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参灰霉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全球性农业病害.灰葡萄孢繁殖快、变异频率高、抗药性问题突出,防治难度大.本文对人参灰霉病病原、病菌形态、侵染循环、致病机理、防治手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人参灰霉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林下参内生球毛壳菌FS-01对人参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探究林下参内生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FS-01菌株对人参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该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FS-01菌株菌丝、发酵液和孢子悬浮液对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人参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hinseng)、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人参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人参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5种人参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表明: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对5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30.80%,其次是人参立枯病菌、人参菌核病菌、人参根腐病菌和人参灰霉病菌;发酵液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发酵液的PDA培养基上,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82.09%,其次是人参菌核病菌、人参黑斑病菌、人参立枯病菌和人参根腐病菌;孢子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孢子悬浮液的PDA培养基上,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83.72%,其次是人参灰霉病菌、人参立枯病菌、人参菌核病菌和人参根腐病菌.综上结果认为,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对人参病原菌均有很高的抑菌作用,可作为人参病原菌的生防菌株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我国人参灰霉病菌对3种化学杀菌剂的抗药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明确我国人参主产区灰霉病菌对化学杀菌剂多菌灵、异菌脲和嘧霉胺的抗药性水平,为人参灰霉病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人参灰霉病菌的抗药性.结果:供试人参灰霉病菌均对多菌灵表现出较高的抗药性(半数有效浓度?640μg·mL–1);对异菌脲相对敏感;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地域特征明显,吉林人参灰霉病菌抗药性最强,辽宁人参灰霉病菌抗药性次之,黑龙江人参灰霉病菌抗药性最弱.结论:全部供试人参灰霉病菌已经对多菌灵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建议在东北防治人参灰霉病时停用多菌灵;部分人参产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产生较强的抗药性,应选择性停用;供试菌株对异菌脲的整体抗药性偏低,可继续在人参产区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人参灰霉病菌对咪鲜胺敏感性基线的建立及抗药性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建立人参灰霉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基线,明确咪鲜胺抗性突变体的适合度以及人参灰霉病菌对咪鲜胺及灰霉病防治常用杀菌剂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异菌脲和嘧霉胺的交互抗性,该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人参灰霉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菌剂驯化及紫外线诱导法筛选咪鲜胺抗性突变体;通过继代培养稳定性、菌丝生长速率及致病力测定,明确抗性突变体的适合度;通过菌剂敏感性Pe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咪鲜胺与4种灰霉病杀菌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供试人参灰霉病菌均对咪鲜胺敏感,EC50为0.0048~0.0629μg·mL-1,均值0.022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89株灰霉病菌位于主峰范围内,均为连续单峰曲线,将EC50均值0.018μg·mL-1作为灰霉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基线.经室内药剂驯化和紫外线诱导,共获得6株抗药突变体,其中2株抗性不稳定,2株多代培养后出现抗药性下降;抗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均低于亲本,多数突变体的致病性也较亲本低.另外,咪鲜胺与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异菌脲和嘧霉胺均无明显交互抗药性.咪鲜胺用于人参灰霉病防控的潜力较大,灰霉病菌产生抗药性的风险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