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氯苯唑酸风险信号挖掘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挖掘新纳入医保目录的罕见病用药氯苯唑酸的相关风险信号。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3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2季度的不良事件(AE)报告,提取以氯苯唑酸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 ROR)法和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BCPNN)法对氯苯唑酸的AE风险信号进行检测。 ROR法信号阳性的标准为目标药物的目标AE报告数(a)≥3,且95%置信区间( CI)下限>1, ROR及其95% CI下限值越大提示信号强度越大;BCPNN法信号阳性的标准为信息成分( IC)-2 SD>0( SD为标准差), IC-2 SD值越大提示信号强度越大。根据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AE信号进行统计和分类, ROR和BCPNN 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风险信号判定为氯苯唑酸的可疑AE风险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共收集到3 999例以氯苯唑酸为首要怀疑药物的病例,其中男性2 942例(73.6%),女性688例(17.2%),性别不详369例(9.2%);年龄>65岁者3 148例(78.7%),18~65岁者192例(4.8%),<18岁者52例(1.3%),数据缺失者607例(15.2%);心脏淀粉样变性病1 064例,淀粉样变性病872例,周围神经淀粉样变性病148例,其他176例,适应证不明者1 739例;结局为死亡者1 403例(35.1%)。 ROR和BCPNN 2种方法筛选结果均为阳性的风险信号共110个,涉及20个SOC;AE报告数前5位的PT为呼吸困难(338例)、疲乏(301例)、水肿(167例)、头晕(111例)、跌倒(110例),涉及的SOC依次为全身性损害、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胸及纵膈疾病、各类检查和代谢及营养类疾病。信号强度居前5位的PT( ROR及其95% CI下限)为早期饱胀感(28.07,11.64)、腰椎管狭窄(26.73,15.15)、主动脉扩张(24.36,9.11)、体力减退(22.64,10.15)、颈神经根病(22.13,7.11)。AE报告数排前20位的风险信号中有4项药品说明书无记载,包括头晕、身高降低、胸痛和肾衰竭;信号强度( ROR法)排前20位的风险信号中有16项药品说明书无记载,包括腰椎管狭窄、主动脉扩张、体力减退、颈神经根病、身高降低、颈动脉疾病、高脂血症、端坐呼吸、外周静脉疾病、良性前列腺增生、腕管综合征、消瘦、喉部异物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体位性头晕和主动脉粥样硬化。 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早期饱胀感、腰椎管狭窄、主动脉扩张、体力减退、颈神经根病可能是应用氯苯唑酸常见的不良事件;有多项风险信号在药品说明书中未记载,临床使用时应给予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金蒲橘泡腾片喷雾干燥、成型工艺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优化金蒲橘泡腾片喷雾干燥、成型工艺.方法 以浓缩液相对密度、进风温度、泵药速度为影响因素,出粉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结合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优化喷雾干燥工艺.以浸膏粉用量、酸(无水柠檬酸)碱(碳酸氢钠)比例、酸碱总量为影响因素,感官评分、崩解时间、吸湿性、发泡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结合层次分析(AHP)-熵权法优化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喷雾干燥工艺为浓缩液相对密度 1.15,进风温度 135℃,泵药速度 15%,出粉率为 84.63%.最佳成型工艺为浸膏粉用量 20%,酸碱比例 1∶0.9,酸碱总量75%,综合评分为 93 分.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为金蒲橘泡腾片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方蜜蜂对秦岭及其周边地区传粉蜂的群落组成及其传粉网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秦岭山脉以其丰富的植被和多样的传粉昆虫闻名,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的引入和扩散,蜂类物种的丰富度和数量显著下降.这一下降对该地区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了连锁反应.为了改善秦岭山脉及其周边地区自然和农业景观中本土蜂类的保护,我们在三类栖息地(森林、森林-农业交错带和农田)的33个采样点进行了调查.我们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t检验等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意大利蜜蜂对不同栖息地中本地传粉蜂类的丰富度、数量以及传粉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意大利蜜蜂显著负面影响了野生传粉蜂类的丰富度和数量,而中华蜜蜂(Apis cerana)的数量也受养蜂条件的影响.②意大利蜜蜂对秦岭山脉及其周边地区传粉蜂类的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在受意大利蜜蜂影响的地点,蜜蜂群落的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皮尔洛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低于未受其影响的地点.③这种影响的根本原因是意大利蜜蜂对花卉资源的垄断.意大利蜜蜂倾向于访问具有大量蜜源的开花植物,这些植物在当地植物群落中占有重要比例.