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食用菌已经成为我国继粮、油、果、蔬后的第五大种植业.食用菌作为一类大型真菌,目前主要采用纯培养技术进行栽培,然而在自然界中食用菌与各种微生物并存,并且在长期的演化中形成了复杂的相互关系,根据其对食用菌的影响,可分为有害微生物和有益微生物,常见的有害微生物包括竞争性杂菌和侵染性病原;有益微生物主要包括覆土微生物、伴生菌、生防类微生物等.在农作物生产中,人们根据土壤微生物和根际微生物的营养、促生、抗病等功能,开发出多种微生物肥料和菌剂,有效的推动了作物的优质高产,而食用菌在菌丝际微生物的研究和开发尚未起步.本文对目前关于食用菌和其他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推动相关研究,为下一步食用菌新种类的驯化,以及高产、稳产、优质、高抗、广适和绿色生产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三种松树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红脂大小蠹伴生真菌的拮抗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松树的内生真菌会影响红脂大小蠹及其伴生真菌的生长及扩散,从而影响红脂大小蠹的入侵.[目的]掌握赤峰地区红脂大小蠹寄主树种内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筛选对其伴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为红脂大小蠹的生物防治提供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学鉴定和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红脂大小蠹寄主树种油松、樟子松和潜在寄主落叶松进行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并用两点对峙法进行拮抗菌株筛选.[结果]松树内生真菌鉴定为 2 门 6 纲 10 目 18 科 19 属,其中落叶松韧皮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数量最多,为 39 株,隶属于 9属 12种,真菌检出率为 43.33%;油松次之,为 30株,隶属于 7属 8种,真菌检出率为 33.33%;樟子松最少,为 29 株,隶属于 10 属 13 种,真菌检出率为 32.22%.3 个树种的内生真菌相似性较低,无共有的菌种,青霉属(Penicillium)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是唯二的共有菌属,且青霉属在3 个树种中均为优势菌属.平板对峙结果表明 90%以上的树木内生真菌均能够与伴生真菌形成稳定的对峙,抑制率在 50%-86%之间,且Phialocephala sp.和Pochonia bulbillosa对伴生菌的抑制率能高达 93.7%.[结论]松树韧皮部的内生真菌具有较高的生防潜力,Phialocephala sp.和P.bulbillosa对红脂大小蠹伴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作为红脂大小蠹的生防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蒙古沙冬青及其伴生植物AM真菌物种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于2015年7月在内蒙古乌海、磴口2个样地选取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及其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根围土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不同植物AM真菌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发掘新物种,为补充和完善AM真菌分类体系提供依据.试验共分离鉴定3纲5目6科9属89个AM真菌OTU,属包括Glomus,Funneliformis,Diversispora,Claroideoglomus,Rhizophagus,Septoglomus,Scutellospora,Ambispora和Paraglomus.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比,高通量鉴定结果在属水平上更丰富.同一土层不同样地,蒙古沙冬青AM真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伴生植物;同一土层不同植物,AM真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磴口高于乌海;同一植物不同样地,AM真菌ACE指数和Chao1指数20-40 cm土层高于0-20 cm土层,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0-20 cm土层高于20-40cm土层.RDA分析表明,AM真菌ACE指数和Chao1指数与土壤碱解N显著正相关,与酸性磷酸酶显著负相关;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与碱性磷酸酶显著正相关,与pH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蒙古沙冬青AM真菌物种多样性高于伴生植物,同一样地,寄主植物与土壤深度共同作用对AM真菌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柬埔寨民间习用灵芝与伴生真菌拮抗特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离并鉴定柬埔寨野生灵芝菌株及伴生菌,通过拮抗试验初步评价伴生真菌对灵芝的影响.方法:对64个分离自柬埔寨灵芝的真菌样品进行了ITS序列鉴定,对检出的灵芝菌株与相同子实体中分离到的伴生真菌进行了拮抗试验.结果:检出22株灵芝,占比34.4%,全部鉴定为Ganoderma lingzhi;在非灵芝菌株中最常见的是炭角菌属(Xylaria)及炭团菌属(Hypoxylon),分别占比35.9%及15.6%,另检出灵芝病原真菌1株,鉴定为灵芝腐败木生红曲霉Xylogone ganodermophthora;检出药用真菌1株,鉴定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实验证明灵芝菌株间的拮抗作用更为突出,而灵芝与伴生真菌之间能交织生长,这影响到灵芝的品质.结论:柬埔寨民间习用灵芝的药用特性尚需专业而系统的研究,方可确立为药用灵芝种质与资源的一个新自然分布区与产地;当地炭角菌属真菌以及采后储藏方式是影响柬埔寨灵芝品质或用药道地性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土壤灭菌处理对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及其伴生种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研究以温室盆栽法对南美蟛蜞菊重度入侵土壤进行高温高压湿热灭菌、添加杀真菌剂灭菌和添加杀细菌剂灭菌的处理后,将三种植株定植96 d后测定各生理指标参数,研究重度入侵土壤中各微生物类群对南美蟛蜞菊及其伴生种金腰箭和狗肝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杀真菌、杀细菌以及高温高压湿热灭菌和未处理的南美蟛蜞菊重度入侵土壤中,三种植物生长情况均存在较大差异.