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液交换在硅油取出术中应用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气液交换在硅油取出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行硅油取出术的67例(67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A组33例(33眼),接受单纯的硅油取出术;B组34例(34眼),接受硅油取出术,并行两次气液交换。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B组高眼压发生率低于A组( χ2=5.584, P=0.018)。术后3个月,A组高眼压者10例(30.30%),B组高眼压者2例(5.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93, P=0.009)。B组有1例(2.94%)玻璃体腔内硅油残留少于A组的8例(24.24%), χ2=4.831, P=0.028。术后3个月,两组白内障、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129,0.000; P=0.720,1.000)。两组均未发生脉络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其他并发症。 结论:硅油取出术联合气液交换可减少玻璃体腔内硅油滴残留及高眼压的发生率,且手术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对难治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Ozurdex治疗难治性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确诊为难治性RVO继发黄斑水肿并采用玻璃体腔注射Ozurdex治疗的患者21例21眼,所有患者病程≥3个月,至少经过2次抗VEGF药物治疗后黄斑水肿仍反复发作,视力无明显提高或进一步下降。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Ozurdex,均于注射前,注射后1、2、3、6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压测量,同时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随诊期间,对于黄斑水肿复发或疗效不佳者,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考虑玻璃体腔再次注射Ozurdex或雷珠单抗治疗,同时观察眼部不良反应及全身并发症情况。结果:Ozurdex注射后共随访6个月,注射后1、2、3、6个月平均CRT分别为(295.76±49.19)、(280.33±39.44)、(321.29±73.46)和(300.29±75.10)μm,均明显低于注射前的(458.52±174.61)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注射前后各时间点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975, P>0.05)。6个月随访期间共10眼黄斑水肿复发,复发时间为首次注射后2~6个月,平均(4.1±1.5)个月,其中8眼再次注射Ozurdex治疗后末次随访CRT较复发时下降,BCVA较复发时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254, P=0.001; t=4.277, P=0.004)。随访期间眼压升高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Ozurdex注射后2个月患者眼压明显高于注射前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随访期间3眼眼压≥25 mmHg,占14.3%,通过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均得到控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严重不良反应或全身并发症。 结论:对于难治性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单次Ozurdex注射可带来长达4~6个月的显著解剖学改善并维持患者基线视力,对于复发患者,再次注射Ozurdex依然有效,其短期不良反应主要为眼压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阿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合并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IVA)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合并RPE脱离(PE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wAMD合并PED患者27例32只眼(整体组)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IVA治疗。起始负荷剂量2.0 mg,每月注射1次,连续2个月,经评估按需给药。根据治疗后2个月PED最大高度(PEDH)将整体组分为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分别为20 (62.50%)、12 (37.50%)只眼。应答:PEDH较治疗前下降≥25%;部分应答:PEDH下降<25%。采用日本Topcon公司3D-OCT 2000仪对黄斑中心凹进行扫描。测量PEDH、PED面积(PEDA)、PED体积(PEDV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应答组、部分应答组患眼BCVA、CMT、PEDH、PEDA、PED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791、-0.488、-0.900、-1.130、-0.400 , P=0.435、0.630、0.380、0.270、0.690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个月各组BCVA、PEDH、PEDA、PEDV、CMT变化。治疗前后BCVA及PED相关指标、CMT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不同时间整体组、应答组、部分应答组患眼BCVA、CMT、PEDH、PEDA、PEDV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整体组、应答组患眼所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BCVA=5.871、3.798 , P=0.001、0.019; FCMT=24.526、14.109, P=0.000、0.001; FPEDH=12.569、12.091, P=0.000、0.000; FPEDA=7.534、6.286, P=0.000、0.000 ; FPEDV=5.139、4.104 , P=0.004、0.014 );部分应答组患眼PED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PEDH=3.210, P=0.054; FPEDA=1.913, P=0.183; FPEDV=3.500, P=0.051),BCVA、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BCVA=3.033 , P=0.027; FCMT=11.140, P=0.001 )。