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结合"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骨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专业性强、内容涉及广,而且知识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骨科临床教学.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学习手段及资源越来越丰富,尤其近些年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及无数骨科医生的努力下,"唯医网""骨科在线""好医术"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骨科教育资源迅猛攀升,覆盖骨科方方面面,深受骨科医生喜爱,也是临床医学生学习拓展的重要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联体背景下"互联网+"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训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医联体背景下"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训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中医医院市属中医医联体基层医院检验科共43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互联网+"授课模式对其进行临床基础检验相关内容的培训,并在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受培训者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同时通过问卷星生成试卷进行考核,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比培训前后受培训者临床基础检验知识的测试成绩,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互联网+"教学模式应用于医联体基层单位临床检验的培训,培训后总测评成绩比培训前显著提高.超过85%的受培训者表示"互联网+"培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更好地消化培训内容以及理论与临床的结合.86%的检验人员更愿意接受"互联网+"培训模式,同时95.3%的基层检验人员表示希望定期举办此类培训.结论 医联体背景下对基层医院医学检验人员进行定期的临床基础检验培训是必要的,同时"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基层培训中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互联网的膳食自我管理对海口市社区高血压高危人群血压的干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研究通过对海口市社区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干预,探讨互联网+膳食自我管理干预技术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血压控制效果,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7至12月期间在海口市15个社区招募295名高血压高危人群,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5个社区随机分为空白组、传统组和互联网+组3个组。空白组即课题组不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组(99名),所在社区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之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进行常规干预;传统组(95名)在空白组的基础上,由课题组额外采取举办讲座和分发科普书籍等传统方式进行干预;互联网+组(101名)在传统组的干预基础上额外采取互联网手段进行干预。于6个月后对其进行一般状况调查、实验室生化检查和体格测量。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干预前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干预后组间比较用协方差分析,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调整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区间)即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的两两比较使用k样本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法。用构成比或率描述计数资料,在干预前组间均衡可比的前提下,干预后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调整法。结果显示,共纳入295名调查对象,其中男性占35.6%(105名),女性占64.4%(190名);年龄范围为55~74岁、(64.69±5.73)岁;95.6%(282名)为已婚。三组调查对象入组时在性别、年龄、家族史、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态、饮酒习惯、规律运动、膳食情况、SBP(收缩压)、DBP(舒张压)、脉压差、BMI(身体质量指数)、叶酸、24 h尿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干预后饮酒率表现为互联网+组(29名,28.7%)<传统组(47名,49.5%)<空白组(66名,66.7%)( χ2=28.948, P<0.001);规律运动率表现为互联网+组(37名,36.6%)高于传统组(18名,18.9%)和空白组(16名,16.2%)( χ2=13.476, P=0.001)。干预后,与空白组参与者相比,互联网+组参与者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钠和叶酸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传统组参与者相比,互联网+组参与者的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干预后互联网+组[SBP:(128.95±6.55)mmHg,DBP:(79.88±5.75)mmHg]和传统组的的血压水平[SBP:(129.63±8.41)mmHg,DBP:(79.77±7.73)mmHg]均低于空白组[SBP:(132.93±8.41)mmHg,DBP:(82.42±7.76)mmHg](SBP: F=9.417, P<0.001;DBP: F=6.967, P=0.001),而互联网+组的24 h尿钠水平(143.63±38.58)mmol/24 h低于传统组(163.31±35.67)mmol/24 h和空白组(154.14±35.52)mmol/24 h( F=11.509, P<0.001)。综上,和传统干预方式相比,“互联网+膳食自我管理干预”模式更可能促进高血压高危人群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改善血压与24 h尿钠水平,利于CVD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近年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软硬件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激励的双重发展红利下,"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迅猛。作者分析了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现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公立医院如何结合"十四五"发展契机,通过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分级诊疗和新技术运用4个方面来实现"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健康医疗大数据驱动下的疾病防控新模式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医疗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已逐渐成为创新健康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资源,成为国家全面实施大数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市鄞州区通过构建健康大数据平台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健康医疗大数据在传染病、预防接种、慢性病等疾病防控领域的防控模式创新,期望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提高区域疾病防控和健康管理水平,培育发展新业态,成为健康中国的有力支撑。