在高温高压湿热灭菌土壤中南美蟛蜞菊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与未处理土壤中的生长情况相比,株高降低了17.59%,叶片数降低了38.10%,生物量降低了56.00%,电子传递速率变化不明显.在杀真菌土壤和杀细菌土壤中金腰箭的生长也受到显著抑制,与未处理土壤中的生长情况相比较,杀真菌土壤中的金腰箭株高降低最多(为42.28%),叶片数降低了38.89%,生物量降低了16.99%,电子传递速率变化不明显;在杀细菌土壤中金腰箭株高降低了36.64%,叶片数降低最多(为38.89%),生物量降低了33.67%,电子传递速率升高了11.11%.由此可见,不含微生物的土壤对南美蟛蜞菊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含真菌和细菌的土壤对金腰箭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南美蟛蜞菊重度入侵土壤不仅适合南美蟛蜞菊的生长,也适合金腰箭的生长,对狗肝菜影响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主植物、媒介昆虫、伴生真菌和细菌、人类经济和物流活动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形成的复杂病害系统.该病1982年发现以来至今一直是我国最为严重的森林灾害,其致病机理至今仍然没有定论,因此也制约着有效防控技术的产出.本文主要从松材线虫病的病原、致病机理、致病基因、松材线虫致病的生态学过程等方面综述了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为松材线虫病的进一步研究和有效防控技术的产出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地衣生物学专刊序言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地衣曾被认为是低等植物或孢子植物.实际上,它并非植物,而是地球生物圈内生态系统中地衣型真菌与相应的藻类或蓝细菌结成稳定的胞外共生的生态群落.每一个共生的生态群落都是由一种地衣型真菌作为建群种和一种相应的藻类或蓝细菌作为伴生种所组成.所谓地衣型真菌,是指这些真菌只能在和相应的藻类或蓝细菌处于稳定共生状态下才能存活于自然界.除此而外,该共生群落中有时还伴有生长在地衣体外表的外生真菌;生长在地衣体内的内生真菌以及形成衣瘿的蓝细菌;有时还有附生在地衣体外的其他地衣作为偶见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块菌发育过程中伴生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块菌属Tuber是子囊菌门中一类珍贵的地下生外生菌根真菌,能与松科、壳斗科等多种树木形成菌根共生关系,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该属的一些种类因其独特的香味而备受国际食用菌市场推崇,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在块菌属漫长的生活史中,菌丝的生长、菌根的形成、子囊果的产生和发育、特殊芳香化合物及活性物质的产生和积累均与其伴生微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对块菌属子囊果形成和发育机制的研究,为块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块菌伴生微生物相关研究取得重要突破.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对块菌属生长发育过程中伴生细菌、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的相关研究,并探讨了其中尚未清楚的问题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块菌属生物学的研究及人工栽培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顶菊与3种本地植物竞争对丛枝菌根真菌种类和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外来植物黄顶菊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了解黄顶菊与3种不同本地植物种植生长对丛生菌根(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可以从土壤微生物角度进一步解释黄顶菊的入侵机制.[方法]通过同质园小区试验模拟黄顶菊入侵的生态进程,以黄顶菊和3种本地植物狗尾草、藜、黄香草木樨为研究对象,采用AM真菌的形态学鉴定方法,研究黄顶菊与3种本地植物不同种植方式对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黄顶菊根际土壤聚集的AM真菌种类与其伴生本地植物种类有关:黄顶菊与狗尾草混种处理中优势种为网状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而黄顶菊分别与藜、草木樨混种处理中优势种均为网状球囊霉、根内球囊霉和缩球囊霉;(2)黄顶菊分别与狗尾草和黄香草木樨混种处理中AM真菌种类既高于本地单种处理,也高于黄顶菊单种处理,说明随着黄顶菊的入侵和地上植物多样性的改变,AM真菌种类也发生改变;(3)与3种本地植物单种相比,黄顶菊各混种处理和黄顶菊单种处理中黄顶菊根际土壤根内球囊霉的重要值均增加,表明黄顶菊入侵有利于根内球囊霉的生长和发育.[结论]黄顶菊入侵改变了根际土壤AM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AM真菌的改变既与本地植物种类有关,也与入侵程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红火蚁共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sp.DF-5的分离培养及其发酵液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自入侵中国以来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受到广泛关注,明确与该蚁共生或者伴生的微生种类及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红火蚁工蚁体中筛选出一个共生菌株,观察、分析了其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同源序列特征,应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菌株发酵液滤液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命名为Streptomyces sp.DF-5,其发酵液滤液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如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均在70%以上,其中对荔枝霜疫霉病菌的抑制效果高达94.5%.本研究可为利用红火蚁共生菌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