱.此外,藤茶及二氢杨梅素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等多种作用.文章对藤茶及其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的药理作用进行整理综述,并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以期为藤茶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二氢杨梅素对高糖刺激下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究二氢杨梅素(DHY)对高糖刺激下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原代心肌细胞用DHY(80 μmol/L)预处理4 h,用正常葡萄糖(NG)5.5 mmol/L或高糖(HG)33.3 mmol/L刺激48 h.随后利用MTT法评估细胞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评估细胞损伤程度,二氢乙锭(DHE)和MitoSOX染色评估氧化应激水平,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蛋白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程度.结果 与HG组相比,DHY显著增强高糖刺激下心肌细胞活性(P=0.003),减少LDH释放(P=0.001),减弱DHE和MitoSOX染色荧光强度,显著抑制RIPK3蛋白表达(P<0.01),减少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P<0.01).结论 DHY增强高糖刺激下心肌细胞活性,减轻损伤程度,可能与DHY抑制氧化应激和减弱坏死性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二氢杨梅素肝脏疾病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22
二氢杨梅素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抗衰老、解酒保肝、防治心脑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等多种药理学作用.近年来,二氢杨梅素对肝脏疾病包括急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变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及肝癌等的保护作用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和报道.本文对二氢杨梅素对肝脏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二氢杨梅素相关药物研发及临床防治肝脏疾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二氢杨梅素对力竭运动小鼠心肌氧化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研究二氢杨梅素(DMY)对力竭运动小鼠心肌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灌胃蒸馏水,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灌胃浓度为20、40、80 mg·kg-1二氢杨梅素,阳性对照组灌胃100 mg·kg-1 Vitamin C,每天1次,连续灌胃4周.给药结束后,用试剂盒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相对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的SOD分别为(57.81±6.92)、(26.85±2.74)、(33.68±4.52)、(39.74±3.95)、(48.97±4.26)和(39.22±3.54)U·mg-1,MDA 分别为(4.72±0.36)、(10.48±1.68)、(8.75±0.82)、(6.43±0.71)、(5.11±0.48)和(6.36±0.64)nmol·mg-1,LDH分别为(268.71±23.94)、(726.58±81.26)、(621.32±47.59)、(479.12±50.24)、(337.91±34.99)和(486.15±50.98)U·L-1,Nrf2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75±0.06、0.19±0.02、0.30±0.04、0.47±0.05、0.63±0.06和0.49±0.06,HO-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3±0.08、0.27±0.05、0.39±0.04、0.52±0.03、0.77±0.07 和 0.55±0.06.对照组与模型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二氢杨梅素可延缓力竭运动小鼠心肌氧化损伤,可能与Nrf2/HO-1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二氢杨梅素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对运动训练后小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运动组(EG)、二氢杨梅素(100mg/kg·d)+运动组(DHM组).干预期4周,同时进行运动训练,每天1小时.训练结束后的次日,EG组和DHM组进行一次坡度为0、速度为18 m/min、持续90 min的跑台运动.运动结束后24小时按组别取材,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骨骼肌线粒体酶复合体Ⅰ和Ⅱ的活性,观察骨骼肌病理学组织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功能相关通路的蛋白表达.结果与EG组相比,DHM组小鼠骨骼肌形态改变和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DHM显著抑制了运动后骨骼肌损伤的标志物CK和LDH及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了骨骼肌T-SOD活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HM显著增加小鼠骨骼肌沉默调节蛋白3(SIRT3)、雌激素相关受体α(EE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 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 alpha,PGC-1 α)的表达.结论DHM有助于减轻小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其机制可能是DHM可激活肌肉SIRT3信号通路,促进大强度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二氢杨梅素对LPS/ATP诱导血管内皮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探讨二氢杨梅素(DHM)对脂多糖(LPS)/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ATP组、LPS/ATP+25 μmol/L DHM组、LPS/ATP+50 μmol/L DHM组和LPS/ATP+100 μmol/L DHM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经LPS(0.5 μg/mL)诱导细胞3.5 h后加入ATP(5 mmol/L)处理细胞30 min;DHM各组分别加入25、50、100 μmol/L DHM孵育1 h后加入LPS/ATP诱导.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LRP3、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前体蛋白(pro-caspase-1)、剪切体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leaved caspase-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用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SIRT1进行富集分析,用转录调控网络分析SIRT1调控的靶基因并构建网络图;用免疫荧光法进行SIRT1定位检测;分子对接分析DHM与SIRT1的作用模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ATP组NLRP3、ASC、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高(P均<0.05);与LPS/ATP组比较,各DHM组NLRP3、ASC、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低(P均<0.05).SIRT1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ATP组相对荧光强度弱(P<0.05);与LPS/ATP组比较,LPS/ATP+100 μmol/L DHM组相对荧光强度强(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ATP组SIRT1蛋白表达低(P<0.05);与LPS/ATP组、LPS/ATP+25 μmol/L DHM组比较,LPS/ATP+50 μmol/L DHM组、LPS/ATP+100 μmol/L DHM组SIRT1蛋白表达高(P均<0.05).GO富集分析结果:生物过程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对营养水平的反应等生物过程联系密切;细胞组分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染色质沉默复合体等密切相关;分子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染色质DNA结合等分子功能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SIRT1涉及长寿调节、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DHM可有效嵌入SIRT1(受体生物大分子)的"活性口袋".结论 DHM可抑制LPS/ATP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IRT1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