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毛花种子萌发特性的差异及休眠解除方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水毛花(Schoenoplectiella triangulat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湿地植被恢复中的挺水植物,探究不同地区水毛花种群种子的萌发特性与休眠特性对其种质收集和科学利用至关重要.该研究测定了水毛花种子形态特性、萌发特性的种群间差异,并对其休眠机制进行探索,结果显示:(1)水毛花的种子存在生理休眠,其形态、千粒质量和吸水特性在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2)光照和变温条件有助于水毛花种子的萌发.(3)低温沙藏、低温水藏和常温沙藏有助于水毛花种子休眠的解除;氟啶酮和赤霉素处理均有助于打破水毛花种子的休眠,但在不同地区水毛花种群间存在差异.(4)不同地区水毛花种群间种子形态特性、萌发特性以及休眠特性的差异与采集地的环境因子相关.该研究结果表明水毛花种子应用于湿地生态修复时应考虑种源的问题,在播种前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可以提高发芽率和生态修复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不同品种文冠果种子萌发对低温储藏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4/5/11
为研究不同文冠果品种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机理,该文选择4个文冠果品种['普通'(PT)、'奇红'(QH)、'沃丰'(WF)、'沃石'(WS)]种子作为研究材料,分别在-20℃下进行不同时间段(30、60、90、120、150 d)的储藏处理,测定各阶段文冠果种子的发芽指标,并对储藏前、储藏后、萌发7 d间的种子内含物、激素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储藏能显著提高小粒种子(PT、QH)的发芽质量,处理60 d的效果最好,其发芽率分别达48.3%、58.3%,但大粒种子WF、WS品种的效果低于前两者.(2)-20 ℃储藏60 d及种子湿沙萌发7 d内,4个品种油脂含量、种壳厚度均出现显著下降,在3~7 d下降幅度大(WS除外);而种仁含水量在萌发1~3 d内快速增加,之后缓慢增加到第7天的峰值,种仁可溶性糖等指标都在发芽3~4 d时显著积累.(3)低温冷藏可提高文冠果小粒品种种子的GA/ABA和tHor/ABA的比值,进而促进油脂降解、种壳变薄,从而解除种子的休眠.总之,文冠果种子大、种壳厚、硬度大、生理后熟是导致其休眠的主要原因,属综合休眠类型;低温冷藏可破除种子休眠,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小粒品种效果好于大粒品种;大粒品种如'沃石'可通过延长低温冷藏时间(150d)提高种子发芽率(38.7%);低温冷藏+湿沙萌发是一种快速和简便的促进文冠果种子萌发的方法.该研究结果为文冠果优良品种的推广和种子解休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低温沙藏及外源激素添加对唐古特瑞香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通过沙藏处理揭示唐古特瑞香Daphne tangutica Maxim.种子在沙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及休眠特性,并探索解除其休眠的方法,为其种苗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唐古特瑞香种子进行基础生物学指标测定,沙藏后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外源激素处理后测定其发芽指标.结果 唐古特瑞香种子千粒重为 59.40 g,种皮硬度为3.66 kgf,未去皮种子可在 22h吸水饱和;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分别在沙藏 60 d、120 d时达到最低值,分别为 9.33、1.27 mg/g;GA含量在沙藏 120 d时达到最大值 116.66 ng/g,GA/ABA值在 40d时急剧上升,60 d和 80d时均保持在较高值,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P>0.05),分别为 21.33%、17.33%.结论 唐古特瑞香种子种胚形态健全,吸水率良好,不存在形态休眠和吸水障碍;GA3 与ABA含量的比例关系可能是解除唐古特瑞香种子休眠的关键.4℃沙藏60d时以 20 mg/L 6-BA浸种 24h或沙藏 80d时以 300 mg/L GA浸种 24h可有效破除生理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贵州石笔木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规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索贵州石笔木(Tutcheria kweichowensis Chang et Y.K.Li)的种子特性及种苗繁育规律,对种子的生物学特征和贮藏方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幼苗年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石笔木种子的千粒重、生活力、含水量分别为0.92 kg、66.17%、11.75%,吸水率最高可达15.62%.长期贮藏适宜采用低温湿沙层积方式,短期催芽适宜在25℃、相对湿度80%的湿沙层积贮藏40 d左右,种子萌发率可达80%以上.幼苗出土后1年的生长节律表现为"慢-快-慢",5-9月为生长盛期,这一时期的苗高、地径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的65.48%、42.02%.根据幼苗的生长特性,采取阶段性育苗措施,适时加强田间管理和水、肥定向供给,对提高苗木质量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淹和不同贮藏方法对中华蚊母树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特征和幼苗生长活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种子为材料,分别设置4个贮藏时间(O、30、60和90 d),以及2 rn水淹(FSW)、低温沙藏(CSS)、低温干藏(CDS)、室温沙藏(RSS)、室温干藏(RDS)和低温层积(CSF)6个贮藏方式对种子进行贮藏实验,并测定分析各处理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幼苗生长状况,明确不同储藏方式和时间对中华蚊母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CSF处理30 d后,中华蚊母树的种子有65.37%发生霉烂,最后萌发种子数为贮藏种子的30.93%;FSW处理90 d的种子的萌发率为35.67%.(2)室内贮藏90 d后,CSS、CDS、RSS和RDS处理的种子萌发率较新鲜种子萌发率(26.37%)显著增大,并以4℃下CDS处理90 d的种子萌发率最大(70.65%),萌发速率系数为1 956.97.(3) CDS处理90 d的种子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新鲜种子分别降低了38.75%和20.16%,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31.47%;FSW处理后的种子淀粉、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均较新鲜种子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48.75%、62.62%和6.29%.(4)不同贮藏方式贮藏90 d后,各处理间中华蚊母树幼苗的生长活力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以CDS处理的幼苗活力最高,而FSW处理的种子萌发后幼苗的活力显著低于其他贮藏方式.