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对天花的认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隋以前天花已经传入中国,隋唐时期对天花已经有了较为准确的描述,已经意识到其为烈性传染病,能够通过症状和天花的外观初判预后,认为天花是热毒所致,是伤寒的一种。北宋早期认为痘疮是由于脏腑积热,后期提出了天花是胎儿吸食了母体的秽液导致,为胎毒说之雏形;已经能够辨别水痘、麻疹及天花的不同。明清时期,“胎毒”外感说已成为主流;观察到感染一次天花以后不会再感染这一免疫现象;对天花的症状有了细致描述,能准确预后。可以看出古代医家们对于天花的认识是随着时间的进展不断深入的,这些认识为人痘接种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学防控疫病历史回顾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中国悠久的防治疫病斗争史上,中医学谱写了辉煌的抗疫篇章:主动"避其毒气",摸索出众多防护方法;发明了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积极有效;众多医家前仆后继的丰富实践,积累出有效的治疫经验;中医学不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保驾护航,而且在新中国的抗疫斗争如乙脑、非典的防治中也再立新功.历代医家在防治疫病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进行提炼升华理论,至清末已形成了一套理论较为完备的治疫辨证论治体系,同时发展出丰富多彩的防治疫病技术方法.中医防治疫病历史悠远,当前面对新冠病毒的肆虐,中医学独特的防治理论及丰富多样的技术手段,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与应用;中西医防治疫病各有所长,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抗击疫病;"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展中医药,在未来中国特色传染病应对体制中要强化中医药的作用,使"中西医并重"落到实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历代防疫概说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设有与清洁相关的官职和除害防疫的专职人员,而且具有规范的预防疫病和服药预防措施.成书于这个时期的专门医著《黄帝内经》,更是对疫病的发病与气候的关系以及疫病的预防和周期性预测都有详细的阐述.隋唐五代时期,"导引"和熏烟防治疫病的方法得以运用,此外孙思邈还提出用灸法预防瘟疫感染.王焘在《外台秘要》中首次将伤寒与温病并列论述,指出性接触可以传播天行病,同时对创伤性感染也有了认识.宋金元时期,香药被广泛应用,医家们认识到"香能散疫气",此外重视运气学说在疫病发生中的作用.同时,医家对疫病的种类认识也开始多元化,对痘疹、瘴疟、痢疾、霍乱、麻风、虫证等传染病的防治也有非常多的记载.明清时期,政府施散医药防治疫病,医家重视隔离和消毒,根据时令提前服用预防瘟疫的处方.医家预防疫病方案多样化,首创主动防疫,推行人痘接种术,影响深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人痘接种术的发明和传播对中医药防治烈性传染病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5
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是中医学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烈性传染病人工免疫的先驱.人痘西传与牛痘东传,成为中、西医交流史上的辉煌篇章.该文简要回顾了人痘接种术的发明和传播,重新挖掘人痘接种术的发明和传播对中医药防治烈性传染病的启示意义.启示有三:其一,人痘接种术防治天花是中医学辨病论治的杰出成果,启示中医药的诊疗实践除了辨证论治外,辨病论治同样值得充分重视和全面挖掘.其二,人痘接种术不断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为其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说明中医药传统诊疗技术/手段值得珍视,但迫切需要走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之路.其三,人痘接种术西传和牛痘接种术东传,共同为消灭天花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中、西医学交流史上的佳话,可见中、西医学的交流互鉴,是推动医学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