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寨卡病毒感染人肝癌细胞HepG2后外泌体中差异miRN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人肝癌细胞HepG2感染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后的外泌体miRNA的表达差异,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分析。方法:以感染复数0.5的ZIKV(ZJ03株)感染HepG2,以超速离心法提取、纯化感染2 d与未感染细胞的外泌体(Exo-ZIKV与Exo-NC)。以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粒径分析检测外泌体粒径分布,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质等方法鉴定。提取纯化外泌体小RNA,进行miRNA测序与分析,对部分差异表达miRNA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生物信息方法分析差异miRNA靶基因。结果:在透射电镜下呈杯托状双层膜小囊泡结构;粒径大小分布几乎一致但Exo-ZIKV浓度(5.24×10 8颗粒/ml )较Exo-NC(3.06×10 8 paritcle/ml)增多。Western blot检测出Hsp70、CD63和CD9蛋白表达,测序分析显示共20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12个miRNA表达上调8个miRNA表达下调,上调miRNA多与抗病毒通路相关,差异表达miRNA对应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在嘧啶与嘌呤代谢等途径中。 结论:ZIKV感染能刺激HepG2细胞外泌体分泌增加,且引起外泌体miRNA表达变化,这为深入了解ZIKV感染导致肝细胞损伤机制提供新基础,为ZIKV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源诺如病毒的受体和配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人源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HuNoV)是重要的食源性病毒,可导致全球范围内非细菌性肠胃炎的暴发;每年全球约6.84亿例患者感染,经济损失超600亿美元 [1]。HuNoV隶属于杯状病毒科( Caliciviridae)诺如病毒属,病毒颗粒直径约35 nm,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 [2]。病毒基因组由单股正链RNA编码,约7.5 kb,由3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组成 [3]。ORF 2编码主要结构蛋白(VP1);VP1又被分为壳区(shell domain,S)蛋白和突出区(protruding domian,P)蛋白,后者负责结合中和抗体及识别病毒受体/配体 [4]。根据VP1的序列差异,HuNoV至少被分为39种基因型 [3],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流行毒株是GII.4型,是HuNoV研究领域的典型代表。不同基因型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具有一定的差别,导致HuNoV研究难度陡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肠道病毒71型3D蛋白关键氨基酸突变对病毒增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中3D蛋白关键氨基酸突变对病毒增殖的影响,并根据3D三级结构模型推断突变影响病毒增殖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以强毒株SDLY107构建的质粒pMD19T-SDLY107-EGFP为模板,利用定点突变和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病毒突变株,对突变株增殖特性进行测定。同时对3D蛋白三级结构进行预测,根据3D蛋白的结构域功能特性推测突变影响病毒增殖能力的可能机制。结果:经过双酶切鉴定和病毒基因测序证实已成功构建两株突变株病毒:EGFP-EV-A71(S37N)和EGFP-EV-A71(R142K)。两株突变株在RD细胞中的增殖速率均明显弱于亲本毒株。3D蛋白三级结构预测模型显示3D蛋白由"手指(finger)"、"拇指(thumb)"和"手掌(palm)"三个结构域构成握杯状右手结构,S37N位于"拇指"结构域,R142K位于"手指"结构域,而"拇指"和"手指"结构域对3D聚合酶的活性以及蛋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结论:S37N和R142K突变降低了EV71的复制能力,这两个突变可能是通过改变3D蛋白聚合酶活性和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EV71病毒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河北省卢龙县2010-2020年哨点监测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河北省哨点监测<5岁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特征,为儿童病毒性腹泻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2020年河北省卢龙县哨点监测医院<5岁腹泻住院病例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轮状病毒分型采用半巢式两轮RT-PCR方法。杯状病毒检测及分型、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检测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测2 925例粪便标本,病原总体阳性率为65.61%(1 919/2 925)。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2.80%(1 252/2 925)、22.12%(647/2 925)、6.19%(181/2 925)、3.56%(104/2 925)。2010-2017年病毒性腹泻主要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59.30%,1 017/1 715),2018-2020年以杯状病毒感染为主(53.43%,109/204)。轮状病毒阳性率峰值出现在冬季,以12~17月龄婴幼儿最高(52.96%,483/912)。轮状病毒阳性标本,G/P分型以G9P[8]型为主(58.31%,730/1 252),其次为G3P[8]型(8.15%,102/1 252)。杯状病毒以诺如病毒Ⅱ组为主,2011-2016年和2018年优势基因型分别为GⅡ.4[P31]型和GⅡ.3[P12]型。