研究表明,低温条件下中华蚊母树种子萌发率及幼苗活力显著高于室温贮藏,可能是在低温贮藏条件下种子的贮藏物质由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更利于种子吸收并为种子萌发提供了能量,从而加快了破除种子生理休眠的进程,而且中华蚊母树种子对水淹有一定的耐受性,故中华蚊母树可以作为三峡水库消落带高海拔区域植被恢复与重建优先考虑的物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温及贮藏年份对芍药种子生根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当年采收以及贮藏1年和2年的芍药种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贮藏年份的芍药种子进行低温(-20 ℃、-40 ℃)及沙藏处理,同时测定处于不同生根阶段的芍药种子的生理生化指标,以明确芍药种子快速生根的途径,探讨芍药种子萌发生根的内在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贮藏年份、处理温度以及处理天数均对芍药首粒种子生根时间、生根指数、生根率有极显著的主效应,三因素单独对各生根指标都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贮藏年份对种子生根的影响力最大. (2)在同一贮藏年份下,沙藏生根前进行-40 ℃低温处理30 d对芍药种子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88 .33%) ;不同贮藏年份的芍药种子在沙藏生根前进行同一低温处理后,贮藏1年的芍药种子生根效果优于当年采收和贮藏2年的芍药种子. (3)不同贮藏年份的芍药种子在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含水量持续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淀粉含量持续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先降低后持续升高.研究发现,-40 ℃低温处理30 d能够有效打破芍药种子下胚轴休眠,促进芍药种子生根,且采收后贮藏1年的芍药种子生根效果最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恩拉霉素高产菌株选育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进一步提高恩拉霉素发酵生产水平.方法 对杀真菌链霉菌RN16-7进行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等离子与庆大霉素复合处理.结果 经大量筛选,得到了恩拉霉素高产突变株RN 16-242,其遗传性状稳定,发酵效价达7423u/mL,比出发菌株RN 16-7(4703u/mL)提高了57.8%.菌株保存,采用甘油管低温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是甘油管低温保藏法最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珍稀濒危植物金丝李种子脱水耐性和贮藏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测定不同脱水程度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种子的萌发情况及其复水后的吸水率、脱水过程中抗性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不同贮藏方式下种子的萌发情况,该文研究了金丝李种子的脱水敏感性和储藏特性.结果表明:(1)金丝李种子初始含水量为45.29%,室内通风处放置35 d失水率即达45%.(2)种子失水率低于18%时,萌发率和复水后的吸水率变化不显著;失水率超过18%时,萌发率和复水后吸水率均显著下降,失水率为42%时萌发率为0.其种子的临界含水量为27.29%,半致死含水量为12.72%.(3)随着种子脱水程度的加深,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逐步上升;丙二醛含量在失水率低于24%时变化不大,高于24%时显著提高;SOD和POD的活性均呈波动性变化,失水率为18%时活性均最高.(4)室温干藏1个月和-1、-20℃下湿藏1个月的种子均不能萌发;水浸贮藏1个月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4℃湿藏1、3和6个月均显著延缓种子萌发,但对萌发率无显著影响.表明金丝李种子在失水率低于18%时,种子可通过抗性调节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能忍受一定程度的脱水和低温;当失水率超过18%时,种子代谢失衡发生劣变直至死亡,属于低度的顽拗性种子.4℃湿沙藏(含水量7.5%)是短期贮藏其种子的较好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温层积处理对黄精种子生理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在不同层积时间过程中黄精种子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为黄精人工栽培提供基础.方法 将灭菌后的黄精种子置于无菌的沙层中,在4℃的冰箱内开始层积处理,共处理90d,每隔10d取样测定黄精种子中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粗脂肪、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淀粉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分析不同层积时间下黄精种子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趋势.结果 黄精种子经过层积处理后,其SP、粗脂肪、SS、淀粉及其淀粉酶活性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层积0~50 d时,黄精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淀粉和脂肪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SP和SS含量呈增加趋势,表明在层积过程中贮藏物质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层积50~90 d内,SS和粗脂肪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而SP和淀粉含量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趋于稳定值,表明黄精种子在层积后期主要以合成淀粉和蛋白酶类为主,为黄精种子萌发提供条件.结论 黄精种子在层积处理中,黄精种子中主要贮藏物质在各类酶促反应下分解为SS类和SP等小分子化合物,为种子胚的分化发育提供能量,从而促进种子萌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MaxEnt模型的中国沙棘潜在适宜分布区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国沙棘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森林—草原过渡地带,是我国北方地区退耕还林、生态修复等工程的重要造林树种,对维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探讨限制中国沙棘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模拟其潜在适宜分布区,以期为中国沙棘在林业生态工程和生态经济林建设中的合理种植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中国沙棘自然分布的328个地理样点,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中国沙棘的潜在分布区的主导气候因子进行分析,并预测中国沙棘的潜在分布范围.结果 表明,基于气候变量的MaxEnt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62±0.001和0.949±0.001,均大于0.9,表明MaxEnt模型对中国沙棘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具有极高的准确度,可信度好.基于环境变量贡献率和刀切法的结果表明年降雨情况、生长季的水热状况、最干季降雨和最冷月最低温等是限制中国沙棘分布的主要气候因素,其中年降雨是限制中国沙棘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通过模拟得到现代中国沙棘潜在地理分布的总适生区面积为165.1万km2;其中高适生区和中适生区面积共93.3万km2,主要集中分布于河北西部、北部,山西全境,陕西北部及秦岭山区,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南部及祁连山区,青海东部,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及中部地区;在吉林东北部,内蒙古中部、南部,以及河南西北部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