治疗后2个月,整体组PEDH下降幅度<25%、25%~<50%、50%~<75%、≥75%者分别为12 (37.50%)、8 (25.00%)、9 (28.13%)、3 (9.38%)只眼,其中PED完全消退1只眼(3.13% );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13 (40.23%)、5 (15.63% )7 (21.88%)、7 (21.88%)只眼,其中PED完全消退4只眼(12.50% )。 结论:阿柏西普治疗wAMD合并PED短期内可恢复其解剖学指标,提高视功能;按需治疗阶段的PED疗效与负荷剂量阶段的疗效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IVA)治疗Ⅲ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Ⅲ期NVG引流阀植入术后眼压再度升高患者43例(43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IVA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单纯睫状体光凝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观察组BCVA为1.30±0.64,较术前1.74±0.76比较提高( t=2.39, P=0.027);对照组末次随访BCVA为1.56±0.68,较术前1.69±0.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4, P=0.267);末次随访两组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9, P=0.196)。观察组术前、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眼压为(39.20±4.92)mmHg、(22.20±3.41)mmHg、(19.80±4.31)mmHg、(20.70±4.58)mmHg及(18.30±2.52)mmHg,对照组术前、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眼压为(39.70±4.82)mmHg、(20.20±4.13)mmHg、(18.60±4.09)mmHg、(18.20±3.98)mmHg及(16.70±2.36)mmHg (1 mmHg=0.133 kPa),两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其中观察组( t=12.75、13.27、12.32、16.93,均 P<0.05),对照组( t=14.72、16.04、16.51、20.55,均 P<0.05);末次随访对照组眼压控制优于观察组( t=2.09, P=0.037)。随访期间两组均出现一例玻璃体积血,未见其他并发症。 结论:IVA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引流阀植入术后眼压再度增高的Ⅲ期NVG安全有效,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可改善视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妥拉唑啉控制雏鸡实验性近视进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α受体阻滞剂妥拉唑啉控制雏鸡实验性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研究。于2021年3月将61只6日龄白莱航鸡随机分为形觉剥夺对照组(FDM)、形觉剥夺后妥拉唑啉组(FDM+T100)、形觉剥夺后妥拉唑啉联合L-NAME组(FDM+T100+L-NAME)和离焦诱导对照组(LIM)、离焦诱导后妥拉唑啉组(LIM+T100)、离焦诱导后妥拉唑啉联合L-NAME组(LIM+T100+L-NAME)进行有效性研究;空白对照组(Blank)、单纯妥拉唑啉干预组(Blank+T100)进行安全性研究。所有雏鸡均取右眼进行实验干预,妥拉唑啉干预组在造模的同时每天进行玻璃体腔注射12.5 μL妥拉唑啉,妥拉唑啉联合L-NAME干预组注射等量妥拉唑啉和L-NAME,对照组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持续6 d。记录和统计分析各组处理前后的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参数。安全性研究中,对Blank组和Blank+T100组雏鸡诱导结束后进行视网膜电图检查。雏鸡处死后眼球固定切片进行TUNEL染色观察视网膜功能损害程度。不同近视模型中对照组与T100组、T100组与T100+L-NAME组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经过6 d处理后,在形觉剥夺模型中,与FDM组相比,FDM+T100组的屈光度近视化减少( t=-16.16, P<0.001),眼轴增长量减少( t=12.41, P<0.001),脉络膜厚度减薄量减少( t=-2.46, P=0.031);与FDM+T100组相比,FDM+T100+L-NAME组屈光度近视化增加( t=4.20, P=0.001),眼轴增长量增加( t=-2.33, P=0.033)。在离焦诱导模型中,与LIM组相比,LIM+T100组屈光度近视化减少( t=-5.77, P<0.001),眼轴增长量减少( t=4.19, P<0.001);与LIM+T100组相比,LIM+T100联合L-NAME组屈光度近视化增加( t=3.74, P=0.001),眼轴增长量增加( t=-3.20, P=0.005)。安全性研究中,Blank组和Blank+T100组的屈光度及眼球生物参数变化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ERG结果显示,Blank组和Blank+T100组相比,双眼各检测指标比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UNEL染色显示各组均未见显著凋亡。 