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味保肝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考察五味保肝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持续喂养小鼠19周复制NAFL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3.30 mg/kg)和五味保肝丸低、中、高剂量组(0.11、0.23、0.45 g/kg),另设不造模的正常组,每组8只.药物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模型组和正常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的糖代谢(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肝功能[肝指数、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病理评分]、脂代谢[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相关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形态以及纤维化、脂滴形成和糖原合成情况;检测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和肝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检测肝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IRS/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经高剂量的五味保肝丸干预后,NAFLD小鼠肝指数,血清中ALT、AST、FFA、TC、TG、LDL-C水平,肝组织中TNF-α、IL-6、IL-1β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肝组织病理评分、纤维化染色面积占比、脂滴染色面积占比均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糖原染色面积占比和肝组织中IRS1、PI3K、AKT、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肝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程度均减弱,纤维化病变均减轻.五味保肝丸低、中剂量组小鼠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趋势,但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五味保肝丸可调节NAFLD小鼠肝脏脂代谢、糖代谢紊乱,改善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IRS/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保肝丸中4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一种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保肝丸中芍药苷、黄芩苷、五味子醇甲、大黄素4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依利特Hypersil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和0.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分别为230 nm(芍药苷)、280 nm(黄芩苷),254 nm(五味子醇甲、大黄素);以黄芩苷为内参物,建立其与芍药苷、五味子醇甲、大黄素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fk/m);采用外标法计算保肝丸中黄芩苷的含量,通过fk/m计算芍药苷、五味子醇甲、大黄素的量,并将QAMS测定的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芍药苷、黄芩苷、五味子醇甲、大黄素在一定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等均符合方法学要求;在线性范围内,芍药苷、五味子醇甲、大黄素与黄芩苷之间的fk/m分别为1.42、0.344、0.332,且重现性良好;QAMS计算得到的各成分含量与外标法无明显差异,说明实验所得校正因子可信.结论 所建立的QAMS可作为保肝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