通过在蜂-植物传粉网络中保持主导地位,意大利蜜蜂竞争性地取代了本地传粉蜂类对花卉资源的访问权,最终导致本地蜂-植物互动的减少,降低了传粉网络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这些发现表明,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土传粉物种,维持秦岭山脉的生态平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公共数据库挖掘并分析雄激素性脱发的关键基因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雄激素性脱发(AGA)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共数据平台的基因表达数据库中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GSE45512、GSE36169),利用GEO2R在线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分析并获得各自的差异基因(DEGs),采用DAVID线上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对DEGs进行蛋白网络的构建,利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插件计算,并根据MCC评分由高到低排序,根据评分结果,选取排名前三的基因作为Hub基因,并在临床样本中进一步验证.结果:从2个芯片数据集中分别筛选出与AGA相关DEGs,并进一步取交集,得出共有的DEGs 29个,其中上调13个,下调16个.对29个DEGs进行GO富集分析,提示蛋白质加工、淀粉样蛋白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与疾病的发病相关.KEGG富集分析提示扩张型心肌病、阿尔兹海默病等相关的通路与其相关.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网络,结果上传Cytoscape软件,根据MCC评分筛选出3个评分最高的关键基因MYH11、TPM4、SORBS1作为Hub基因.Hub基因在临床样本中验证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YH11在AGA病人中表达明显下调(P<0.01),TPM4、SORBS1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AGA关键基因TPM4、SORBS1、MYH11,对探寻AGA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具有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通过虫体花粉识别构建植物-传粉者网络:人工模型与AI模型高度一致
编辑人员丨2024/8/10
传粉是生态系统中一项关键服务,准确识别和分析传粉者携带的花粉对于理解植物-传粉者交互作用以及传粉服务至关重要.传统的花粉.识别方法依赖于显微镜下的人工直接观察,这种方法耗时且需要专业知识,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效率,在评估传粉效率和稀有植物-传粉者连接方面存在局限性.针对此问题,我们使用公共平台训练了基于河南洛阳市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14种同时开花植物的花粉识别人工智能(AI)模型,通过比较人工显微镜观察和AI模型识别142只传粉者身体携带的花粉构成,首次探讨了两种方法构建的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结构差异.结果表明AI模型在构建时能够达到96%的整体准确率.人工识别与AI模型在识别的连接数量、花粉数量以及图片一致率方面存在差异.AI模型在识别连接和花粉数量上略高于人工方法,并且在第三方的一致性检验中,超过半数的情况倾向于AI模型的结果.尽管存在一些独有连接的差异,人工识别与AI模型构建的定量网络在结构特征上展现出高度的相似性.本研究揭示了AI图像识别技术对提高花粉分析效率和准确性的作用,以及应用于植物-传粉者互作研究的潜力,这将有助于传粉网络研究的大规模开展,为传粉生态学研究提供新的工具和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景观斑块属性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景观破碎化对物种的影响依赖于斑块属性,斑块属性体现了斑块的类型、面积、形状及其与周围斑块间关系.然而,在破碎化农业景观中这些斑块属性对关键物种的联合影响仍知之甚少.选取中国海南地区的典型农业破碎化景观,实测了 180 个斑块中三类关键物种,分别为害虫-橡胶材小蠹虫(Xyleborus affinis)、传粉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和天敌物种-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tid ostriniae Pang et Chen),刻画了各斑块属性,包括斑块类型、斑块面积、形状指数、距天然林距离、是否与橡胶接触、景观中天然林所占比例、是否有林下植物,并使用 3 种机器学习模型(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拟合斑块属性与三类物种丰富度关系,解析斑块属性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与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相比,随机森林模型对三个物种的丰富度预测效果均最好,其R2在橡胶材小蠹虫、中华蜜蜂和赤眼蜂中分别达到 0.785、0.845 和 0.798;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结果表明,斑块类型对橡胶材小蠹虫和中华蜜蜂丰富度相对重要性高于其他斑块属性;斑块面积对赤眼蜂丰富度影响高于其他斑块属性,且与斑块类型存在交互作用;橡胶林中橡胶材小蠹虫与中华蜜蜂丰富度高于天然林和其他斑块类型,玉米螟赤眼蜂丰富度则在天然林与农田中最高.研究揭示了斑块属性对不同物种丰富度的相对影响,阐明了斑块类型在不同物种中的重要作用,并证实了机器学习是推导斑块属性对物种影响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谱系分选理论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谱系分选为理解物种形成机制提供了一个途径,常被划分为复系、并系及单系3个阶段,对应着不同的基因树与物种树关系.本文首先系统地探讨了不同进化属性(中性和选择性)的基因组位点在祖先群体中如何传递到子代群体中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可能的基因树与物种树关系.