结论::妥拉唑啉能够有效延缓雏鸡实验性近视的屈光度和眼轴进展,但在应用L-NAME后减弱,提示在妥拉唑啉扩张脉络膜血管时可能也有一氧化氮共同参与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囊袋内及囊袋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微创复位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囊袋内及囊袋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微创复位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至2020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囊袋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16例(18眼),囊袋内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5例(5眼),同期就诊于福建龙岩人民医院囊袋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2例(2眼),共23例(25眼)。其中5眼采用外路法人工晶状体襻-囊袋巩膜缝线固定复位术,20眼采用外路法人工晶状体襻巩膜缝线固定复位术。结果:术中2眼出现少量前房积血,术后5~7 d自行吸收,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或眼压升高等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0.3~0.4者6眼,≥0.5者5眼,其余9眼因伴有视网膜疾病视力极差,但也有明显提高。术后随访3个月~4年,所有患者的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稳定。结论:囊袋内及囊袋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微创复位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斑下浓厚出血的多联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气体填充和抗VEGF药物治疗(多联治疗)黄斑下浓厚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接受多联治疗的黄斑下浓厚出血患者24例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9.05±8.86)岁。患眼平均黄斑下出血时间(17.15±10.30)d;平均出血面积(13.85± 8.63)DD。合并出血性RPE脱离17只眼。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频域OCT测量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患眼平均logMAR BCVA 1.37±0.38;平均黄斑中心凹平均隆起高度(824.94±294.38)μm。所有患眼均行23G或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中黄斑下注射10 μg/0.1 ml t-PA 0.1~ 0.5 ml;气液交换后玻璃体腔填充15% C 3F 8 13只眼,消毒空气11只眼;手术完毕时注射抗VEGF药物11只眼,后续根据病灶活动情况行抗VEGF药物按需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27.90±22.21)个月。观察黄斑下出血吸收、视力改善情况、再出血及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比较行 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治疗后1个月,所有患眼黄斑中心凹下积血清除。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logMAR BCVA 0.82±0.28,平均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253.88±71.75)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727、-3.234, P<0.001、<0.001)。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平均为1.08次。手术中视网膜下注射t-PA时黄斑中心形成微小裂孔1只眼;手术后早期轻度玻璃体积血2只眼。随访期间出血复发2只眼。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下注射t-PA、气体填充、抗VEGF药物是治疗黄斑下浓厚出血的优化组合方式;可有效清除黄斑下出血,提高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玻璃体再出血(PVH)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9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首次行PPV治疗的PDR伴玻璃体积血(VH)患者1 848例1 848眼,其中男979眼,女869眼;平均年龄(55.72±10.39)岁。所有患眼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PPV。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379.34±231.28)d。按PPV术后是否发生PVH分为PVH组和无PVH组,再根据PVH发生时间分为早期PVH组和晚期PVH组。1 848例1 848眼中PPV后发生PVH 170眼,占9.19%,其中早期PVH 30眼,晚期PVH 140眼,发生时间为术后6~450 d。纳入统计分析的基线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手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眼部因素包括术前是否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前3 d是否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晶状体状态、是否合并虹膜新生血管(NVI)等;手术因素包括术中是否发现视盘新生血管(NVD)伴出血、是否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束时是否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等。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R伴VH患者PPV术后PVH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0.940, P<0.01)、术前高HbA1c水平( OR=1.878, P<0.01)、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 OR=8.310, P<0.01)、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 OR=3.030, P=0.019)、糖尿病病程( OR=1.044, P<0.01)、高血压病史( OR=1.802, P<0.01)、合并肾脏或心脑血管疾病( OR=18.377, P<0.01)、术前合并NVI( OR=7.488, P<0.01)、未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OR=1.628, P=0.023)、NVD伴出血( OR=2.691, P<0.01)、术毕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 OR=0.181, P<0.01)、术毕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 OR=1.901, P=0.024)与PVH相关。