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溧阳市中医医院25例(25眼)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行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耗时及术后视力。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25例硅油全部顺利取出,无硅油残留。随访末期视力≥0.1者18眼(72.00%),优于术前的5眼(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607, P=0.000)。无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角膜内皮失代偿或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穿刺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行前房穿刺所致眼压波动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者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5例药物无法控制眼压而行前房穿刺(穿刺组);另15例经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药物组)。两组患者眼压降至正常后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ECD、角膜厚度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穿刺组ECD为(1 166.6±309.95)个/mm 2,较药物组ECD(2 034.7±261.23)个/mm 2明显减少( t=-5.46, P<0.05)。术后BCVA及角膜厚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t=3.21,-4.01; P<0.05)。 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间,反复前房穿刺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大量丢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患者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龙游县人民医院2019年1至12月糖尿病患者白内障127例(127眼)作为观察组,以同期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133例(133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低于对照组( t=8.938, P<0.001)。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 t=5.981, P<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无明显变化( t=1.575, P=0.116),而观察组中央角膜厚度明显增厚( t=2.112, P=0.036)。 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较非糖尿病患者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低,而且角膜厚度增加较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摘除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且药物保守治疗及前房穿刺不能稳定控制眼压患者41例(55眼),眼压(47.3±4.8)mmHg(1 mmHg=0.133 kPa),同时伴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所有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内行常规眼科检查,并获取角膜内皮相关指标,包括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中央角膜厚度(CCT)及变异系数(CV)等。手术前后各指标差值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术后第1天眼压为(16.7±3.7)mmHg,其中4眼眼压仍高[(24.9±2.2)mmHg]需药物控制,其余患眼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术后3个月眼压为(15.7±3.1)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48, P<0.001)。术后ECD[(1 023±344)个/mm 2]明显较术前[(2 062±300)个/mm 2]下降( t=-22.75, P<0.001)。术后CV(33.5%±6.8%)明显较术前CV(22.7%±2.6%)增大( t=13.62, P<0.001)。手术前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改善( Z=-4.94, P<0.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 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可快速有效控制眼压,但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大小角膜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术后角膜愈合过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大小角膜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术后角膜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6例76眼,按照透明角膜切口大小的不同分为2.2 mm切口组37例37眼和1.8 mm切口组39例39眼。术中测量并比较2个组累积释放能量(CDE)和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1周及第1个月,采用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并比较2个组角膜切口结构和角膜厚度;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并比较2个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直径3.0 mm范围角膜体积(CV3)和直径10.0 mm范围角膜体积(CV10)。结果:2个组间角膜内皮细胞数量、CCT、CV3、CV10、角膜切口外口处角膜厚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组别=0.788、0.706、3.692、4.341、4.182,均 P>0.05);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上述各参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17.717、67.356、17.577、13.559、80.076,均 P<0.01)。术后1个月2个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 d,2个组CCT、CV3、CV10、角膜切口外口处平均角膜厚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周、1个月CCT、CV3、CV10、角膜切口外口处平均角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个月,1.8 mm切口组术眼角膜切口内口哆开和角膜内皮错位的发生率分别为12.8%(5/39)和5.1%(2/39),高于2.2 mm切口组的0.0%(0/37)和2.7%(1/37),2个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078, P=0.024; χ2=0.295, P=0.590)。术后1 d,1.8 mm切口组角膜切口内口角膜厚度明显较2.2 mm切口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2);2.2 mm切口组和1.8 mm切口组角膜切口内口角膜厚度与CDE均呈正相关( r=0.231, P=0.025; r=0.347, P=0.003)。 结论:与2.2 mm角膜切口相比,1.8 mm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切口内口哆开、角膜内皮错位发生率以及角膜切口内口处角膜水肿程度较高,且恢复较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杂性眼外伤保留周边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保留周边部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以周口爱尔眼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复杂性眼外伤合并玻璃体积血80例(80只眼)为对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40只眼)。观察组行保留周边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常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未保留前囊)。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 t=7.852, P=0.000)。术后6个月,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 t=8.944, P=0.000)。眼压低于对照组( t=42.683, P=0.008)。角膜高阶像差低于对照组( t=4.525, P=0.000)。观察组术后发生眼压增高、虹膜粘连及角膜水肿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保留周边部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能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改善术后视力,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空气泡辅助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空气泡辅助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及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3—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拟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IOL1期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70例170眼,根据IOL植入术中前房注入剂不同将术眼分为2个组,其中采用空气泡辅助IOL植入术者92眼作为空气泡组,采用传统透明质酸钠辅助IOL植入术者78眼作为透明质酸钠组。所有术眼连续随访12周,比较术前及术后1、4和12周2个组术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C)和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的比例以及术前及术后1 d、1周和4周2个组眼压的变化,并比较2个组IOL植入时长和手术总时长。结果:所有术眼手术顺利,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2个组术眼间ECC、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和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分组=0.004, P=0.953; F分组=0.706, P=0.042; F分组=1.896, P=0.170);2个组术眼术后各时间点ECC和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小于各组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透明质酸钠组术后1 d有2眼眼压升高,经前房穿刺放液后恢复正常;空气泡组未出现术后高眼压者。空气泡组的手术总时长和IOL植入时长分别为(256.95±47.74)s和(29.66±6.58)s,明显短于透明质酸钠组的(357.78±36.07)s和(50.63±8.3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662、17.922,均 P<0.01)。 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空气泡辅助IOL植入术和传统透明质酸钠辅助的IOL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无明显区别,但空气泡辅助IOL植入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LASIK术后白内障患者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置换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37岁,因"左眼逐渐视物不清半年余"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既往史:5年余前曾行双眼角膜屈光手术矫正近视,具体不详。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8,眼压:右眼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2 mmHg,双眼角膜周边环形瘢痕,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区混浊(++),眼底模糊可见视盘界清、色可,动静脉可,视网膜豹纹状改变,黄斑区反光不明。辅助检查:电脑验光示:右眼+0.25DS/-0.50DC×150°,左眼验不出;B超示:双眼玻璃体轻度混浊,轻度后巩膜葡萄肿;角膜内皮镜示:右眼CD2841 CV23,左眼CD2203 CV32;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各层反射均匀。术前行双眼眼前节照相(图1)、眼轴和人工晶状体(IOL)度数测量(IOLMaster 700)、itrace、前节OCT、Pentacam(图2)检查。临床诊断:双眼白内障、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反向巩膜袋法人工晶状体固定术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反向巩膜袋法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黄河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共31例(31眼)无完整后囊的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反向巩膜隧道形成结膜巩膜袋复合体,睫状沟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I试验及眼压。结果:随访期末,所有患眼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119、16.001, P<0.05)。所有患眼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I试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周裸眼视力≥0.5者29例,占93.5%。术后人工晶状体位正、无倾斜,未出现缝线暴露,未出现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或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反向巩膜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治疗无完整后囊的人工晶状体眼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延伸护理在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白内障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方案的照护价值。方法:以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2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方案)和观察组(实施延伸护理方案),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当天及干预后第1个月末的裸眼视力水平、出院后1个月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末的裸眼视力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内不良事件中虹膜损伤、葡萄膜炎、角膜内皮水肿、前房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117/120)较对照组91.7%(110/12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白内障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方案,能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裸眼视力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