其次探讨了基于中性序列谱系分选分析方法,包括在不完全谱系分选下物种树构建和系统发育网络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选择对谱系分选的影响,基于基因树和物种树途径检测选择的方法,包括定向选择和平衡选择检测.最后,探讨了植物交配系统对谱系分选的影响,不完全谱系分选检测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花粉流和种子流及不完全谱系分选的综合条件下系统发育网络分析方法,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深度理解植物种的谱系分选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中国菜粉蝶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菜粉蝶Pieris rapae是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的农业害虫.为了深入了解中国菜粉蝶的群体遗传特征,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取了中国5个群体48头菜粉蝶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并分析了不同群体间的遗传结构与多样性.结果表明:菜粉蝶群体间有较高的线粒体单倍型多样性;相对封闭的山区和盆地地区的核苷酸多样性较低;群体间的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ST)仅0.042,表明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这也暗示了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推测这与甘蓝等蔬菜频繁运输有关;线粒体进化树和网络图均未形成明显的地理谱系,南北方群体之间没有明显的遗传结构差异;总群体的Tajima's D和Fu's Fs值均为负值,且达到了显著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地区的菜粉蝶可能经历过群体扩张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榕树繁育系统及榕小蜂资源利用塑造了榕小蜂群落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物种-资源利用网络可以呈现不同物种在资源利用上的竞争、共享以及分化,可为从资源利用角度解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提供新的视角.昆虫群落一方面由群落内种间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决定,也受寄主植物生态特征的影响.通过寄主生态特征解释物种-资源利用网络指标将深入揭示昆虫群落的组织模式和多样性决定机制.本研究采集榕属(Ficus)18种榕树的榕小蜂群落,构建每种榕树上的榕小蜂-榕果资源利用网络,分析网络指标间的关系.我们重点关注了群落物种数(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健度指标与其他网络指标间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寄主特征(传粉模式、生活型、繁育系统)对榕小蜂物种数以及榕小蜂-榕果资源利用网络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8种榕树上共收集到隶属于5科28属173种榕小蜂.榕小蜂群落物种数与网络的连接度呈负相关,与分化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网络稳健度与物种数无显著相关关系,但与连接度、加权嵌套性、互作Shannon多样性、分布重叠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互作专化度、分化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雌雄异株榕树相比,雌雄同株榕树的榕小蜂资源利用的互作专化度高,种间分布重叠度小,分化度高(资源利用分化高),所以雌雄同株榕树比雌雄异株榕树上榕小蜂物种数多.本研究支持资源利用的特异性和分化促进了榕小蜂物种多样性,支持竞争导致的资源利用分化在促进近缘种多样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群落对资源丢失的稳健度与群落的物种数无关,但是与物种的资源共享程度(由连接度、分布重叠度表示)正相关.此外,繁育系统间榕小蜂物种数的差异可能与雌雄异株榕树繁殖功能的分化和专化以及对非传粉榕小蜂产卵的防御能力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mtDNA COI基因序列的山香圆平背粉虱遗传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为探究茶树害虫山香圆平背粉虱(Crenidorsum turpiniae)的遗传多样性,掌握山香圆平背粉虱的遗传分化现状及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与测序,测定贵州省 11 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山香圆平背粉虱种群mtDNA COI基因序列片段,开展基因序列特征、单倍型及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与基因交流、分子变异和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山香圆平背粉虱mtDNA COI基因序列片段扩增长度均为 658 bp,序列具有明显的A+T偏倚性,共定义 10 个单倍型.贵州茶园山香圆平背粉虱总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Hd=0.800)和高核苷酸多样性(Pi=0.0670).11 个地理种群的山香圆平背粉虱总群体遗传分化程度高(Fst = 0.9203),基因交流水平低(Nm= 0.04).AMOVA 分析显示,山香圆平背粉虱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组间(FCT= 0.9129);中性检验与错配分布分析综合表明,山香圆平背粉虱近期未发生过明显扩张现象;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及中介网络图聚类结果均表明,山香圆平背粉虱聚为 3 分支,分化枝可能已达物种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