早期PVH组和晚期PVH组术前基线、眼部和手术因素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低龄、术前高HbA1c、合并RVO、糖尿病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合并肾脏或心脑血管疾病、术前合并NVI、未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NVD伴出血、术毕未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术毕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是PDR伴VH患者PPV术后发生PVH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薄层CT对早期肺腺癌的浸润性征象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肺腺癌的浸润性CT征象,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的101例肺腺癌患者[男性42例、女性59例,年龄28~75(56.5±9.4)岁]的薄层CT影像学资料,包括结节内部特征(实性成分、血管征、支气管征、空泡征)、边缘特征(光整、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结节长径、CT值、相对CT值、结节体积、CT值/体积的比值等。根据病理亚型将患者分为浸润前组(25例)和浸润组(76例),并对2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最佳临界值和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浸润前组25例患者中有纯磨玻璃结节20例(80.0%)、混合磨玻璃结节5例(20.0%)。浸润组76例患者中有纯磨玻璃结节13例(17.1%)、混合磨玻璃结节26例(34.2%)、实性结节37例(48.7%)。浸润组患者结节内部出现实性成分、支气管征、血管征、空泡征的概率均高于浸润前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2.9%(63/76)对20.0%(5/25)、26.3%(20/76)对4.0%(1/25)、43.4%(33/76)对16.0%(4/25)、32.9%(25/76)对8.0%(2/25), χ2=4.14~33.82,均 P<0.05]。浸润前组患者结节边缘光整的概率高于浸润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0%(17/25)对10.5%(8/76), χ2=33.36, P<0.001],浸润组患者结节边缘出现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的概率均高于浸润前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3.7%(56/76)对32.0%(8/25)、71.1%(54/76)对0、47.4%(36/76)对0, χ2=14.08、Fisher确切概率法,均 P<0.001]。浸润前组与浸润组患者的结节长径[7.50(6.50, 8.25)mm对13.00(11.00, 16.00)mm]、CT值[-537.00(-612.00, -418.00)HU对-61.00(-318.25, 21.50)HU]、相对CT值[-289.00(-412.00, -210.50)HU对-758.50(-839.00, -534.25)HU]、结节体积[ 0.18(0.14, 0.26)cm 3对0.86(0.44, 2.16)cm 3]、CT值/体积的比值[-2685.00(-3564.00, -1972.00)对-48.19(-422.14,12.8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6.51~-5.43,均 P<0.001)。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的最佳临界值:当结节长径≥8.75 mm时,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4.0%;当结节体积≥0.31 cm 3时,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88.0%;当CT值为-464 HU时,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72.0%;当CT值/体积的比值为-1681.7时,灵敏度为93.4%、特异度为88.0%。结节长径、CT值、结节体积、CT值/体积的比值的AUC分别为0.902(95% CI:0.843~0.962)、0.889(95% CI:0.824~0.955)、0.863(95% CI:0.784~0.942)、0.936(95% CI:0.886~0.985)。 结论:早期肺腺癌的浸润性CT征象与其结节体积、长径、密度、内部特征、边缘特征有关,需多平面仔细观察相关征象,综合分析,一旦发现其具有浸润倾向,应及早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玻切术前不同剂量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术前不同剂量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就诊的PDR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3组:单纯玻璃体切除组,30例;标准剂量组,30例;术前应用0.25 mg/0.025 ml雷珠单抗半剂量组,20例,术前3~5天应用0.5 mg/0.5 ml雷珠单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手术耗时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单纯手术组、标准剂量组和半剂量组平均手术耗时依次为(60.2±7.8)min、(43.5±10.1)min和(43.0±6.4)min;三组术后视力(logMAR)依次为1.13±0.48、1.08±0.65和1.07±0.72;术中三组依次有6例、1例和0例使用玻璃体填充物;依次有11例、3例和2例再次玻璃体积血;单纯手术组中7例再次手术,1例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前应用0.25 mg与0.5 mg雷珠单抗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