结论: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是2010-2020年河北省卢龙县<5岁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优势病原体,冬季为主要流行季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福州市腹泻住院儿童中A组双埃可病毒流行情况及基因型别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福州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中A组双埃可病毒(parechovirus A,PeV-A)的流行情况和基因型别分布。方法:通过Real-time RT-PCR方法对2018年福州市腹泻监测哨点医院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粪便标本进行PeV-A筛查;采用巢式RT-PCR方法扩增PeV-A阳性标本的VP3/VP1连接片段并进行测序分型。结果:在316例标本中检测出PeV-A阳性标本28例,阳性率为8.86%,其中2例混合杯状病毒感染,与轮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无混合感染。阳性标本中成功分型24例,包括21例PeV-A1、1例PeV-A3和2例PeV-A6,主要流行型别为PeV-A1型,占87.5%(21/24)。PeV-A感染主要发生在1岁以下婴幼儿群体中,感染高峰期在8~10月份。结论:PeV-A1是引起福州腹泻住院儿童的主要病原体,主要以1岁以下婴幼儿为感染对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周围环境中病毒的监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周围环境中病毒的分布。方法:采集COVID-19病例的周围环境标本,包括床扶手、门把手、马桶及洗手池、桌子、储物柜、呼叫器、手机、水杯和衣物,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病毒。结果:共采集到30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150份环境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6份,检出率为4.00%,14个手机表面上3个检出病毒阳性;30例COVID-19确诊病例中6人外环境标本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检出率为20.00%。结论:COVID-19患者周围环境中能检出病毒,存在潜在的传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蛋白ACE2和TMPRSS2在人结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毒感染相关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在人眼部结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眼科手术切除的人体结膜组织标本50例,包括正常结膜组织10例、结膜乳头状瘤组织15例、结膜色素痣组织15例和结膜囊肿10例,并收集10例因外伤摘除眼球的角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不同眼表组织标本中ACE2和TMPRSS2阳性表达进行定位,并对其表达强度进行比较。结果:ACE2和TMPRSS2均表达于正常结膜上皮细胞、结膜乳头状瘤上皮细胞、结膜色素痣上皮细胞和结膜囊肿囊壁细胞中,ACE2主要表达于结膜上皮的表层细胞和中间层细胞,在基底层细胞和杯状细胞不表达,TMPRSS2表达于全层细胞,二者在结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ACE2和TMPRSS2在正常结膜组织、结膜乳头状瘤、结膜色素痣和结膜囊肿中的表达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CE2和TMPRSS2在角膜组织中均为弱阳性表达,二者在不同结膜组织中中度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例数增多。ACE2和TMPRSS2在正常结膜组织、结膜乳头状瘤、结膜色素痣和结膜囊肿中不同强度等级表达例数与角膜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E2: Z=-3.473、-4.183、-3.970、-3.873,均 P<0.01;TMPRSS2: Z=-4.119、-4.472、-4.443、-4.147,均 P<0.001)。 结论:COVID-19病毒感染相关受体蛋白ACE2和TMPRSS2表达于眼表结膜组织中,为COVID-19经眼表的感染途径提供了组织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诺如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和散发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针对NoV感染的治疗药物主要是以NoV复制的各个环节、宿主细胞因子以及免疫调节因子为靶点设计的抗病毒药物。本文以抗NoV药物为重点进行综述,旨在为NoV防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胃伴淋巴样间质的(腺)癌伴杯状细胞腺癌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胃伴淋巴样间质的(腺)癌合并杯状细胞腺癌罕见。本文报道1例63岁男性患者,镜下见大部分癌细胞伴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EB病毒原位杂交阳性;少许癌细胞呈阑尾低级别杯状细胞腺癌样形态,且部分癌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的标志物。本文结合既往文献报道重点讨论胃杯状细胞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特征及鉴别诊断,以加深对阑尾外杯状细胞腺癌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株GI.1型札如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及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GI.1型札如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尝试并开展初步分析。方法:利用本研究设计的GI组札如病毒全基因组5’末端通用引物及杯状病毒3’末端引物,对本实验室保存的两株GI.1型札如病毒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然后进行文库构建、上机测序及序列组装。通过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进化树进行进化分析。结果:两个标本测序质量优异,测序方法具有可行性;在全基因组(WGS)、NSP基因、VP1基因及VP2基因进化树中,均归类为GI.1型;位点变异分布于各个基因片段,但VP1基因的N端保守性较好,熵值较低;大部分基因的核苷酸突变尤其是NS3、NS5及VP1基因的核苷酸突变以同义突变为主,未形成相应氨基酸的突变。结论:成功地开展了对GI.1型札如病毒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及相关进化分析,为札如病毒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