本文对鄞州区的这一防控新模式的实践探索进行介绍,并对模式的初步成效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连市血液中心"互联网+无偿献血"服务模式探讨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基于信息技术的血液中心"互联网+无偿献血"服务模式,可以消除传统无偿献血服务模式的弊端。大连市血液中心采用现代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将通信及网络技术与血液中心内部管理系统数据库进行整合,实施"互联网+无偿献血"服务模式,搭建集互联网平台、献血热线综合服务平台和献血服务远程视频指挥系统为一体的采、供血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献血者及社会大众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一站式"服务。"互联网+无偿献血"服务模式统一血液中心对外服务渠道,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同时提升血液中心服务和管理的水平,有利于壮大、稳定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保障临床血液供应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空巢老年人对互联网+医疗服务态度及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深入探究空巢老年人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理解与体验,获取可能影响该类群体对互联网+医疗服务采纳意愿的相关因素,以促进该服务在空巢老年人群体中的有效应用。方法:2022年3—5月采用质性描述性研究方法,通过个人半结构化访谈,对13名来自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歌乐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洞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渝州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住院和体检的空巢老年人进行访谈。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纳入的13名空巢老年人中,男6名,女7名,年龄60~85岁。共提炼空巢老年人对互联网+医疗服务采纳意愿主题4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有采纳意愿及有使用需求。结论:空巢老年人对互联网+医疗服务有使用的需求和意愿,但因技术难度及感知风险等因素而受限。建议相关机构予以针对性的调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互联网+"及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在静疗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互联网+"及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对增强静疗专科护士的综合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静脉治疗专科培训学习的护士54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人。对照组采用传统静疗专科护士培训,研究组采用"互联网+"及SP的多学科联动模式。培训结束后对护士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及满意度调查,并统计两组护士培训期间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SPSS 22.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两组护士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部分理论考核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案例分析和理论考核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研究组护士在实践操作考核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维护、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入、PICC维护、输液港维护、外周静脉导管置入与维护、无菌技术、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和健康教育8个方面以及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护士满意度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4±3.7)vs.(95.7±2.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18, P=0.032)。 结论:"互联网+"及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有助于增强静疗专科护士的综合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获得高质量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保障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互联网+"的急诊留观智慧信息白板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急诊医疗系统的快速发展,急诊就诊人次大幅度增加,就诊时间延长,疾病诊断日益复杂,给急诊工作带来诸多挑战 [1]。急诊留观室主要是对急诊患者进行短时间观察与诊疗的场所,需要密切观察与处置患者复杂的病情变化,护士将特殊治疗与护理信息记录在传统手工白板上,以便提醒医生、责任护士及时完成治疗与护理。由于患者流动性大,医嘱时常更新,易造成患者的护理延误或者重复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这一模式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促进了传统行业不断地向前发展 [3,4,5]。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最新发布的《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提出,要不断优化质量安全工作机制 [6]。为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留观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错项和漏项的风险 [7,8],本院急诊科与信息中心合作,通过"互联网+"将留观患者信息白板嵌入急诊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自动提取与更新。医生护士利用电脑、移动护理车、IPAD即可进行查看,有效传递患者的治疗护理信息 [9]、提高了治疗与护理内容的准确性,医生护士满意度明显提升,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为规范、有效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于2020年1—10月,以三维质量模型为框架,结合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初步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条目池和初始问卷。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31名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或者居家护理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人力资源、公共卫生管理和信息技术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结果:2轮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792、0.828;2轮专家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二级指标0.076、0.075,三级指标0.138、0.150 ( P<0.05)。最终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 结论: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科学及可靠,可为科学有效评价"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及可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