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稳态——风湿免疫病长期缓解的必由之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免疫稳态已成为免疫领域最为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自身免疫的发生与免疫状态的失衡密切相关。在风湿免疫病及其他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中,既要及时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又要使病情稳定和长期缓解。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实现病情长期缓解、避免复发的前提是免疫稳态。调节性T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平衡是免疫稳态的关键。B细胞、NK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及其亚群对免疫稳态同样有重要影响。临床上,不少免疫相关的药物和方法对患者免疫稳态的恢复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加深对这些药物和方法的认识,并促进其临床应用。大幅度提高风湿免疫病患者的缓解率,并强调长期缓解势在必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免疫学检验的开发研究和临床应用规范势在必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神经免疫病是一类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前者结构损害和/或功能异常的疾病。及时诊断并施以合适的免疫干预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并改善预后。日益涌现的神经系统自身抗体、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特种蛋白检测是指导临床诊断及监测免疫状态的重要依据。目前在检测指标设置、检测标准化、结果解读及互认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正确评估这些神经免疫学指标的临床意义,建立标准化检测流程,并通过室间比对质控来规范临床检测,并用以指导治疗策略、监测疗效和评估预后是临床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将神经免疫学检测分为常规型和研究型检测,并对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检测技术和应用规范做一述评,旨在唤起临床医生和检验科医生的双向交流与合作,加快神经免疫学检验的开发研究和临床规范化进程,给神经免疫病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谷氨酸脱羧酶-65抗体相关神经免疫病九例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抗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抗体相关神经免疫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临床预后的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9例GAD65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2,发病年龄为17~68(43.6±20.5)岁。有2例患者具有前驱感染史。首发症状以癫痫首发者4例,记忆力减退者2例,头晕者2例,肢体僵硬者1例。临床表型包括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单纯癫痫发作1例,边缘性脑炎5例,僵人综合征伴癫痫发作1例,脑干脑炎1例。9例患者中,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血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5例。4例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表现为海马或颞叶异常信号,1例表现为海马萎缩。6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均有癫痫样异常放电,放电区域在右侧额区2例,左侧或右侧颞区各2例。9例患者均接受免疫治疗,6例仅接受激素治疗,2例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1例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9例患者,其中失访2例,剩余7例随访时间为1.5个月至3年3个月不等,1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其中2例遗留痫性发作,1例遗留记忆力减退。其余3例症状未缓解。结论:抗GAD65抗体相关神经免疫病以中青年女性最为常见,可表现为边缘性脑炎、僵人综合征等,临床以癫痫发作、肢体僵直、认知损害、小脑性共济失调等为主要表现,可出现症状重叠,血或脑脊液抗体检测为诊断的“金标准”,整体预后不佳,早期及时的免疫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对以癫痫发作为核心症状的患者,免疫治疗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人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相关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人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安全性,并分析导致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且行ERCP的患者51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ERCP术后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老年组(≥65岁,301例)与非老年组(211例)基础疾病、手术操作与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老年组并存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乳头旁憩室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均 P<0.01);胆石症、胆系手术史、ERCP史、免疫病、肿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老年组患者术前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均 P<0.01)。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是两组患者中最常见的ERCP术中操作,其他为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胰管插管、胰管支架置入。老年组患者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比例为34.6%(104例)和18.9%(57例),高于非老年组患者的25.6%(54例)和11.4%(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老年组患者胆总管直径和最大结石直径为(1.32±0.43)cm、(1.04±0.53)cm,大于非老年组患者的(1.16±0.40)cm、(0.81±0.0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4.23、-4.76,均 P<0.01);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 P<0.05)、胆管支架引流术( P<0.05)的操作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12例)和5.7%(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8, P>0.05)。ERCP术后胰腺炎、出血、穿孔、感染、造影剂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老年患者ERCP中高风险的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操作多,但不增加老年人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对老年人ERCP是一项安全的手术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规范靶向药物治疗 提高我国脊柱关节炎治疗水平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脊柱关节炎(SpA)是一组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致残性风湿免疫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虽然针对SpA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和通路的靶向治疗药物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已逐渐成为治疗SpA的基础治疗药物,但目前我国存在靶向治疗药物使用欠规范,生物制剂使用率低、使用时间短、依从性差,及缺乏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安全性数据等现象。规范化应用靶向治疗药物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银屑病关节炎的达标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银屑病关节炎(PsA)是一种慢性全身炎症性疾病,异质性强,影响全身多个脏器,可导致关节损伤和残疾,疾病负担重。随着达标治疗策略在多种风湿免疫病中的成功应用,全球开始探索PsA达标治疗的可行性,令人可喜的是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以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为目标的达标治疗不仅在临床上可行,而且多项临床试验已证实达标治疗策略可改善PsA患者的预后。然而,当前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例如适用于临床的PsA缓解定义、最恰当的疾病活动度评估方法等。国内对PsA达标治疗的认知度尚低,此方面研究甚少,本文对该领域的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对国内PsA患者管理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瘟疫的中医分类及相关理论探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瘟疫是指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即现代医学之传染病。由于瘟疫种类繁多,古代不同时期的医家对瘟疫的认识与理解也不断的演化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整理,挖掘中医对瘟疫的分类,并对瘟疫相关理论进行辨析,从而完善中医对瘟疫的分类,以期为现代疫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秦汉时期疫病的认识与应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秦汉时期人们通过观察自然气候的规律,并结合天人感应的自然观和巫术观念认识疫病的成因,存在3种认识观念:异常气候致疫、人事政令致疫、鬼神致疫。在此影响下,也随之产生相应的应对措施。自然界异常的气候变化会导致疫病发生,受这种认识观的影响,中医从外感的角度认识和辨治疫病,《内经》中以风邪外袭认识并论治疠病(麻风病),《伤寒论》从外感论治疫病,本草著作记载有药物治疫辟疫的经验;君王施令有失则上干天和,造成天象气候异常,引发包含疫病在内的各种灾异,董仲舒天谴观认为灾异是上天对君王不施德政而降下的警示,基于人事政令致疫的认识,君王应对疫病常采取反思并纠正过失,施行德政的措施;鬼神作祟亦被认为是招致疫病的因素,人们通过祭祀神、傩礼逐疫的方式应对疫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近代上海瘟疫流行及其防治史研究述评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从流行状况、疫病成因、社会影响、防治举措等方面梳理归纳综述海内外学者对于近代上海瘟疫流行及其防治的研究日新,发现近代上海各种瘟疫频繁流行与当时城市环境、人口流动、气候条件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疫情期间,上海租界、华界管理当局组织防治瘟疫,稳定社会秩序;地方社会的民间社团慈善机构亦参与其中;在促进公共卫生发展的同时,共同推动上海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其中跨学科的综合、管理者防疫举措的比较研究、中医药防治的经验借鉴等问题,仍有深化的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8 - 2020年甘肃省人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甘肃省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空间、季节以及年龄分布的变化,为下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 - 2020年甘肃省人畜间布病报告数据,人间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畜间阳性数据来源于甘肃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所的月报信息。人间布病根据年份、月份、年龄、地区等因素进行分类分析,畜间布病根据年份、月份、种群、地区等因素进行分类分析。运用ArcGIS 10.2软件对数据进行空间流行特征分析,运用Measuring Geographic工具计算2018 - 2020年人畜间布病发病重心转移距离。结果:2018 - 2020年,甘肃省人间布病共报告6 375例,40 ~ 59岁年龄段占总报告的54.96%(3 504/6 375)。其中,2018年1 584例、2019年1 787例、2020年3 004例。人间布病高发时间为7和11月份。畜间共检出布病阳性牲畜48 180只,其中阳性羊47 342只,占检出总阳性数的98.26%(47 342/48 180)。畜间布病高发时间为10月份。14个市(州)中畜间布病报告主要集中在庆阳市、张掖市、酒泉市。人间布病发病重心位于武威市古浪县境内;畜间布病发病重心2018年位于武威市境内,2020年位于庆阳市境内。结论:甘肃省人畜间布病病例呈增长趋势,部分地区存在人畜疫情分离问题,应主动加强监测力度,落实高危地区人畜间布病防控措施,遏制疫情蔓延态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